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7)
- 2023(11211)
- 2022(9193)
- 2021(8207)
- 2020(6975)
- 2019(15651)
- 2018(15579)
- 2017(30310)
- 2016(16019)
- 2015(17938)
- 2014(18014)
- 2013(17903)
- 2012(16410)
- 2011(14581)
- 2010(15103)
- 2009(14644)
- 2008(14836)
- 2007(13604)
- 2006(12160)
- 2005(11495)
- 学科
- 业(82820)
- 济(76462)
- 经济(76331)
- 企(76199)
- 企业(76199)
- 管理(68404)
- 业经(29549)
- 方法(29497)
- 财(28224)
- 农(25130)
- 务(20272)
- 财务(20251)
- 数学(20237)
- 财务管理(20229)
- 数学方法(20087)
- 制(19991)
- 企业财务(19156)
- 技术(18606)
- 农业(18500)
- 中国(17392)
- 理论(15644)
- 体(15342)
- 和(14771)
- 划(14464)
- 策(14259)
- 体制(13434)
- 贸(13267)
- 贸易(13262)
- 地方(13100)
- 产业(13081)
- 机构
- 学院(243807)
- 大学(238968)
- 济(110958)
- 经济(109010)
- 管理(100633)
- 理学(85855)
- 理学院(85106)
- 管理学(84318)
- 管理学院(83855)
- 研究(75544)
- 中国(61382)
- 财(55419)
- 京(49184)
- 财经(42863)
- 科学(39475)
- 经(38651)
- 江(37833)
- 所(36202)
- 农(34676)
- 中心(34269)
- 经济学(34008)
- 研究所(31777)
- 财经大学(31443)
- 北京(30915)
- 经济学院(30604)
- 业大(30013)
- 州(29567)
- 商学(29474)
- 商学院(29210)
- 范(26964)
- 基金
- 项目(149673)
- 科学(121483)
- 研究(116310)
- 基金(110853)
- 家(92752)
- 国家(91879)
- 科学基金(82091)
- 社会(78097)
- 社会科(74213)
- 社会科学(74198)
- 省(58963)
- 基金项目(58394)
- 教育(51493)
- 自然(49496)
- 自然科(48341)
- 自然科学(48330)
- 自然科学基金(47568)
- 划(47144)
- 编号(46394)
- 资助(43873)
- 成果(37762)
- 制(35384)
- 创(35265)
- 业(34614)
- 部(33995)
- 发(33179)
- 重点(32821)
- 国家社会(32518)
- 创新(31931)
- 课题(31570)
- 期刊
- 济(133716)
- 经济(133716)
- 研究(76857)
- 中国(47608)
- 财(47372)
- 管理(44294)
- 农(34370)
- 科学(29389)
- 学报(26836)
- 融(24928)
- 金融(24928)
- 业经(23677)
- 农业(23484)
- 大学(22771)
- 财经(22523)
- 技术(22513)
- 学学(21669)
- 教育(20424)
- 经济研究(20422)
- 经(19602)
- 问题(17572)
- 贸(14735)
- 技术经济(14659)
- 业(14352)
- 国际(13812)
- 世界(13579)
- 现代(13554)
- 财会(13269)
- 商业(12964)
- 会计(11781)
共检索到377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蓉芳
文章介绍了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纺织制造业发展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中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国家纺织制造业,对我国纺织制造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定位。
关键词:
纺织 产业转移 制造中心 发展阶段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静 田昭 贺立龙
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根本动因是产业空间调整带来的经济盈余.其起点源于转入和转出方的资源禀赋差异,基本要件在于贸易市场化所创造的市场有效需求,栽体为跨国公司,激励保障要素则体现为综合政策。制造业国际转移是多元因素的综合影响过程,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又增加了制造业国际转移的复杂性,也促使了制造业国际转移形式多样化。对此,本文对制造业国际转移的动力因素进行了理论追溯,总结出制造业国际转移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并以美国对华投资的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分析制造业国际转移的动力因素变迁。研究认为,当前制造业国际转移得益于跨国公司的
关键词:
制造业 国际转移 动力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静 田昭 贺立龙
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根本动因是产业空间调整带来的经济盈余.其起点源于转入和转出方的资源禀赋差异,基本要件在于贸易市场化所创造的市场有效需求,栽体为跨国公司,激励保障要素则体现为综合政策。制造业国际转移是多元因素的综合影响过程,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又增加了制造业国际转移的复杂性,也促使了制造业国际转移形式多样化。对此,本文对制造业国际转移的动力因素进行了理论追溯,总结出制造业国际转移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并以美国对华投资的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分析制造业国际转移的动力因素变迁。研究认为,当前制造业国际转移得益于跨国公司的成熟和发展,传统的资源禀赋因素影响在下降而市场需求成为核心影响因素,另外政府政策也成为促使制造业转移的显性影响要素。
关键词:
制造业 国际转移 动力因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宏伟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时机,积极地、有选择地承接我国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逐步向外转移部分产业,以推动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面临着消费市场变化、资源与要素约束、环境约束、企业约束等一系列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我国制造业更快、更深地参与国际产业转移。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中国制造业 问题 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寇明龙 孙慧 门柯平
本文基于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TiVA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及全球价值链分解法,测算国际产业转移规模,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均与制造业GVC地位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弱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后向参与度强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前向、后向参与度对国际产业输出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中间产品比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更平缓;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协同会促使其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陡峭。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从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米锦欣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王书斌
本文通过建立制造业区际转移动态面板模型,依此对FDI区位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的相关关系、作用效果、地区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DI区位变迁和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均呈现出"东出西进"和"就近转移"两种趋势;从全国层面来看,FDI区位变迁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区际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区域层面来看,FDI区位变迁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制造业规模具有扩散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规模具有集聚作用,且在中部地区的集聚作用更强;从行业层面来看,FDI区位变迁对于促进大部分制造业行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向东中部地区转移、医药制造业向东部地区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晶
:当前,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于天津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必须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发展面向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天津经济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相伴随而建立的这种生产基地能否进一步整合出新的竞争优势。为此,天津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天津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产业链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化。
关键词:
国际制造业转移 天津制造业基地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江淮 高春亮
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通常会带来较本土更高的产业技术水平,如果本土企业能够与国际制造业资本形成产业配套,将有助于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自主产业创新能力。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阶段最优产业配套模型,揭示了在产业配套初期,本土企业为国际制造业资本进行产业配套和本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呈U型,在产业配套后期,上述关系又呈倒U型。从长期看,政府应当以在产业配套中积极培养本土企业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为政策目标,否则,本土企业在一轮轮的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中将陷入产业配套的“陷阱”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玉 乔敏健 张彦红
考察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一般规律对于发展中国家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OECD-Ti VA(2021)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995—2018年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转移规模,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和东盟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呈倒“U”型关系,目前大部分制造业未跨越拐点,处于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适度区间”,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倒“U”形关系依然成立;(2)技术创新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会弱化两者间的倒“U”型关系,促使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平缓;(3)扩展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会弱化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则会强化这种“低端锁定”效应;(4)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倒“U”型曲线较中间产品国际产业转移更陡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小明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与转入区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基本原则与战略思路、加快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我国制造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楼朝阳
世界制造业正在步入"中国时代",这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作为"五金之都"的永康,应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全市五金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建设先进五金制造业基地,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庆华
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燕云 曹容宁
文章从国际制造业转移对民营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和要求着手,分析了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与产业集群的影响,最后提出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思路与具体设想。
关键词:
国际制造业转移 常州民营制造业 产业集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