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9)
2023(11232)
2022(9334)
2021(8827)
2020(7151)
2019(16169)
2018(15893)
2017(29384)
2016(15823)
2015(17822)
2014(17513)
2013(17263)
2012(16032)
2011(14658)
2010(14296)
2009(13032)
2008(12861)
2007(11353)
2006(9832)
2005(8729)
作者
(46576)
(38786)
(38760)
(36606)
(24331)
(18558)
(17412)
(15188)
(14794)
(13760)
(13344)
(12804)
(12397)
(12127)
(11966)
(11858)
(11638)
(11502)
(11152)
(11047)
(9670)
(9589)
(9307)
(8887)
(8688)
(8639)
(8476)
(8448)
(7788)
(7754)
学科
(68345)
经济(68273)
管理(43254)
(42400)
(31576)
企业(31576)
方法(28299)
数学(24923)
数学方法(24778)
中国(21396)
(20659)
(16447)
贸易(16439)
(16081)
(15869)
业经(15742)
农业(14130)
(13194)
(12614)
地方(12299)
产业(12296)
(11005)
技术(10999)
银行(10966)
(10521)
环境(10380)
(10040)
金融(10037)
(9327)
(9300)
机构
学院(228494)
大学(228397)
(103404)
经济(101782)
管理(85388)
研究(83173)
理学(73857)
理学院(73027)
管理学(71987)
管理学院(71582)
中国(63547)
科学(49365)
(48638)
(43639)
(42333)
(42161)
研究所(38536)
中心(37168)
财经(35515)
业大(35237)
农业(33505)
经济学(33311)
(32580)
(32507)
北京(30915)
经济学院(30270)
(29418)
(28431)
师范(28049)
财经大学(26514)
基金
项目(154874)
科学(122023)
基金(114304)
研究(110929)
(102027)
国家(101191)
科学基金(85362)
社会(73776)
社会科(70140)
社会科学(70125)
基金项目(60330)
(58188)
自然(53993)
自然科(52763)
自然科学(52745)
自然科学基金(51892)
(49738)
教育(49737)
资助(45982)
编号(42647)
重点(35396)
(35005)
(34548)
成果(33679)
(32990)
国家社会(32240)
创新(30938)
中国(29969)
教育部(29940)
课题(29556)
期刊
(110717)
经济(110717)
研究(68022)
中国(45334)
学报(38823)
(38511)
科学(35719)
(32425)
管理(31332)
大学(29147)
学学(27563)
农业(26335)
教育(21264)
经济研究(19785)
(19428)
金融(19428)
业经(18237)
技术(18157)
财经(17780)
(15575)
问题(15237)
(15063)
(14539)
国际(13072)
世界(13040)
(11362)
技术经济(11324)
科技(11091)
商业(11001)
现代(9874)
共检索到337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引资的不断增多,外资的产业安全威胁逐渐增加,国内产业安全问题日益提上重要议程。但分析表明历史外资进入虽存在一定产业安全威胁,但同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国内产业的升级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而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调整,我国外资投资呈现新的变化,这也必将对我国的产业安全提出新的要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富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不可阻挡,我国是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国际产业转移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带来了挑战,实证分析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是复杂的,只有加以引导才能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曹世功  
一、产业对外转移的现状 韩国由于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充当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吸纳者。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由于资金、产业能力增强和经济外向发展的需要,开始将产业活动的触角伸向海外。1968年,韩国南方开发公司向印尼投资300万美元搞林业开发,这是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郁德强  左世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融入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成为重要的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于优化我国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詹浩勇  
在政府主导下,我国实施的是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种战略直接降低了吸纳就业的能力,同时,由于相对忽视了积累人力资本,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没有构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长效机制,一遇外部冲击,便通过倒逼机制使重化工业战略得到强化,造成新的就业问题。所以应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以之改造传统产业,将传统部门劳动力转化为现代产业部门劳动力,实现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公嵬  
产业集聚变迁是产业空间位置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利用产业的赫芬达尔指数、区位商和产业的绝对份额三项指标相结合,观测其年度变化,以测度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结果发现,从2000年开始,以纺织服装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由沿海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并且在2004年以后呈现加速趋势;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2006年以前一直向沿海地区集中,直到2007年向其他地区转移才始露端倪。以"单位劳动成本"测度我国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发现我国中部地区有明显的劳动成本优势,西部地区具有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和可能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辉堂  王琦  
