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99)
2023(18081)
2022(15398)
2021(14306)
2020(12288)
2019(27789)
2018(27645)
2017(53973)
2016(29170)
2015(32885)
2014(32544)
2013(31921)
2012(29404)
2011(26542)
2010(26845)
2009(25025)
2008(24567)
2007(21808)
2006(19346)
2005(17330)
作者
(85725)
(71253)
(71087)
(67466)
(45387)
(34128)
(32226)
(27801)
(27034)
(25516)
(24060)
(23953)
(22786)
(22576)
(22326)
(22160)
(21107)
(21077)
(20575)
(20518)
(17687)
(17663)
(17618)
(16331)
(16053)
(15981)
(15819)
(15679)
(14427)
(14064)
学科
(121499)
经济(121330)
管理(89300)
(84536)
(70129)
企业(70129)
方法(58435)
数学(51227)
数学方法(50508)
(34536)
(32518)
中国(32015)
业经(27267)
(27027)
(24156)
(22717)
贸易(22704)
(22106)
地方(21888)
农业(21334)
(20650)
财务(20580)
财务管理(20528)
(20078)
银行(20025)
理论(19863)
环境(19786)
企业财务(19510)
技术(19154)
(19106)
机构
大学(424596)
学院(423287)
(175335)
经济(171895)
管理(164134)
理学(142597)
理学院(141126)
研究(138925)
管理学(138400)
管理学院(137659)
中国(105225)
(88681)
科学(84661)
(84491)
(71607)
(69863)
财经(67087)
业大(64392)
中心(63815)
研究所(63242)
(62459)
(60982)
农业(56693)
北京(55444)
经济学(54907)
(51842)
师范(51138)
(50326)
财经大学(50103)
经济学院(49706)
基金
项目(285485)
科学(225280)
基金(209108)
研究(203745)
(183848)
国家(182384)
科学基金(156553)
社会(130954)
社会科(124328)
社会科学(124294)
(111454)
基金项目(109650)
自然(102811)
自然科(100440)
自然科学(100413)
自然科学基金(98630)
教育(94920)
(94375)
资助(87064)
编号(80688)
成果(65262)
重点(64732)
(63657)
(60867)
(60124)
创新(56236)
课题(56196)
科研(55244)
教育部(54709)
国家社会(54706)
期刊
(186626)
经济(186626)
研究(120807)
中国(79653)
学报(69048)
(65621)
(64116)
科学(62255)
管理(61770)
大学(52936)
学学(50243)
农业(43367)
教育(41505)
(38426)
金融(38426)
技术(36670)
财经(33860)
经济研究(31065)
业经(30673)
(29061)
问题(25176)
(22823)
统计(21874)
技术经济(20451)
(20338)
(20198)
(20133)
商业(19666)
理论(19468)
科技(19343)
共检索到615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满凤  李昕耀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本地政府、外地厂商、本地厂商和消费者的动态完全信息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其纳什均衡结果表明: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取决于本地政府的腐败程度,腐败程度越高的地区,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越显著;然后,利用1992-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以上理论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期基本一致。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应注意到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即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逆向作用,尤其是在高腐败地区,这一效应更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碧波  
基于产业转移及要素流动的"双转移战略"的本质是政府对特定区域内的产业和劳动力进行空间上的重新布局和安排,以提高区域内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双转移战略"的渠道存在两种路径选择:一是基于行政手段的"强制性转移";二是基于要素运行环境和相对价格变化的"自愿转移"。基于中心-外围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表明,依赖市场杠杆、通过制定和实施旨在改变"双转移"临界条件的稳定、透明的调控政策,是确保"双转移战略"成功实施的合适渠道。模型的结论还表明,改善本区域内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是"双转移战略"的关键,而政府和企业在"双转移"过程中的清晰定位和"互不侵权"也是确保"双转移战略"实现既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辽  
本文以1999-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空间集聚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个地区产业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显著依赖于初始产业布局,伴随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要素流动对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也产生重要影响。分地区的回归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对外产业转移的确会降低本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积极吸收来自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的流入最终提高本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仁祥  郭联邦  
随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区际间的转移备受关注。运用2004—2014年中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产能准入的环境成本和环境监察两个角度衡量环境规制水平,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污染产业转移的关系。研究发现:(1)污染产业对环境规制力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我国中部地区存在显著的"污染避难所"效应。(2)环境规制对污染产业转移具有非线性动态影响:产能准入成本型环境规制与污染产业转入呈倒"U"型关系,而环境监察型环境规制则与其呈"U"型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普光  杨琳  王云青  
