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6)
- 2023(11105)
- 2022(9140)
- 2021(8280)
- 2020(6751)
- 2019(15249)
- 2018(14588)
- 2017(27825)
- 2016(14387)
- 2015(16110)
- 2014(15511)
- 2013(15516)
- 2012(15049)
- 2011(13920)
- 2010(13653)
- 2009(12640)
- 2008(12073)
- 2007(10586)
- 2006(9638)
- 2005(8920)
- 学科
- 济(94299)
- 经济(94234)
- 管理(36447)
- 业(34638)
- 方法(31238)
- 数学(28299)
- 数学方法(28173)
- 地方(25105)
- 企(23970)
- 企业(23970)
- 中国(23923)
- 农(20922)
- 业经(17896)
- 地方经济(16982)
- 财(15408)
- 农业(15052)
- 贸(14821)
- 贸易(14813)
- 易(14340)
- 学(14048)
- 产业(13943)
- 环境(13110)
- 制(12671)
- 融(12119)
- 金融(12116)
- 发(11300)
- 银(10784)
- 银行(10775)
- 行(10544)
- 和(10322)
- 机构
- 大学(219076)
- 学院(216950)
- 济(116334)
- 经济(114823)
- 研究(85539)
- 管理(81369)
- 理学(70278)
- 理学院(69422)
- 管理学(68665)
- 管理学院(68229)
- 中国(65044)
- 财(47634)
- 京(46342)
- 科学(45808)
- 所(42047)
- 经济学(39813)
- 财经(38861)
- 研究所(38205)
- 中心(37260)
- 经济学院(35893)
- 经(35705)
- 院(30346)
- 北京(29909)
- 农(29623)
- 江(29386)
- 财经大学(29138)
- 范(27802)
- 师范(27638)
- 科学院(26805)
- 业大(25524)
- 基金
- 项目(145854)
- 科学(118262)
- 基金(110974)
- 研究(109621)
- 家(96538)
- 国家(95870)
- 科学基金(82336)
- 社会(77341)
- 社会科(73775)
- 社会科学(73763)
- 基金项目(57650)
- 省(51520)
- 自然(47902)
- 自然科(46790)
- 自然科学(46779)
- 教育(46485)
- 自然科学基金(45987)
- 资助(44657)
- 划(44316)
- 编号(41060)
- 国家社会(35339)
- 发(35267)
- 部(34215)
- 重点(33212)
- 成果(33131)
- 中国(31099)
- 创(30269)
- 发展(30154)
- 教育部(29970)
- 展(29758)
- 期刊
- 济(130531)
- 经济(130531)
- 研究(72356)
- 中国(39758)
- 财(33305)
- 管理(30461)
- 科学(29335)
- 学报(27856)
- 农(27717)
- 经济研究(23342)
- 大学(22196)
- 学学(21076)
- 财经(21069)
- 融(20473)
- 金融(20473)
- 农业(19380)
- 经(18634)
- 问题(17662)
- 业经(17314)
- 技术(17091)
- 贸(15736)
- 世界(15412)
- 国际(14122)
- 教育(13776)
- 技术经济(13066)
- 统计(12165)
- 经济问题(11057)
- 业(11032)
- 资源(10769)
- 策(10489)
共检索到332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龙鹏 周立群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取决于产业转移质量和接收地的产业承接能力。由于西部地区承接的国际产业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而导致区域产业转移显著地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当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后,随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增强,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积累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江静 刘志彪
本文基于国际分工深化视角分析服务产业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均表明,在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双重治理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进行服务产业转移,将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服务部门配置在中国沿海地区,而将制造和加工部门设在中国内陆地区。这种配置利用国内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延伸和拓展产业价值链,带动了内陆地区融入全球化,缩小了中国地区收入差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金全 薛蔚雯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收敛呈现以2013年为节点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基于包含产业结构变迁的三部门Mankiw-Romer-Weil扩展收敛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整体上能够促进省际经济收敛,但存在产业异质性;劳动力流入工业在短期内对收敛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流入服务业难以促进收敛。进一步研究表明,1998—2013年,相较东部地区以农业劳动力流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变迁,中西部地区以农业劳动力流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缩小,从而加快我国整体经济收敛;而2013年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方向与东部地区逐渐同步,均以农业劳动力流入服务业为主,省际经济收敛速度放缓。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晶 金波
厘清数字经济优化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处理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将数字经济、产业-就业结构、行业工资差距纳入同一个框架,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视角切入,对数字经济与行业工资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制以及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通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纠正产业-就业结构偏差而缩小行业工资差距。同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直接证实了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同时缩小本地及其邻近城市的行业工资差距。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为民 李光龙
本文运用1995—2013年中国各省(直辖市)的数据,对财政转移支付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引起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是稳定的,反之则不成立,即数据不支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发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明显。虽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正向影响地方财政支农投入,财政支农投入也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但是农业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抑制财政支农投入,导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间接促进作用也是效果不显著,因此更有效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必须重视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翼
文章分析了绿色技术溢出的碳减排效应,由于不同地区的产业部门与绿色技术的融合程度不同,由此产生的碳减排效应存在地区差异,而绿色技术溢出的方向性偏好加剧了碳减排效应的地区不平衡性。利用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绿色技术溢出总体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但会拉大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区利用绿色技术溢出的程度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在绿色技术溢出网络中是最主要的发出和吸收区域,中部地区创造了一定的发出量但吸收量相对不足,而西部地区的发出量和吸收量均小于其他地区。
关键词:
绿色技术 溢出效应 碳排放强度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翼
