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7)
- 2023(15144)
- 2022(12933)
- 2021(11931)
- 2020(9986)
- 2019(23041)
- 2018(23101)
- 2017(43731)
- 2016(24026)
- 2015(27278)
- 2014(27434)
- 2013(26974)
- 2012(25188)
- 2011(23048)
- 2010(23700)
- 2009(21973)
- 2008(21822)
- 2007(20022)
- 2006(17503)
- 2005(15993)
- 学科
- 济(107273)
- 经济(107177)
- 管理(63825)
- 业(63431)
- 企(49277)
- 企业(49277)
- 方法(43873)
- 数学(38228)
- 数学方法(37550)
- 农(31637)
- 中国(30305)
- 地方(28433)
- 业经(24273)
- 财(22938)
- 农业(21441)
- 学(20827)
- 贸(19424)
- 贸易(19409)
- 制(18972)
- 易(18700)
- 理论(17399)
- 银(16733)
- 银行(16696)
- 融(16173)
- 金融(16169)
- 和(16051)
- 行(16042)
- 技术(15746)
- 地方经济(15657)
- 环境(15474)
- 机构
- 学院(347279)
- 大学(341534)
- 济(139671)
- 经济(136454)
- 管理(128785)
- 研究(118740)
- 理学(109425)
- 理学院(108109)
- 管理学(105797)
- 管理学院(105156)
- 中国(90356)
- 科学(74095)
- 京(74058)
- 财(63617)
- 所(61857)
- 农(59795)
- 研究所(55597)
- 江(55305)
- 中心(54903)
- 业大(51220)
- 财经(49387)
- 范(48047)
- 师范(47564)
- 北京(47310)
- 农业(46698)
- 州(45024)
- 经(44333)
- 院(42616)
- 经济学(42006)
- 技术(39807)
- 基金
- 项目(221727)
- 科学(172610)
- 研究(164280)
- 基金(155529)
- 家(135062)
- 国家(133909)
- 科学基金(113832)
- 社会(101038)
- 社会科(95679)
- 社会科学(95652)
- 省(90258)
- 基金项目(81436)
- 教育(76665)
- 划(74838)
- 自然(72353)
- 自然科(70635)
- 自然科学(70618)
- 编号(69769)
- 自然科学基金(69293)
- 资助(64880)
- 成果(57140)
- 发(52909)
- 重点(50517)
- 课题(49253)
- 部(47387)
- 创(46170)
- 创新(43108)
- 发展(42276)
- 科研(41941)
- 项目编号(41627)
- 期刊
- 济(164353)
- 经济(164353)
- 研究(102560)
- 中国(74814)
- 农(56245)
- 学报(52279)
- 财(49800)
- 科学(48846)
- 管理(48042)
- 教育(44623)
- 大学(39193)
- 农业(38128)
- 学学(36589)
- 技术(34128)
- 融(32584)
- 金融(32584)
- 业经(29590)
- 经济研究(26012)
- 财经(23823)
- 问题(21478)
- 业(20685)
- 经(20613)
- 统计(18697)
- 图书(18640)
- 技术经济(18224)
- 商业(17366)
- 策(17115)
- 贸(16739)
- 版(16574)
- 科技(15997)
共检索到533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伟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因受限于自我经济基础与国家整体产业水平,导致来自于外资的项目投资胜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进而陷入"产业转移陷阱"。结合产业链空间演化特征,单一产业链纵向延伸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创新产业链而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其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因此,西部地区未来应更多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不同产业链区段的"接通",即线性链接状态下的区域产业横向拓展;积极培育产业网络,通过对产业氛围的专门营造,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伟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因受限于自我经济基础与国家整体产业水平,导致来自于外资的项目投资胜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进而陷入"产业转移陷阱"。结合产业链空间演化特征,单一产业链纵向延伸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创新产业链而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其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因此,西部地区未来应更多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不同产业链区段的"接通",即线性链接状态下的区域产业横向拓展;积极培育产业网络,通过对产业氛围的专门营造,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绍洪 和思鹏
文章以经济技术要素和生态资源要素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效益模型,并且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视角,研究了集群生产和循环生产这两种产业生产组织模式的企业效益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集群生产的经济效益显著优于循环生产,而循环生产的生态效益又显著优于传统集群生产。基于上述各自的优点,提出了能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优化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模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该模式是构建西部地区绿色增长极的最佳途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左健 韩楠
本文结合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制造业选择与比较优势角度解释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并利用2004~2012年中西部地区4个省份的经济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此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由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选择背离了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导致中西部的制造业企业缺乏竞争力,进而造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以此为基础阐述在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并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结构经济学 制造业 产业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毅 马志林
"一带一路"是涉及亚欧非陆海沿线诸多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概念。其中"一带"即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横贯欧亚的广阔经济带,也是当今全球最长、途经国家最多、辐射范围最广的陆路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重大利好下,抢抓机遇,实现产业突破,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文章立足西北产业发展实际,对产业发展的现状、瓶颈、制约和面临的内外双重维度的空间竞争,以及自身相对优势等进行了解析与研究,提出构筑点—轴—群—带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加快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振锋 魏春雨 徐海燕
