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0)
- 2023(11497)
- 2022(9576)
- 2021(8729)
- 2020(7273)
- 2019(15877)
- 2018(15644)
- 2017(30322)
- 2016(16151)
- 2015(17846)
- 2014(17119)
- 2013(16877)
- 2012(15117)
- 2011(13191)
- 2010(13580)
- 2009(13056)
- 2008(13068)
- 2007(11910)
- 2006(10571)
- 2005(9958)
- 学科
- 业(82633)
- 企(76541)
- 企业(76541)
- 济(73652)
- 经济(73552)
- 管理(65379)
- 业经(30565)
- 方法(27633)
- 农(26328)
- 财(25067)
- 农业(19413)
- 务(19272)
- 财务(19247)
- 财务管理(19227)
- 数学(18811)
- 技术(18687)
- 数学方法(18583)
- 企业财务(18148)
- 中国(16854)
- 制(15414)
- 策(14646)
- 划(14416)
- 地方(14319)
- 理论(14317)
- 和(14198)
- 企业经济(12962)
- 产业(12888)
- 体(12703)
- 贸(12314)
- 贸易(12304)
- 机构
- 学院(234715)
- 大学(223847)
- 济(99925)
- 经济(98089)
- 管理(96903)
- 理学(82661)
- 理学院(81899)
- 管理学(80860)
- 管理学院(80442)
- 研究(70431)
- 中国(57101)
- 财(47379)
- 京(46215)
- 科学(40384)
- 江(37101)
- 财经(37073)
- 农(35729)
- 所(34418)
- 经(33285)
- 中心(32686)
- 业大(30928)
- 研究所(30334)
- 州(29599)
- 经济学(28995)
- 北京(28624)
- 商学(27778)
- 农业(27689)
- 范(27673)
- 商学院(27525)
- 师范(27451)
- 基金
- 项目(148597)
- 科学(120794)
- 研究(113373)
- 基金(108864)
- 家(92145)
- 国家(91272)
- 科学基金(81930)
- 社会(74751)
- 社会科(71064)
- 社会科学(71049)
- 省(61257)
- 基金项目(58381)
- 自然(51497)
- 自然科(50369)
- 自然科学(50361)
- 教育(50159)
- 自然科学基金(49488)
- 划(48268)
- 编号(46377)
- 资助(42378)
- 成果(35666)
- 创(35168)
- 业(34816)
- 发(33738)
- 重点(32636)
- 创新(31837)
- 部(31587)
- 课题(31091)
- 国家社会(30605)
- 制(30105)
- 期刊
- 济(123125)
- 经济(123125)
- 研究(68674)
- 中国(43066)
- 管理(42683)
- 财(40519)
- 农(35747)
- 科学(29330)
- 学报(26168)
- 业经(25003)
- 农业(24748)
- 技术(22496)
- 大学(21019)
- 融(20825)
- 金融(20825)
- 学学(20163)
- 教育(19654)
- 财经(18610)
- 经济研究(18578)
- 经(16332)
- 问题(16140)
- 业(14957)
- 技术经济(14469)
- 现代(13629)
- 商业(13251)
- 财会(12541)
- 贸(12399)
- 世界(11586)
- 经济管理(11120)
- 科技(10959)
共检索到354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卓素燕 孙明贵
企业是产业转移的基本主体。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不断进行着区位的调整和空间的扩张,随之产生了企业空间区位、空间结构、空间战略、空间行为和空间关系等各种企业空间组织问题。产业转移和企业空间组织是来自不同层面的同一个问题,前者着眼于宏观层面上产业经济发展中企业群体层面的空间过程,后者则着眼于微观层面上企业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空间活动表现。其中,产业"为什么转移"、"转移什么"、"如何转移"和"转移到哪里",主导了企业空间组织的形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杰武 张秋生
本文以企业资源理论为基础,根据转移的难易程度和对协同的贡献,建立了一个企业资源的详细分类图。对资源转移效率衡量的总体框架进行了论述,并概述了各类资源的转移效率。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并购中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目标企业的资源转移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定量方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安锦
承接产业转移速度的加快要求政府紧紧围绕当地企业的竞争能力制定适当的产业承接政策,以实现既弥补市场不足又保护当地企业的效果。这使得从空间经济学和产业转移的视角探讨企业的竞争力,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产业转移为背景,基于QFD和ANP方法对企业竞争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企业自身微观角度来看,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和企业的产业转移策略都是为其实现利润最大化服务的;从国家宏观角度来看,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战略,也是产业转出区政府与产业转入区政府之间的一种动态博弈过程;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承接中小企业产业转移是促进就业之本,是增强西部...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竞争力评价 就业促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力 徐春华
笔者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我国二元经济背景下省际企业盈利差异及由大量剩余劳动力跨省流动所形成的产业转移粘性。研究显示:我国产业的区域转移同时受微观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机及产业区域转移粘性这两大相反作用力的综合作用,因而促进我国区域产业转移之政策应与消除二元经济的相关政策配套实施,才会取得明显效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储节旺 李章超
创新驱动背景下知识转移为企业创新提供知识保障,成为企业构筑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转移存在于知识源、知识系统和创新平台间,三者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文章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知识转移的运行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知识源将知识转移至企业知识系统,知识系统对知识整合创新并转移至企业创新平台进行创新,知识系统是整个传导机制的关键;知识转移系统对知识需求参数和知识创新率有较高灵敏度。
关键词:
知识转移 创新绩效 系统动力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刚
衡阳、郴州、永州三市作为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选择转移的重大战略区域。面对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良好机遇,处于产业低梯度区的"大湘南"应采取何种方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已成为未来湘南产业发展需要面对的紧迫问题和严峻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费洪平
