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3)
- 2023(14540)
- 2022(12670)
- 2021(11800)
- 2020(9927)
- 2019(22229)
- 2018(22146)
- 2017(42716)
- 2016(23164)
- 2015(25800)
- 2014(25359)
- 2013(24907)
- 2012(22648)
- 2011(20203)
- 2010(20079)
- 2009(18408)
- 2008(17787)
- 2007(15228)
- 2006(13107)
- 2005(11215)
- 学科
- 济(94704)
- 经济(94614)
- 管理(68098)
- 业(63977)
- 企(53538)
- 企业(53538)
- 方法(41102)
- 数学(35288)
- 数学方法(34898)
- 农(24837)
- 财(23933)
- 中国(23344)
- 地方(22490)
- 业经(21795)
- 学(19449)
- 农业(16908)
- 制(16098)
- 贸(15916)
- 贸易(15908)
- 务(15731)
- 财务(15663)
- 财务管理(15633)
- 易(15389)
- 理论(15308)
- 和(14982)
- 技术(14834)
- 企业财务(14797)
- 环境(14762)
- 产业(13534)
- 银(13245)
- 机构
- 学院(318336)
- 大学(317514)
- 管理(128431)
- 济(125488)
- 经济(122803)
- 理学(112241)
- 理学院(111006)
- 管理学(109145)
- 管理学院(108577)
- 研究(103832)
- 中国(75915)
- 京(66693)
- 科学(64923)
- 财(56260)
- 所(50813)
- 农(47707)
- 中心(47206)
- 业大(46912)
- 研究所(46474)
- 财经(45760)
- 江(44870)
- 范(42779)
- 师范(42408)
- 经(41618)
- 北京(41579)
- 院(38336)
- 农业(37456)
- 经济学(37410)
- 州(36989)
- 师范大学(34282)
- 基金
- 项目(225408)
- 科学(178504)
- 研究(166570)
- 基金(163505)
- 家(141762)
- 国家(140608)
- 科学基金(121775)
- 社会(105426)
- 社会科(99893)
- 社会科学(99872)
- 省(88965)
- 基金项目(87553)
- 自然(78982)
- 自然科(77118)
- 自然科学(77105)
- 教育(75948)
- 自然科学基金(75685)
- 划(74356)
- 编号(68498)
- 资助(66265)
- 成果(54521)
- 重点(50521)
- 部(49160)
- 发(49018)
- 创(47397)
- 课题(46616)
- 创新(44133)
- 国家社会(42930)
- 科研(42804)
- 项目编号(42422)
- 期刊
- 济(134985)
- 经济(134985)
- 研究(91123)
- 中国(56493)
- 学报(48317)
- 管理(46128)
- 科学(45495)
- 农(43216)
- 财(42354)
- 大学(36571)
- 教育(35391)
- 学学(34487)
- 农业(30678)
- 技术(26910)
- 融(23867)
- 金融(23867)
- 业经(23835)
- 经济研究(22143)
- 财经(21391)
- 经(18357)
- 问题(17461)
- 图书(16373)
- 科技(15906)
- 业(15422)
- 理论(15185)
- 技术经济(14934)
- 商业(14773)
- 现代(14429)
- 版(14306)
- 资源(14150)
共检索到449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翼
由于地区之间产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统一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从产业转移的角度看,宏观调控如何应对区域差异,使中西部地区成功地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从而完成经济发展水平的跨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区域差异 产业转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贾广军 王安国
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性,统一货币政策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区域、产业、行业间产生巨大的差别性传导效果,不同微观经济主体对同一货币政策的承受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为差别性宏观调控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建议通过统一政策的内容差别化增强中观货币当局的决策参考度、强化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区域经济 差别性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宋慧中 别曼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宏观调控政策协调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系统归纳了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宏观调控政策搭配的实践与经验,并与我国近二十年来的宏观调控政策相比较,总结出我国与国际主要经济体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了完善宏观调控政策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在新时期更好地运用政策手段调控经济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国际比较 政策协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达 刘瑞
我国不同区域对宏观调控的反应不同。进行有利于宏观调控的区域划分原则是:生产力布局,经济区域基础条件,确保调控政策顺畅实施。宏观调控经济区域的划分依据是:调控区域内部是统一市场,是完整行政区域组合,是有地理联系的自然板块,内部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本文选取了反映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综合经济实力、竞争能力、对外经济联系的四类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后发现宏观调控经济区域划分每年的情况均不相同,进而提出"动态经济板块"设想。为在宏观调控中体现科学发展的内涵,建议实施宏观调控要考虑经济区域性质差异,掌握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力度和时机,在注重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搞好区域发展规划。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佳宾
经济运行中结构型宏观调控,是为了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此轮经济增长虽源于消费结构升级,但由于万元消费等级的产业带动力度不强,产业运行明显受到政府投资需求拉动的影响。由于各个产业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价格机制无法完全正常调节产业间关系。随着我国经济自主运行特征逐步完善,从产业投资方向上实现战略调整,成为宏观经济有效调控的关键。
关键词:
产业 消费结构升级 宏观调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素梅 刘健
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指出了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宏观调控手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宏观调控的视角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宏观调控 政政策 金融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泽强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区域宏观调控,加大了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的继续扩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战略,要求在"更大程度地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张敦富 傅晓东 叶裕民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日趋由产业推动型转向区域和产业联合推动型,这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基础和对像正在发生变化,那么具有独特功能的区域调控手段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替代。现实需要有力的区域调控,在各区域或地方越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条件下,越是需要区域协调、区域调控。只有按照各自有利的条件进行区域分工和交换,才会使各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克服不利因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为使我国经济在产业(条条)和区域(块块)两个层面上相互协调配合,健康发展,作为政府,可在发挥产业政策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区域调控的职能作用必不可少。
关键词:
区域 调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晓芳
根据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推进两个“三年目标”——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宏观调控政策导向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性调整阶段,从治“热”转向增“温”,从降速转向增速,从控制总量转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正确把握新的金融宏观调控导向,确保“经济增长率达到8%,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3%以内”,促进两个“三年目标”的实现,具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淑珍 李贺良
试论转移支付制度的宏观调控职能●王淑珍李贺良转移支付笼统地讲,它表现的是政府间财力的上下移动。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研究中转移支付一般特指相邻两级政府,上级对下级的财力援助与支持。转移支付更深层的内涵、本质是: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以全国各地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泽云
宏观审慎监管是针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监管,目的是保持金融稳定。它与微观审慎监管有较明显区别,微观审慎监管的目的在于限制单个金融机构的危机,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倪红日
《宏观调控与税制改革的协调》一文中,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倪红日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的税制改革在宏观经济条件宽松和不宽松的情况下都受到了牵制”的结论。认为,按照经济周期估计,中国经济可能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期,如果宏观经济的宽松阶段可以持续4-5年,正是推进税制改革的良好时机。因为宏观经济能够稳定在一个“既不冷也不热”的状况可能只会是暂时的,而在经济增长较高时期,要比经济增长处于较低时期推进税制改革更为容易,风险也相对较小。目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是结构性调控,有保有压。税制改革应该适应结构性调控的要求,按照“总量税收不减、税制结构调整”的思路设计方案,积极而稳妥地推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光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健
论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与完善王健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效应是多重的,需要加以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纠正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扬长避短、发挥合力是1993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取得卓著成效的基本经验之一。本文结合这次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分析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