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71)
- 2023(15122)
- 2022(13163)
- 2021(12242)
- 2020(10142)
- 2019(22931)
- 2018(22930)
- 2017(43739)
- 2016(23577)
- 2015(25945)
- 2014(25176)
- 2013(24790)
- 2012(22516)
- 2011(20147)
- 2010(20112)
- 2009(18505)
- 2008(17515)
- 2007(15320)
- 2006(13319)
- 2005(11292)
- 学科
- 济(93311)
- 经济(93227)
- 管理(70340)
- 业(68509)
- 企(57287)
- 企业(57287)
- 方法(40793)
- 数学(34745)
- 数学方法(34332)
- 农(26462)
- 中国(24395)
- 业经(23012)
- 财(22235)
- 地方(22012)
- 技术(20940)
- 学(19546)
- 农业(18072)
- 理论(16120)
- 制(16095)
- 贸(15967)
- 环境(15963)
- 贸易(15955)
- 易(15414)
- 和(15120)
- 产业(14304)
- 务(13829)
- 划(13809)
- 财务(13763)
- 财务管理(13744)
- 技术管理(13533)
- 机构
- 学院(322728)
- 大学(320997)
- 管理(131633)
- 济(127593)
- 经济(124897)
- 理学(114810)
- 理学院(113592)
- 管理学(111655)
- 管理学院(111096)
- 研究(105311)
- 中国(76191)
- 京(67603)
- 科学(65854)
- 财(55563)
- 所(51506)
- 农(49535)
- 业大(48424)
- 中心(47713)
- 研究所(47199)
- 江(46180)
- 财经(45112)
- 范(43092)
- 师范(42718)
- 北京(42289)
- 经(40956)
- 院(38759)
- 农业(38694)
- 州(38126)
- 经济学(37456)
- 技术(34381)
- 基金
- 项目(227695)
- 科学(180244)
- 研究(168734)
- 基金(164166)
- 家(142360)
- 国家(141176)
- 科学基金(122489)
- 社会(106496)
- 社会科(100943)
- 社会科学(100915)
- 省(91137)
- 基金项目(88121)
- 自然(79161)
- 自然科(77338)
- 自然科学(77321)
- 教育(76767)
- 自然科学基金(75920)
- 划(75401)
- 编号(69161)
- 资助(65750)
- 成果(54824)
- 创(51398)
- 重点(50752)
- 发(49721)
- 部(48916)
- 创新(47282)
- 课题(47262)
- 国家社会(43289)
- 项目编号(42906)
- 科研(42835)
- 期刊
- 济(138567)
- 经济(138567)
- 研究(92495)
- 中国(59850)
- 学报(48768)
- 管理(48674)
- 科学(46239)
- 农(45361)
- 财(40671)
- 教育(38119)
- 大学(36987)
- 学学(34769)
- 农业(32082)
- 技术(28766)
- 业经(25044)
- 融(24383)
- 金融(24383)
- 经济研究(22250)
- 财经(20883)
- 科技(18255)
- 经(17923)
- 问题(17584)
- 图书(17359)
- 业(16885)
- 技术经济(16318)
- 商业(15059)
- 理论(14913)
- 现代(14785)
- 版(14043)
- 资源(13800)
共检索到460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冉 马丁
从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出发,采用改进的四阶段DEA方法对中部六省2007-2012年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进一步分析中部产业转移对效率的影响,定量分析各省产业转移状况,研究表明:第一阶段中部各省的绿色创新效率普遍较低;科技创新环境、环保规制强度、产业结构以及产业转移状况对绿色创新均有显著影响,对投入变量松弛量进行调整后的第四阶段中部各省绿色创新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最后,文章从选择承接转移产业、改善以及创新环境方面为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提出了参考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三峰 杨德才
本文基于中部地区分析了产业转移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商务成本较高。通过中部地区81个城市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中部地区服务业与制造业并没有形成较强的互动关系,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制造业对服务业则具有挤出效应,服务业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应地,中部地区应适当调整发展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发展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制造业 服务业 中部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莉 邓峰 卓乘风
在新一轮国内产业转移浪潮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省份如何利用产业转移的正外部性优势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至关重要。论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出2006—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进一步以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各省份差距呈扩大趋势;产业转移对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二者存在双重门槛,在人力资本约束下,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呈“先促进后减弱”的规律,“人才悖论”问题凸显。该研究对加快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莉 邓峰 卓乘风
在新一轮国内产业转移浪潮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省份如何利用产业转移的正外部性优势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至关重要。论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出2006—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进一步以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各省份差距呈扩大趋势;产业转移对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二者存在双重门槛,在人力资本约束下,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呈“先促进后减弱”的规律,“人才悖论”问题凸显。该研究对加快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晖 陈漫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湘南地区作为珠三角与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通道,是湖南对接粤港澳地区的前沿阵地,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区域合作,有效实现粤港澳沿海产业转移承接,是湖南在明确提出"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后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立足湘南地区发展现状,提出湘南地区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通过加大对内对外开发和有效承接粤港澳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两大举措,为产业承接选择做出合理的战略安排,把湘南地区打造成湖南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国家级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实现湖南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崛起。
关键词:
开发开放 产业转移 湘南地区 粤港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金艳清 罗卯英
本文基于污染天堂假设、现代创新和梯度理论,构建OFDI与自主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绿色化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利用全国30个地区2003—2020年的数据,运用系统GMM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OFDI能显著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绿色化水平,并有效抑制了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绿色化的阻碍作用;东部地区OFDI对产业结构绿色化的促进作用明显,但自主创新对其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中西部地区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绿色化的促进作用明显,但OFDI对其促进作用却不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论与实际,有针对性提出了提高我国产业结构绿色化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OFDI 自主创新 产业结构 绿色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