基于对碳消费的中间投产在外贸转移中的隐含可能,文章以我国作为对象国,并按照贸易过程中的国内产业转移为最终投产碳消费测度对象构建多区域投产模型,按照效率、技术、结构和投产规模效应以及进出口国的相应产品占比与碳排放条件验证针对我国贸易的产业转移条件下的碳消费隐藏部分的排放条件。结果证实:我国近阶段出口以及贸易推动的经济增长仍以高资源消耗为代价,但我国在对美贸易出口中实现了产品单位碳消费逐步削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玮  毕超  
首先构建了一个解释污染避难所效应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若干假设。然后,采用2004年到2008年转移产业中新建企业的面板数据,借助反映企业区位决策的Poisson模型,证实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中确实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最后表明,环境规制对重污染型新建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对轻污染型新建企业的影响,且该影响会随着企业资本密度的提高而降低。此外,环境规制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要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左小德  张力方  梁云  
以广东产业和人力资源双转移为背景,结合价值管理理论和牛顿万有引力理论建立了双转移的引力模型,并且运用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数据,总结出广东省产业与人力资源双转移的路径规律,为实现广东产业双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静  赵凌云  
文章通过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正负效应考察发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本应是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却并未完全发挥作用。结合灰色关联度的定量分析更可明显看到,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并未通过技术进步等因素来实现环境改善。所以,有关部门应制定和规范相关制度,改变目前承接产业转移的单一目标模式,通过兼顾环境问题提升承接规格,通过规制和市场化方式倒逼企业技术提升,最终取得经济的良性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思文  曹海鹏  刘雪强  
本文以2003-2015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服务业以及制造业数据作为基础,借助空间计量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制造业转移有一定作用,而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在制造业产业转移中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盲目性、制造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不协调性所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德宝  贺学强  
测度工业行业污染强度和政策环境规制强度,利用1998—201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证实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基本上成立。同时污染强度与规制强度间存在反向关系,污染避乱所假说在我国是成立的。不过环境规制对不同区域污染治理的效果不同,东部最明显,然后依次为中部和西部。为应对污染产业转移,应实施环境责任追溯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民众诉求的畅通渠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丽  钟奥  
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将环境规制"逐底竞争"行为内生化,进而剖析"污染避难所"假说的根源。结果表明:政府降低环境规制水平显著增加本地区的高耗能产业流入,证实了"污染避难所"假说;地方政府间环境政策博弈使得互相之间模仿行为显著;地方政府存在竞相降低环境规制标准以吸引高耗能产业投资的现象,即"逐底竞争"和"污染避难所"假说同时成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兵权  
近年来东亚承接了发达国家移出的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函数,经济实力开始增加,在世界贸易中份额上升,出口增长,经常项目顺差增多;东亚国家经济运行的良好表现,亦吸引了国际资本的流入,进而造成了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在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后,制造业出口迅猛发展,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顺差,间接引发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同时,国际产业转移通过FDI的持续涌入促使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直接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在今后甚至较长一段时期东亚外汇储备还将处于高水平并仍将继续增加,这是东亚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秉镰  胡玉莹  
文章尝试运用波士顿矩阵和区位商方法识别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需要进行产业转移的具体行业,并对识别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该识别方法具有有效性,且目前我国的区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国范围内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即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价值链高端的产业仍向东部集中。与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更适合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李梦  李倩文  
分析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区域的能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衡量产业转移指标,并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外来工业产业进入本地区每增加1%,当地工业能源效率将降低2.779%,而相邻地区外来工业产业每增加1%,也会导致本地区工业能效降低2.028%,可以看出邻接空间权重下的产业转移对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小于区域内的溢出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李梦  李倩文  
分析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区域的能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衡量产业转移指标,并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外来工业产业进入本地区每增加1%,当地工业能源效率将降低2.779%,而相邻地区外来工业产业每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