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8)
- 2023(15143)
- 2022(13074)
- 2021(12146)
- 2020(10086)
- 2019(22864)
- 2018(22905)
- 2017(43708)
- 2016(23674)
- 2015(26758)
- 2014(26751)
- 2013(26388)
- 2012(24036)
- 2011(21644)
- 2010(21812)
- 2009(20007)
- 2008(19139)
- 2007(16838)
- 2006(14863)
- 2005(13173)
- 学科
- 济(100326)
- 经济(100232)
- 管理(65623)
- 业(63615)
- 企(51251)
- 企业(51251)
- 方法(39437)
- 数学(33393)
- 数学方法(33013)
- 中国(29786)
- 农(28840)
- 地方(27158)
- 业经(24794)
- 财(21495)
- 学(20543)
- 农业(19579)
- 贸(17831)
- 贸易(17818)
- 易(17184)
- 制(16993)
- 理论(16188)
- 技术(16130)
- 环境(16028)
- 和(16025)
- 银(15290)
- 银行(15244)
- 地方经济(14883)
- 融(14818)
- 金融(14814)
- 行(14692)
- 机构
- 学院(332727)
- 大学(329666)
- 济(131151)
- 管理(130943)
- 经济(128211)
- 研究(113619)
- 理学(112649)
- 理学院(111401)
- 管理学(109488)
- 管理学院(108918)
- 中国(83701)
- 京(71420)
- 科学(70789)
- 财(58168)
- 所(57164)
- 农(53186)
- 研究所(51926)
- 中心(50847)
- 江(49191)
- 业大(49048)
- 范(46211)
- 财经(46157)
- 师范(45791)
- 北京(45613)
- 经(41758)
- 院(41580)
- 农业(41307)
- 州(40812)
- 经济学(37977)
- 师范大学(36725)
- 基金
- 项目(225559)
- 科学(176881)
- 研究(168108)
- 基金(160435)
- 家(138794)
- 国家(137572)
- 科学基金(118261)
- 社会(104304)
- 社会科(98768)
- 社会科学(98743)
- 省(90233)
- 基金项目(85544)
- 教育(76760)
- 自然(75807)
- 划(75023)
- 自然科(73990)
- 自然科学(73975)
- 自然科学基金(72588)
- 编号(70101)
- 资助(65561)
- 成果(56720)
- 发(52447)
- 重点(50400)
- 课题(48804)
- 部(48382)
- 创(47182)
- 创新(43890)
- 项目编号(42918)
- 科研(42353)
- 发展(42123)
- 期刊
- 济(151484)
- 经济(151484)
- 研究(99578)
- 中国(66152)
- 农(49864)
- 学报(49861)
- 管理(48777)
- 科学(47344)
- 财(41834)
- 教育(41376)
- 大学(37632)
- 学学(35191)
- 农业(35066)
- 技术(31597)
- 融(28616)
- 金融(28616)
- 业经(27716)
- 经济研究(24023)
- 财经(21355)
- 问题(19510)
- 图书(18964)
- 经(18300)
- 业(17713)
- 科技(16850)
- 商业(16341)
- 技术经济(16029)
- 理论(15825)
- 现代(15540)
- 实践(14547)
- 践(14547)
共检索到495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耿选珍
首先以河南省为例利用物流需求系数,分析得出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剖析了中西部地区当前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物流业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左健 韩楠
本文结合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制造业选择与比较优势角度解释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并利用2004~2012年中西部地区4个省份的经济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此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由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选择背离了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导致中西部的制造业企业缺乏竞争力,进而造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以此为基础阐述在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并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结构经济学 制造业 产业转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阿不都艾尼·阿吾提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必行。经济在区域之间梯度型变迁,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其重要的作用。借此机会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当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可能。我国各地区和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因此当前的产业转移不像国际产业转移具有规律性。从东、中部产业转移和承接现状分析看中西部承接具有内步性、长期性,应作为中西部发展的次要战略。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中西部发展 战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规划部课题组 孔德昌 张鹏 刘献良
目前,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演变和要素成本上升,东部地区转移落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比较优势,且随着"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硬件设施、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都不断优化,承接相关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史恩义 王娜
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而承接地金融发展又是影响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扩展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并利用中西部17个省市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由于存在吸收能力方面的差异,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小,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负;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在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作用下,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且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依然大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作用。因此,中西部地区仍应加快金融发展,提高承接地的吸收消化能力,促进金融与产业的有效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劲松
产业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中西部地区在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在阐述产业转移与生态循环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中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存在的障碍,提出为了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把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置于重要地位,采取更新地方政府发展理念、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培育生态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完善发展相关服务体系、创新生态循环经济的市场价格机制和加快企业与社会公众的观念转化等措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进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梦楠
习近平提出"互联互通"战略背景,使我国物流产业迎来新的春天。互联互通大战略的中介桥梁是物流产业,为了在互联互通下更好地发展物流产业,文章以此为目的,对物流产业的空间转型进行研究。对众多文献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物流产业自身局限非常突出,如地域基础资源分配、设施技术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为了使中国物流产业能有更好的发展,必将要求物流产业在创新点、扶持政策、互联网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空间改变,以此形成新的物流产业格局。
关键词:
互联互通 物流产业 转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世军
在对物流产业集群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剖析了物流集成的内涵、意义和优势,指出物流集成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物流产业集群背景下发展物流集成的对策。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群 物流集成 发展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伟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因受限于自我经济基础与国家整体产业水平,导致来自于外资的项目投资胜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进而陷入"产业转移陷阱"。结合产业链空间演化特征,单一产业链纵向延伸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创新产业链而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其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因此,西部地区未来应更多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不同产业链区段的"接通",即线性链接状态下的区域产业横向拓展;积极培育产业网络,通过对产业氛围的专门营造,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伟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因受限于自我经济基础与国家整体产业水平,导致来自于外资的项目投资胜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进而陷入"产业转移陷阱"。结合产业链空间演化特征,单一产业链纵向延伸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创新产业链而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其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因此,西部地区未来应更多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不同产业链区段的"接通",即线性链接状态下的区域产业横向拓展;积极培育产业网络,通过对产业氛围的专门营造,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欧阳华
现代物流产业被认为是企业生产的"第三利润源泉",能够削减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西与越南开展物流产业合作,既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从双方物流产业合作发展的现状,合作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以及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双方物流产业合作发展的方向及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利兵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皖江职业教育来需要在战略上落实优先地位、推进区域一体化、突出重点建设;在策略上转变发展方式、改革教育体制、创新运作机制;在政策上要加大经费投入、严格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改变人才的社会评价、增强政策的执行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业转移 皖江 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德林 谭鑫 黄丽 方晓生 程耀文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我国的物流产业作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载体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作为连接东西部、沿海与内地的我国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将如何走出困境,探讨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战略,这不仅仅是值得中部地区六省密切关注的战略问题,也是值得各级政府、企业、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海龙 魏磊
一、合肥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背景1.制造业发展背景。工业立市是合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其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家电、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等一个个产业集群正以几何方式聚集,合肥市已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拾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推进产业转移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转移是转出区的推力、目标区的拉力与接纳能力及转移通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家层面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并加大宏观政策引导力度;在区域层面,要根据中西部不同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承接能力和承接水平,在中部地区实施"产业对接"策略,在西部地区实施"产业承接"策略,并寻求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产业转移的最佳模式和合理路径;在企业层面,要对不同转移状态、不同转移类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转移策略。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东中西部地区 经济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