中部地区覆盖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以占全国约1/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超过全国1/4的人口,创造了近1/5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一)中部地区亟须扩大经济规模长期以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因此,必须提高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0年,中部地区年底总人口3.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8%,是国内消费的重要力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廉同辉 余菜花 李强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安徽孙村服装产业集群为例,对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部地区传统产业集群的衍生发展、技术获取途径、情感和合作关系及其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衍生网络呈现"双核状结构",种子企业衍生能力强,企业"同宗"现象明显;技术咨询网络呈"多核状结构",外贸公司在技术咨询网络中担任重要角色,而服装生产型种子企业在技术咨询网络中的作用下降;情感网络表现为"多核状结构",服装生产型企业在情感网络中具有一定地位,同时绣花、印染等服装配套企业和外贸公司在情感网络中的地位上升;合作网络的联系较强,但服装生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则较少;产业集群经历了萌芽、成长和成熟3个阶段,...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先江
绿色创业企业经常会接收到顾客绿色抱怨,通过探索顾客绿色抱怨转化为探索式绿色产品创新的机理,将探索性学习作为中介变量,将变革型领导作为调节变量构建顾客绿色抱怨转化为探索式绿色产品(服务)创新的概念模型,并以国内225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探索性学习在顾客绿色抱怨与探索式绿色产品(服务)创新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最有价值的发现在于变革型领导在其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媛 刘伟伟 王小娟
物流网络犹如经济动脉,其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通。推动物流业集聚固然能够有效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部分区域生态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我国在推动物流业集聚的过程中还需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物流产业集聚对京津冀地区绿色效率的影响机制,旨在阐明物流业集聚与绿色效率的互动关系,从而为京津冀地区合理推动物流业集聚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物流业集聚与京津冀地区绿色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物流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在物流业集聚与京津冀地区绿色效率之间表现出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春雨 商梦雅 赵亚楠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立和“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双向FDI对绿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绿色创新效率,考察中国FDI、OFDI与绿色创新效率的市场化水平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绿色创新效率显著提升但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较为接近,与东部地区相差较大;中国FDI、OFDI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市场化水平双重门槛,随着市场化水平提升,FDI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系数呈下降趋势并且由正转负,OFDI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系数呈上升趋势并且由负转正,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特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陶克涛 任静 冯泰文 宝恩德尔
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亟需进行绿色创新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而绿色创新的一个关键逻辑是进行绿色创新搜索。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运用211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以探究绿色创新搜索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绿色创新搜索深度与广度均对探索式绿色创新、利用式绿色创新、非环保遗忘和环保改变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非环保遗忘与环保改变均对绿色创新搜索两个维度(深度与广度)与两种类型绿色创新(探索式绿色创新和利用式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内部整合的调节效应未得到验证。本研究丰富了绿色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揭示了绿色创新搜索如何影响绿色创新的“黑箱”,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博文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对于绿色创新的理解,要突破单一绿色技术创新的狭义视角,从绿色技术与制度创新的综合视角考察。绿色创新兼具绿色技术和绿色制度创新的双重内涵,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属性。论文创新构建了一个包含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等在内的中国绿色创新能力“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中国2006—2021年的绿色专利头部百城开展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普遍提升,绿色创新指数呈现从“中心—外围”向均衡发展格局演变趋势。主要构成指标呈现一些典型特征,如创新结构的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创新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及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等。最后从提升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水平、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培育绿色技术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博文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对于绿色创新的理解,要突破单一绿色技术创新的狭义视角,从绿色技术与制度创新的综合视角考察。绿色创新兼具绿色技术和绿色制度创新的双重内涵,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属性。论文创新构建了一个包含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等在内的中国绿色创新能力“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中国2006—2021年的绿色专利头部百城开展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普遍提升,绿色创新指数呈现从“中心—外围”向均衡发展格局演变趋势。主要构成指标呈现一些典型特征,如创新结构的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创新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及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等。最后从提升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水平、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培育绿色技术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力 陈浩 曹亚
基于中国中部地区6省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中部地区农民工跨省流动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已婚、受教育水平较高、有职业技能、家庭耕地少、居住地在偏远乡村的农民工倾向跨省流动。与省内就业相比,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高,主要从事制造、建筑等行业,但是,其工作稳定性和工作环境有待改善。联系当前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和劳动力趋于短缺、农民工回流加速的背景,本文认为,应加快产业梯度转移和结构调整,改善农民工工资待遇和生活环境,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