产业转移现象由来已久,西方理论界不乏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本文将产业转移理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经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另一类是研究经济不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而随着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及其方式的多样化,产业转移理论顺应实践需要而产生了新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向,它们是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邹积亮  
产业转移现象由来已久,产业转移理论可根据其研究视角划分为有关经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和研究经济不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随着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及转移方式的多样化,产业转移理论顺应实践需要而产生了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预示着产业转移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俞文华  
一、引言本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新国际劳动地域分工驱动下,产业国际间转移加速。这种产业国际转移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国家与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化与空间配置。国家发展中的产业结构重组不仅仅要考虑到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更要考虑到经济全球化时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亚平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结构转换是工业化的客观规律,而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经济发展总体环境,则具体规定着产业结构转换的基本趋向,并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选择空间。90年代居民消费需求多元化,投资及行业发展重型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对外经济规模扩大化将是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向是: 第一,从经济增长方式看,重化工业突出发展,是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头产业。 90年代我国总体上处在由温饱阶段进入小康阶段的推进过程中。据测算,90年代初期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00美元左右,仍处在产业经济学所指出的结构变动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将使原油这一重要能源的运输格局发生变化,通过产业耗油量和产能转移量研究此问题。我国原油需求大部分依赖进口,消费区主要集中在东部,采掘业中的油气开采和制造业中的石油加工是原油的主要消费行业。石化工业分布及其高端项目有由内陆向临港布局转变的趋势,而上游产业可能逐步转移至中西部。产能不变时,油气开采的理论转移使国产原油运输总体上由西向变为东向。石化产业转移的影响主要在于目标产业基地外炼油能力的转移,分别分析福建、内蒙、青海、云南四省可能转移方向下的周转量变化,总体变化不大,运输格局的最终变动取决于具体的产能布局需求和有关设施条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弢  李松志  
产业区域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也是产业空间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产业的空间运动要受到众多的因素影响,而诸多因素构成了不同的合力。只有在推拉力(包括推力和拉力)大于障碍力(阻力、斥力)时,产业才能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文武  
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1990~2011年分行业和区域的Ellision-Glaeser指数系统考察中国产业转移与扩散趋势的现实规律。结果表明,以2004年为界,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基本趋势。规模经济效应强,资本密集度高和技术含量丰富行业的产业集聚度持续提高,而消费导向性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2002年开始最早出现扩散趋势。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仍然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但近年来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等省份产业集聚度有所下降,中部省份和个别西部省份集聚度逐渐上升,部分行业呈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扩散的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红光  李浩华  王云平  
在总结我国产业跨区域转移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2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主要以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为主,西部地区虽然承接了大量的资源开采型产业,但其投资的加快也引起了中东部地区相关制造业的增长,即间接隐性产业转出。未来,具有资源指向性的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加工制造环节以及部分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将会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具有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或生产环节将会进一步在东部地区集中。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继国  
<正>随着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地产新业态逐渐兴起。产业地产新业态是基于产业经济发展和特定资源优势形成的一种创新型地产业态,强调将产业发展需求与商业地产供给相结合,通过产业布局和空间组织来实现产业经济的高效集聚和创新驱动,通过提供特定产业所需的土地、设施和服务等促进产业集聚创新,实现产业链的高效延伸和协同发展。由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组织编著,并由朱跃军、尹福臣编撰的《中国产业地产:商机与实战》(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聚焦以中国产业地产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