本文着重从理论上探讨了多厂企业的地理特点、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研究表明,技术和组织上的发展相结合不仅导致了多厂企业的多层次组织结构,而且使这类企业也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地理结构。该研究也试图为开展我国企业集团地理组织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多厂企业 空间组织 企业空间结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郑吉昌 夏晴
服务业的大规模转移引发了新的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新的显著特征。服务业国际转移既是跨国公司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继续,也将使发展中国家分享市场,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从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中获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作为一项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龙斌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也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沿海地区通过实施产业转移战略,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而且可以化解资源约束,实现区域产业升级。而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也有利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为此,中西部地区应该依托优势找准承接点,积极打造承接载体,优化承接环境,构筑产业集群,以确保顺利承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敏
文章探讨组织和企业制度之间的适配,目的是发展组织—企业系统适配的理论概念化,并从关于ES制品和一般的IT制品的理论角度。要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以扎根理论技术来评估方法进行了一次不适配分析,使一个ES无法适应一个组织的需要。我们最初的分析显示,在六个领域不适配:功能,数据,可用性,作用,控制和文化。这些领域超越了以往文献中报告的适当领域的ES和IS适配领域。
关键词:
适配 潜在结构 侧面误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军红
在对产业工人素养构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对产业工人素养进行评价的模型。通过应用分析,证明构建的产业工人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领导评价产业工人素养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产业工人素养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崔大树 袁璐
长三角城市群的信息辐射空间呈现复杂网络特性,网络密度和关联度较高,等级性较低,空间重构初步显现。城市群内中心性较高的城市普遍多于中心性较低的城市,网络联动效应明显,信息结构洞总体呈现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和宁波为多中心的开放网络化结构。宿迁、泰州和衢州等城市的限制度相对较高,但与核心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整个信息关联网络可分为8个子群,子群分布已弱化地域限制而出现跳跃性带动群体。依托8个子群为基础空间单元,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重构为辐射簇群(子群(1)、(2))、中介簇群(子群(3))、跳跃性簇群(子群(4)、(5))和初级簇群(子群(6)、(7)、(8))等四个"簇群"状空间组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晋琳琳 唐国雄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协调发展,广东提出并从2008年开始实施了"双转移"的重要战略举措。四年多来,"双转移"政策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如何?文章通过对珠三角地区477家中小企业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从企业内部管理转变和未来管理人才需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转移"对于推动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未来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对生产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
关键词:
双转移 珠三角中小企业 管理人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琴 朱农
本文利用2010年广东省农民工调查数据探讨了产业转移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地点选择、工资决定以及农民工工资差异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更多外出务工经验和广东省外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在产业转出地就业;产业转出地和产业承接地农民工工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产业转出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明显高于产业承接地。Oaxaca分解结果还表明,两地农民工工资差异的98%可由特征差异来解释,受教育程度回报率的差异扩大了两地农民工工资差异,工种回报率的差异则缩小了两地农民工工资差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诚君
<正>一、“不出海就出局”近十几年来,中国企业大规模对外转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早期,一些江浙等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由于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失去比较优势,逐步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近几年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大国博弈等因素倒逼更多企业“出海”。特别是一些企业,其生产能力已经可以为全球提供商品和服务,为规避国内成本上升、贸易摩擦、“近岸”“友岸”外包等问题,选择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供应链、生产线。现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分布了大量的中国产业园,相当规模的中国企业都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布局,并将逐步形成一大批基于中国的国际企业和跨国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