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6)
- 2023(14222)
- 2022(12357)
- 2021(11331)
- 2020(9664)
- 2019(21727)
- 2018(21529)
- 2017(42018)
- 2016(22827)
- 2015(25262)
- 2014(24910)
- 2013(24764)
- 2012(22569)
- 2011(20360)
- 2010(19969)
- 2009(18142)
- 2008(17598)
- 2007(15288)
- 2006(13166)
- 2005(11168)
- 学科
- 济(93847)
- 经济(93748)
- 管理(66815)
- 业(64625)
- 企(52561)
- 企业(52561)
- 方法(46377)
- 数学(40739)
- 数学方法(40394)
- 农(25508)
- 财(23263)
- 中国(21972)
- 业经(21031)
- 学(20658)
- 地方(19214)
- 环境(18141)
- 贸(17457)
- 农业(17454)
- 贸易(17453)
- 易(16898)
- 技术(15830)
- 务(14953)
- 财务(14894)
- 财务管理(14870)
- 制(14752)
- 和(14357)
- 企业财务(14160)
- 划(14072)
- 产业(14002)
- 理论(13764)
- 机构
- 大学(327192)
- 学院(325436)
- 管理(131845)
- 济(130261)
- 经济(127724)
- 理学(116418)
- 理学院(115184)
- 管理学(113260)
- 管理学院(112716)
- 研究(107033)
- 中国(76059)
- 科学(69285)
- 京(68398)
- 农(58886)
- 财(56342)
- 业大(54412)
- 所(53644)
- 研究所(49676)
- 中心(48273)
- 财经(47029)
- 农业(46837)
- 江(44826)
- 经(42988)
- 北京(42363)
- 范(40651)
- 师范(40128)
- 经济学(39435)
- 院(38773)
- 州(36660)
- 经济学院(36064)
- 基金
- 项目(235900)
- 科学(184963)
- 基金(172522)
- 研究(165888)
- 家(152683)
- 国家(151476)
- 科学基金(129759)
- 社会(105811)
- 社会科(100522)
- 社会科学(100496)
- 基金项目(92874)
- 省(92340)
- 自然(86842)
- 自然科(84783)
- 自然科学(84759)
- 自然科学基金(83268)
- 划(77865)
- 教育(74751)
- 资助(70721)
- 编号(65428)
- 重点(52713)
- 部(51463)
- 成果(50762)
- 发(50295)
- 创(49448)
- 创新(46134)
- 科研(45794)
- 课题(44282)
- 计划(44243)
- 国家社会(43809)
- 期刊
- 济(132166)
- 经济(132166)
- 研究(88306)
- 学报(58607)
- 中国(53366)
- 农(52193)
- 科学(51041)
- 管理(45081)
- 大学(43269)
- 学学(41348)
- 财(40569)
- 农业(36147)
- 教育(28475)
- 技术(25243)
- 融(23295)
- 金融(23295)
- 业经(22975)
- 财经(22477)
- 经济研究(21839)
- 经(19133)
- 业(18305)
- 问题(17850)
- 科技(17562)
- 版(15888)
- 技术经济(15624)
- 图书(15589)
- 业大(15530)
- 理论(15177)
- 商业(15155)
- 资源(14653)
共检索到445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嘉宾
近年来产业转移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文章实证分析了产业转移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这些承接地的环境污染会越来越严重,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环境污染 实证分析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张晓冬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垃圾围城"现象日益突出。近年来,虽然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垃圾产量,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仍有待提高。部分地方政府为解决自身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选择与垃圾处理企业合谋,引发大量"垃圾跨省倾倒"案件,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基于此,本文以动态博弈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政企合谋影响污染转移的内在机制,并选取2003—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企合谋加剧了地区污染转移,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政企合谋对污染转移的影响逐渐增强;中央监管强度和社会监督强度的提高都能显著降低污染转移量,但中央监管对污染转移的影响大于社会监督。本文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企合谋 污染转移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红霞 李蕾 冉梦丽
以山东省17地市的废水、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污染物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它们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空间地理特征。并利用Matlab软件,实证检验了加入空间地理变量后,工业产值、FDI规模以及资源税和科技投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得出,环境污染与工业产值呈负向关系,与FDI规模、资源税和科技投入呈正向关系,从而印证优化产业结构对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而外商投资引致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资源税和科技投入在规制环境污染转移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小。因此,本文提出要加强区域合作,将环境保护税的跨区征收问题纳入未来征收管理框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孔凡斌 许正松 胡俊
通过构造固定资产投资转移指数(FAI),采用江西省和全国1989年2012年间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估算江西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规模;利用单方程模型计量分析江西省经济增长、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经济增长加剧了本地区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的同步恶化,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的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呈"倒U型",其拐点发生在2010年;江西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剧了工业废气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但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工业规模的扩张加剧了环境污染;工业治污投入的严重不足是导致江西省环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孔凡斌 许正松 胡俊
