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72)
2023(16357)
2022(14011)
2021(13147)
2020(10831)
2019(24927)
2018(24770)
2017(46962)
2016(25437)
2015(28585)
2014(28895)
2013(28535)
2012(26425)
2011(24104)
2010(24179)
2009(22101)
2008(21546)
2007(18959)
2006(16891)
2005(15127)
作者
(74901)
(62352)
(61880)
(58486)
(39377)
(29791)
(28088)
(24487)
(23637)
(22299)
(20992)
(20984)
(19844)
(19723)
(19188)
(19039)
(18477)
(18421)
(17763)
(17707)
(15496)
(15443)
(15086)
(14221)
(13920)
(13795)
(13738)
(13721)
(12637)
(12341)
学科
(108541)
经济(108406)
管理(69954)
(68320)
(54391)
企业(54391)
方法(43128)
数学(36322)
数学方法(35918)
(31152)
中国(31127)
地方(29045)
(26282)
贸易(26264)
业经(25599)
(25427)
(23679)
(22734)
农业(20938)
(20491)
技术(17308)
环境(17080)
(17044)
银行(16990)
理论(16885)
(16825)
(16757)
金融(16754)
(16384)
地方经济(15757)
机构
大学(364323)
学院(363868)
(148590)
经济(145434)
管理(141002)
研究(128383)
理学(121426)
理学院(120015)
管理学(118064)
管理学院(117410)
中国(94252)
科学(78951)
(78539)
(66242)
(65083)
(61313)
研究所(59167)
中心(56995)
业大(54744)
(53748)
财经(52481)
北京(50015)
(49845)
师范(49367)
农业(47848)
(47678)
(46938)
经济学(44366)
(44108)
师范大学(40015)
基金
项目(247784)
科学(193870)
研究(182677)
基金(177418)
(155297)
国家(153995)
科学基金(130838)
社会(114647)
社会科(108599)
社会科学(108577)
(97211)
基金项目(94511)
自然(83834)
教育(82457)
(81923)
自然科(81804)
自然科学(81788)
自然科学基金(80306)
编号(74729)
资助(72181)
成果(61187)
(57148)
重点(55994)
(54196)
课题(51993)
(51852)
创新(48386)
科研(46768)
国家社会(46754)
教育部(46229)
期刊
(168695)
经济(168695)
研究(110315)
中国(73680)
学报(57989)
(57338)
科学(53536)
管理(52400)
(47495)
大学(43568)
教育(42265)
学学(40906)
农业(39831)
(32097)
金融(32097)
技术(30607)
业经(29311)
经济研究(26740)
财经(25011)
问题(23231)
(21513)
(20703)
(20192)
图书(19081)
科技(18363)
国际(17523)
技术经济(17238)
商业(17099)
理论(16899)
现代(16705)
共检索到546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边丽娜  
随着全球经济的扩张,世界贸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速度有差距,为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可能。实现加工贸易区域之间的合理转移,是实现产业升级、调整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的状况,并提出了低梯度和高梯度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毛艺林  
伴随全球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加工贸易成为各国进行国际分工的主要贸易形式,对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本国产品出口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现状及原因,基于产业集聚视角,提出了中国加工贸易产业实现梯度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晶  刘雯雯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情况越来越突出,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科学地选择承接产业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我国的产业梯度情况,并运用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低梯度地区应承接的产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更快、更好转移的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居照  杨文悦  李海平  张婷婷  
本文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以来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及其发展差距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转移与经济收敛的关系,即产业结构转移是否会导致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与缩小及其影响程度如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转移对缩小东、中部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丽霜  
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区际转移,本质上是东部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的跨区流动与梯度扩散,具有促进西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功能。西部地区应当充分把握和利用其中蕴含的机遇和力量,克服西部城乡协调发展内源驱动不足的缺陷。一方面,积极承接农业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营农收益;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各类涉农资本及其他传统产业实体向西部小城市、县镇及农村有序转移,提高西部城镇对农村的带动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伟东  邓国营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加工贸易向西部转移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转移论”论者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论进行评析,结合运输成本理念,提出了西部可持续发展加工贸易的建议,指出在重视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廉价劳动力等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更应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高等要素的培养和科技创新放到战略的高度,并由此得出结论:建立在梯度发展战略和传统比较优势战略基础上的加工贸易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绝不是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良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汪文卿  刘晓峰  
从国外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产业及企业随着国内不同区域要素优势的变化而转移,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看,要素价格的上涨和资源消耗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空间呈缩小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凭借自然条件以及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在部分初级生产要素上,较东部地区形成了相对优势;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也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新形势下,扬长避短的实现加工贸易相关产业梯度转移,不仅能为东部腾出产业升级空间,更能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相对要素优势,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若锦  
在"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建设经贸强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从区域发展情况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仍然存在地区集聚性强、地区差异较大等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对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选取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货物贸易发展水平、营商环境指数及政策保障等因素对中国主要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潜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主要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仍有待释放,服务贸易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可行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鲍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加工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追述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区域经济学中的"梯度推移理论",可以推断出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之路:由东部沿海开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较落后地区,最后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是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仅靠梯度转移来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难度较大。所以中西部地区还应积极创造自己优势的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实现与东部地区经济均衡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广雄  
文章基于系统论角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综合序参量、耦合机制和耦合协调类型等方面来描述这一复合系统耦合机制模型及时空协调性规律,探讨了加强系统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孝锋  蒋寒迪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和困境表明,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出路之一就是推进产业在区域之间的转移。以产业转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健全市场机制与合作机制,实现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遵循空间均衡和生态效率的原则,充分发挥中部崛起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纽带作用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晓峰  
一、我国对外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环境保护问题意义重大(一)推行ISO环境管理标准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自主选择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以下简称ISO环境管理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自1993年着手制定。该标准建立了一整套包括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A)、环境标志(EL)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绩效评价(EPE)、术语和定义(T&D)等方面的认证体系,是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申洪源  
利用2002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上16个制造产业的截面数据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16个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即在一个较大规模市场上市场需求份额增加将导致一个更大比例的产出份额增加,结果是众多产业在该地区集聚起来。
[期刊] 求索  [作者] 靖学青  
运用2000-2014年样本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沪苏浙三省市向长江经济带其他八省市进行了大规模产业转移,到2011年达到峰值,此后产业转移规模虽然有所缩小,但是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未发生变化;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樊士德  姜德波  
劳动力外流后,无论是形成转移刚性即不回流还是回流,都会对区域间的企业转移行为和整个产业转移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区域能否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围绕地区差距抑或区域协调发展,从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回顾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地区差距间的内在关系,从理论研究视角回答了三个重要问题:劳动力流动究竟熨平还是拉大了地区差距?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究竟孰因孰果?产业转移能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将劳动力流动进行内生化,建立其对产业转移与地区差距研究的新的分析框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