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9)
2023(9615)
2022(7981)
2021(7184)
2020(5674)
2019(12918)
2018(12723)
2017(23827)
2016(12864)
2015(14342)
2014(14524)
2013(14465)
2012(14209)
2011(13318)
2010(13796)
2009(12624)
2008(12729)
2007(11552)
2006(10546)
2005(9968)
作者
(39544)
(33217)
(33030)
(31166)
(21203)
(15592)
(14794)
(12862)
(12736)
(12182)
(11426)
(11149)
(10763)
(10673)
(10453)
(10219)
(9748)
(9660)
(9563)
(9431)
(8636)
(8147)
(8043)
(7793)
(7524)
(7479)
(7369)
(7212)
(6803)
(6692)
学科
(66085)
经济(66016)
(34805)
管理(32837)
(26260)
企业(26260)
地方(21145)
中国(21131)
方法(19459)
(19144)
业经(17064)
数学(15011)
数学方法(14807)
(14532)
农业(13669)
地方经济(12498)
产业(11840)
(11668)
金融(11666)
(11524)
(11278)
理论(11186)
(11158)
银行(11132)
(11018)
(10938)
(10433)
贸易(10423)
技术(10391)
(10329)
机构
大学(198527)
学院(198354)
(84699)
经济(82970)
研究(76359)
管理(72145)
理学(60983)
理学院(60144)
管理学(59138)
管理学院(58759)
中国(56611)
科学(45692)
(44235)
(39632)
(38223)
研究所(35793)
(33112)
中心(32757)
(31613)
(30532)
师范(30268)
财经(29487)
北京(28762)
(27120)
业大(26998)
(26632)
经济学(26122)
农业(25537)
(25418)
师范大学(24552)
基金
项目(124175)
科学(98625)
研究(93452)
基金(88740)
(77088)
国家(76397)
科学基金(64869)
社会(60031)
社会科(56942)
社会科学(56929)
(49265)
基金项目(46507)
教育(41744)
(41405)
自然(39528)
自然科(38568)
自然科学(38557)
编号(38064)
自然科学基金(37882)
资助(35323)
(33799)
成果(32456)
重点(28803)
发展(27530)
课题(27320)
(27067)
(27049)
(26397)
国家社会(24696)
创新(24650)
期刊
(106809)
经济(106809)
研究(66225)
中国(45152)
(32473)
管理(29976)
学报(29586)
科学(29424)
(26903)
教育(26526)
大学(22588)
农业(22271)
学学(20855)
(19869)
金融(19869)
业经(18444)
技术(17231)
经济研究(16756)
财经(14666)
问题(13889)
(12951)
(11321)
图书(11074)
(10482)
商业(10259)
科技(10162)
世界(10155)
技术经济(10128)
现代(9794)
国际(9501)
共检索到318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辉堂  王琦  
产业转移现象由来已久,西方理论界不乏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本文将产业转移理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经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另一类是研究经济不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而随着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及其方式的多样化,产业转移理论顺应实践需要而产生了新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向,它们是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邹积亮  
产业转移现象由来已久,产业转移理论可根据其研究视角划分为有关经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和研究经济不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随着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及转移方式的多样化,产业转移理论顺应实践需要而产生了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预示着产业转移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伟  熊鹏  
传统财务理论支持效率市场假设,假设人们的行为符合主观预期效用理论和理性。20世纪80年代后期,行为财务学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加上其他心理学与行为学对于投资者行为模式的发现,来取代现代财务模型中的理性行为假设,进一步解释了传统财务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实证发现,从而对市场效率性进行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诠释,丰富了财务理论的内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子红  
区际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而且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基于国内外区际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为我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继国  郭其友  
由格罗斯曼、哈特、莫尔(Grossman & Hart,1986;Hart & Moore,1990)共同开创"所有权一控制权"模型(又称产权理论,简称GHM模型),它是西方近十几年来在研究企业理论、公司治理结构的控制权配置等理论中有关激励及信息获得性影响问题的最重要分析工具,在企业理论、融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姜昭  
关于领导理论的研究,国外学者大多把关注的焦点局限于领导者,而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潜在影响因素,使得各种领导理论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性和方向性。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对长期以来被国外领导学领域主流文献所忽略的领导对象、领导层级、领导情境以及领导的阴暗面这四个尤为重要的因素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进一步就未来领导学研究领域可能的发展趋向予以简略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牧华  靳玉乐  
以心物二元、主客二分为基础,追求知识的确定性、客观性、绝对性,是西方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重要认识论特征。当代西方课程理论正在试图消解现代主义认识论的合法性,推动认识论的多元性、相对性、建构性转向并由此带来课程研究方法论的重构。当代西方课程理论认识论的转向,是人文主义对科学主义的一次"反动",是对人在课程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再一次确认,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但这种转向缺乏一种整合性、系统性和建设性,在众声喧哗之中迷失课程理论的发展方向,失去课程理论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观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杜道群  
文章阐述了《中图法》第4版的背离,即背离其综合性和实用性;提出了《中图法》的方向,即沿着老路走下去,还是实行现代化改造。并就这些问题与《中图法》第4版编辑者商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宝辉  
外语教学的方法可以按其发展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大类。传统方法一般包括语法一翻译法和直接法;现代教学方法指20世纪中叶以来出现的诸如听说法、视听法、情景法、功能法、交际法等新的教学方法。本文试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描述外语教学发展的趋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鲍东明  
"课程领导"这一术语,在西方教育理论领域凸显于20世纪70年代,这与此时兴起的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密切相关。贯穿半个世纪的历程,"课程领导"的发展始终与课程理论和学校领导理论的发展相连,总体上呈现出从"工具"取向的课程领导观到"价值"取向的课程领导观的发展脉络,亦即从侧重技术、手段转向关注目的、意义,强调愿景性、民主性、合作性、建构性和批判反思性。我国的课程领导研究在学习借鉴西方课程领导理论的同时,应立足于变革性教育实践,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课程领导理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敦瑞  
地缘经济学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美国学派、意大利学派和俄罗斯学派三个主要学派。其中美国学派侧重于将传统地缘政治学的冲突逻辑转向新的经济逻辑;意大利学派认为地缘经济学就是研究国际竞争问题的经济地缘政治学;而俄罗斯学派则将地缘经济学与国家战略相结合,认为地缘经济因素是确定国家战略的基础。地缘经济学还包括地缘经济政策的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实证研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世渊  
台湾电子资讯产业涵消费性电子、资讯工业和通讯“三大板块”。经过 20年的发展, 目前电子资讯产业已成为台湾经济的支柱。进入新世纪,台湾电子资讯产业的趋向: 调整产业结构朝向3C整合;大力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资讯家电”;加大R&D投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世渊  
本文对台湾生物技术产业的特征、影响因素和近年的调整趋向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可能走向与面临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广雄  
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演化的新趋势,但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明晰的理论框架。从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现实趋势入手,利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较为清晰地厘清了产业集群化转移的内涵、动因、模式及效应。指出发展产业集群并将之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建立二者的互动发展机制是应对这一新趋势的必要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