通过构造固定资产投资转移指数(FAI),采用江西省和全国1989年~2012年间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估算江西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规模;利用单方程模型计量分析江西省经济增长、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经济增长加剧了本地区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的同步恶化,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的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呈"倒U型",其拐点发生在2010年;江西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剧了工业废气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但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工业规模的扩张加剧了环境污染;工业治污投入的严重不足是导致江西省环境质量未能得到明显改善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优化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力度,加快工业结构升级以及改造工业园区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海洋 毛必文
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分析对于产业的总体布局有着深远的意义。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以IPAT模型为基础,加入反映产业集聚的变量,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而言,产业集聚的提高,将会加重环境的污染;而分区来看,产业集聚能够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对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却加重。在此基础上,对实证结果进行内生性检验,发现产业集聚与环境的关系处于"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基于实证结果,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解决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两难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IPAT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未良莉 孙欣 王立平
文章围绕"污染避难所"假说,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1—2008年数据,构建中国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产业转移与地区化学需氧量显著性地负相关,但与二氧化硫排放量负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FDI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水污染,但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因此,仍应审慎地对待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侯伟丽 方浪 刘硕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管制的严格程度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向环境管制较弱的地区转移?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管制与产业区际转移间的关系,提出"污染避难所"效应在中国存在的可能性,进而利用1996-201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该效应的存在:从总体上看,该效应的显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滞后1期时效应最明显;分时段的分析显示,随着我国环境管制强度整体加强和产业结构变化,"污染避难所"效应增强。同时原有污染密集型产业基础较好、区域市场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吸引力加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为付 潘颖
本文从世界福利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能源税对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影响的数学解析模型,分析了在征收能源税情况下世界出口国、进口国和能源国的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问题。结果表明,在考虑国际贸易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全球经济福利情况下,世界范围内存在一个最优的能源税税率,按这一税率征收环境污染税可以提高全球经济福利,也可改善因国际贸易而造成的全球环境恶化的现状。
关键词:
能源税 国际贸易 环境污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顺武 史言信
从全球和长期来看,贸易增加了全球CO2和SO2排放,但减少了BOD排放;贸易在减少发达国家CO2和SO2排放的同时却增加了非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CO2和SO2的排放;贸易减少了发达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BOD的排放,但增加了新兴市场经济体BOD的排放。
关键词:
贸易 环境 规模技术效应 结构效应 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朝辉 朱孟楠
本文首先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污染排放的理论影响;然后构建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省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并进行详细的稳健性检验、内生性处理、影响渠道和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加剧了各省污染排放,这一影响是通过中间品进口成本渠道与中间品进口竞争渠道实现的;(2)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均能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生调节作用,弱化人民币汇率升值增加污染排放的不利影响;(3)基于汇率指标替换、工具变量回归、系统GMM回归的结果均表明实证结果稳健有效。本文揭示了人民币汇率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提供了新的事实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颖 张莉
污染产业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增加产出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文章采用产业竞争力模型和DEA模型,运用我国10个污染产业与30个省份2007—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污染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污染产业转移与环境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1)2014年我国沿海发达省份污染产业发展仍具有竞争力;(2)污染产业由经济较发达省份向经济欠发达省份转移;(3)污染产业转出省环境效率随污染产业转出下降,大多数承接污染产业省份环境效率随污染产业转入下降,我国省际污染产业转移没有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康娟 王梦怡 吴涛
为了探究网络位置如何影响工业发展与空气污染的关系,本文针对我国23个工业细分部门,采用网络分析方法,依据部门网络位置将其分为3组,继而分别采用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法分析工业部门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工业部门人均工业产值越高,造成的空气污染越严重。(2)网络中心的部门,增加研发经费可减少空气污染;而非网络核心的部门,结果相反。(3)与其他产业联系紧密的部门,其单位产值造成的空气污染相对更严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陶权 肖生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环境污染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存在过的问题。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多,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造成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同时也探索了如何把承接国际产业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