湖南丘陵地区的中小城市大多具有面山环水、城市建设用地局促、"整体集中、局部分散"为主的空间发展特征。随着产业转移的到来,作为重要产业承接地的湖南省中小城市必将面临城市用地结构及其空间形态的改变。从城市现状特征出发,采取例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湖南多个中小城市空间扩展方向的研究,提出建立"小而优"的适度组团式发展模式,以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为湖南丘陵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探求一些空间形态优化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耿选珍
首先以河南省为例利用物流需求系数,分析得出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剖析了中西部地区当前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物流业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宇丹 郄萌 王雅鹏 杜自强
区域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如何应对区域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成为西部地区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文章运用新区域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背景、制度和治理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在区域化背景下推动西部地区区域合作和共同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实施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城镇化发展战略、区域协作的协调机制、制度创新和制度厚度培植、学习区域构建、城市与乡村合作和统筹发展、多目标发展战略和开放式合作等是区域化对西部地区发展带来的挑战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区域化 新区域主义 西部地区 发展 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文清 林罡 刘宏伟
产业集群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以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的基本特性,通过对东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比较,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西部地区 战略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雪梅 郭志仪
目前,西部地区的产业总体上增长稳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但与东部地区差距依然较大。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审视西部地区现有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则存在着资源优势弱化、区域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同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产业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分析也进一步说明,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若仍以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实现经济增长,可能会加速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因此,西部地区只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才能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生态化将成为西部地区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西部 产业发展 资源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茜
现如今,农业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态,将农业与旅游业充分融合在了一起,利用农业景观与空间来吸引各地游客,大大推动了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传统产业的转型,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对自然风光的需求,还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富裕。本文以产业融合为背景,对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关产业政策的重要性,从而把握农业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拓展农业旅游开发新思路,克服其中的困难与问题,共创我国农业旅游良好发展新态势。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农业旅游 新模式 产业政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冯珂 王守清 张子龙 赵丽坤
PPP产业基金有助于实现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与市场投资需求的对接,为新型城镇化提供资金和管理上的支持。基于我国PPP项目融资现状,分析PPP产业基金的设立意义;然后通过对PPP项目融资特点和产业基金运作一般模式的分析比较,对PPP产业基金的设立形式、募集对象、投资对象、退出方式、运作模式中的主要步骤等进行探讨,为我国推广PPP提供参考。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彭国川
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背景下,重庆必须有效承接国际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产业转移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要引导各地区承接不同梯度和类型的产业转移,形成城乡统筹的产业体系;要加快产业发展和升级,增强大城市带大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并推动大量的传统工业逐步向主城以外的区域转移。承接模式主要有要素注入式的直接投资模式、企业内部一体化模式、企业虚拟一体化模式以及"产业转移园区"模式。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城乡统筹 产业升级 重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涛 邹双
为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适合模式,文章采取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2000-2011年间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即集群转入模式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仅小规模承接了东部地区的边际产业,文章提出中西部地区应以集群优势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以及选择关联产业进行产业转移等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集群转入 整体转入 承接模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敏
随着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大数据在越来越多领域得到应用。借助大数据处理分析成果,一些商业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同样面临机遇和挑战。大数据可以更好地支撑电子商务营销精准化、实时化、高度差异化和个性化,进而有效推进电子商务价值链、供应链一体化。要想将大数据顺利应用于电子商务中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必须解决好数据共享、无用数据处理、数据安全防护和契合消费者需求等难题,同时努力拓展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比较成熟的按需定制模式、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模式、互联网金融和在线供应链金融等模式。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创新模式 大数据时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