文章分析了绿色技术溢出的碳减排效应,由于不同地区的产业部门与绿色技术的融合程度不同,由此产生的碳减排效应存在地区差异,而绿色技术溢出的方向性偏好加剧了碳减排效应的地区不平衡性。利用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绿色技术溢出总体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但会拉大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区利用绿色技术溢出的程度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在绿色技术溢出网络中是最主要的发出和吸收区域,中部地区创造了一定的发出量但吸收量相对不足,而西部地区的发出量和吸收量均小于其他地区。
关键词:
绿色技术 溢出效应 碳排放强度差距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扬 徐现祥 舒元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实际人均GDP的总体差异和各市38个二位码工业行业的集聚度测算发现,2005年左右省内各市实际人均GDP差距出现了缩小的趋势;在广东省内经济差距的缩小的同时,2005年左右广东省的工业集聚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广东省城市间的产业空间转移是引起省内人均GDP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其中,高耗能行业与劳均资本存量较低的传统制造行业转移态势明显。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省内产业转移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经济差距 基尼系数 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春梅
使用1992—2018年27个两位数工业细分行业数据对我国工业区际转移进行测度分析,采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测度分析,并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工业区际转移是否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总体处于两阶段的分散转移中,中西部地区是第一阶段分散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是劳动和资源密集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地区是第二阶段分散转移的主要转入地,是技术和劳动技术中度密集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工业转移中,北方地区受惠较少,南北地区工业差距扩大,工业重心日益向南方地区倾斜。(2)2003年以来,东中西地区间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但近年来,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大幅度扩大,东部地区内部的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是近年来我国总体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3)工业分散转移缩小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差距,同时,由于承接工业转移的区域博弈中,北方地区受惠较少,也造成了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逐步扩大的现实。(4)除了工业,服务业发展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服务业发展在缩小东西部、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中的作用大于工业转移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余泳泽 潘妍
高铁开通作为中国交通运输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对劳动力流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中国2008~2016年287个地级市层面数据,本文从异质性劳动力转移的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评估了高铁开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高铁开通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一影响在地区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高铁开通可以通过影响异质性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高铁开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表现为随着高铁通达度的提高,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渐增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井远 王金秀
目前为止,关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的研究文献多集中于评估该项政策的经济发展效应等,而城乡收入差距效应未能引起足够关注。本文基于西部大开发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DID和PSM-DID评估了西部大开发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传统DID还是PSM-DID模型,均表明西部大开发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在经过一系列检验之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西部大开发仅是通过提高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柱的第二产业占比为机制,并未有效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外,异质性分析表明,省会等较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政策效应比一般地级市要高。最后,本文从产业升级、公共品供给、就业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燕萍 付淑琴
我国目前不合理的税种设计、税收管理体制、税收优惠政策是造成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为此 ,应优化税种设计、完善分税制度、改进税收优惠政策 ,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发挥税收政策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税收体制 税收优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淑新 胡仪元
基于2000-2012年31个省(区、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省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旅游业在不同区域扮演的角色具有差异性:在全国范围内,旅游业成为推动各省(区、市)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有利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在内陆地区,这一作用也得到了验证;在沿海地区,尽管旅游业扩大了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但各地依然要重视发展旅游业。上述发现在客观上验证了旅游经济较落后的内陆省份,充分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旅游业 区域差异 空间数据 实证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天健
区域协调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备受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6项工程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并带来长期影响。研究发现,156项工程在短期内缩小了广大内陆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并且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生了显著的长期影响,156项工程持续提升了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且作为一种历史遗产在内陆地区被更好地继承下来,在长期以来依然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基于历史经验的研究表明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要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即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也要具有前瞻性;同时,有为政府必须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河 肖艳玲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三重开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三重开放能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国际开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省际开放水平表现出直接负向作用、省内开放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国际与省际开放水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转移程度较高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经济三重开放 产业梯度转移 区域经济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