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6)
2023(9451)
2022(8467)
2021(7993)
2020(6708)
2019(15607)
2018(15725)
2017(30846)
2016(16714)
2015(18803)
2014(18857)
2013(18817)
2012(17043)
2011(15231)
2010(15040)
2009(13463)
2008(12914)
2007(11144)
2006(9563)
2005(8075)
作者
(47505)
(39292)
(38973)
(37112)
(24923)
(18729)
(17732)
(15583)
(14915)
(13995)
(13474)
(12952)
(12300)
(12255)
(12090)
(11797)
(11774)
(11746)
(11139)
(10988)
(9730)
(9480)
(9405)
(8902)
(8729)
(8660)
(8644)
(8629)
(7840)
(7814)
学科
(68906)
经济(68837)
管理(47233)
(46833)
(38580)
企业(38580)
方法(32520)
数学(27978)
数学方法(27690)
(18673)
业经(16249)
中国(16090)
地方(15320)
(15238)
(14505)
农业(12779)
技术(11905)
产业(11565)
(11371)
(11346)
贸易(11342)
理论(11317)
(10975)
(10666)
环境(10619)
(9560)
财务(9502)
财务管理(9487)
(9284)
企业财务(8979)
机构
大学(235072)
学院(233950)
管理(99099)
(92172)
经济(90193)
理学(87002)
理学院(86099)
管理学(84755)
管理学院(84347)
研究(75097)
中国(52987)
(49852)
科学(47545)
(39106)
(36732)
业大(35796)
(35306)
研究所(33799)
中心(33672)
财经(32392)
(32065)
北京(31377)
(30669)
师范(30425)
(29452)
农业(27656)
(27471)
(26701)
经济学(26610)
经济管理(25171)
基金
项目(167716)
科学(132054)
研究(123891)
基金(121301)
(104734)
国家(103877)
科学基金(89963)
社会(77030)
社会科(73043)
社会科学(73024)
(66098)
基金项目(65841)
自然(58921)
自然科(57496)
自然科学(57486)
自然科学基金(56434)
教育(55595)
(55047)
编号(51135)
资助(49553)
成果(40542)
重点(36765)
(36465)
(36102)
(35278)
课题(34297)
创新(32767)
项目编号(31818)
科研(31769)
教育部(31322)
期刊
(97577)
经济(97577)
研究(66709)
中国(39169)
学报(35575)
管理(35146)
科学(33783)
(32068)
(27342)
大学(26869)
学学(25241)
教育(24734)
农业(23077)
技术(20272)
业经(17272)
(15289)
金融(15289)
经济研究(15161)
财经(14735)
图书(13511)
问题(12949)
科技(12616)
(12523)
理论(12344)
技术经济(11803)
实践(11555)
(11555)
(11233)
现代(11073)
情报(10676)
共检索到323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戴宏伟  
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一直存在一定争议,主要表现为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之争、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之争、国际产业转移的正负效应之争。本文在对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评议的同时,重点对产业转移研究的有关争议进行评论,认为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是促进产业转移双方的产业升级,其消极影响则并非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可以通过各种措施进行规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云平  
研究者对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转移模式和类型进行了归纳。科学研究产业跨区域转移的规模、方向和效果是当前学术界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对产业跨区域转移的动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动因包括基于产业分工视角的比较优势动因和基于新地理经济学的产业集聚动因等,还对产业转移(企业迁移)的区位选择和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推动产业跨区域有序健康转移,研究者从动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从解决产业转移中的问题出发两个角度提出思路和对策措施,并对政府和市场在产业转移中该发挥何种作用做了相应的研究。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产业转移的研究方法需要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云伟宏  
中国东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比较成功。但是,将此成功经验用于东部地区淘汰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未必成立。因为其主要依据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可能是伪命题;其主要结论通过地区间产业转移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可能是伪命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汉清  
要素转移与产业转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产业转移承载着要素转移,要素转移不一定伴随着产业转移。无论是要素转移还是产业转移,根本动因都是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产业转移的区位路径,总是从产业收益低的地区向产业收益高的地区转移;要素转移的区位路径,总是从要素收益低的地区向要素收益高的地区转移。产业转移对转出转入地区利弊参半,而要素转移对流入地区经济发展能够带来强大推动力,对流出地区经济发展则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淑娟  吴海民  
中国产业海外转移,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引发的产业海外转移浪潮,必然波动国内就业。为探讨中国产业海外转移引发的国内就业转移效应,本文采用GMM方法分别测量中国产业海外转移和向"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国内就业转移效应。研究发现:产业海外转移指数代表的产业海外转移的国内就业效应为正效应,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企业数量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建设下的对外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为负效应。中国产业海外转移带来了各产业的就业变化和区域间的就业变化。为了缓解产业海外转移带来的国内就业压力,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冰  曹允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转移持续深入,为空港城市临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基于对新时期国际航空产业、制造业、服务业转移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本文剖析了我国各空港城市临空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在产业转移背景下适宜重点发展的三大临空产业集群:航空运输产业集群、临空高科技产业集群以及临空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以上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及理论发展时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云俊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杜晓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成艾华  赵昭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松志  刘叶飙  
产业转移在国内是近几年出现的经济现象,但国外对于产业转移研究较早,本文从产业转移的理论、影响因素、效应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评价,认为产业转移的理论构建主要从国家层面研究较多、对经济因素研究比较多,欠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达球  
产业转移是一种全球共生的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认清形势,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翟仁祥  
文章在分析经典要素理论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文献比较研究,并进行简要评述。研究发现要素流动促进产业转移,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要素流动的规模和层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兆同  
为了实现增长极扩散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缩小区域差距,不少地方实施了产业转移政策,试图推动产业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效果不甚理想。该文从产业转移政策及其有效性入手,探讨了产业转移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目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惠调艳  胡新  马莉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成祖松  李郁  
回归式城乡产业转移作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新模式,对于缓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回归式城乡产业转移是在个人、政府、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外出打工人员对产业转出地和家乡的相关收益进行比较后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回归式城乡产业转移,为中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