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0)
2023(13356)
2022(11090)
2021(9973)
2020(8471)
2019(18510)
2018(18377)
2017(35386)
2016(19067)
2015(20951)
2014(20503)
2013(20483)
2012(18334)
2011(16305)
2010(16314)
2009(15778)
2008(15862)
2007(14396)
2006(12667)
2005(11553)
作者
(55500)
(46510)
(46338)
(43609)
(29354)
(22075)
(20745)
(18028)
(17431)
(16612)
(15868)
(15256)
(14796)
(14779)
(14460)
(13914)
(13855)
(13803)
(13379)
(13235)
(11734)
(11292)
(11254)
(10630)
(10423)
(10342)
(10297)
(10278)
(9236)
(9099)
学科
(92785)
(83896)
经济(83763)
(83568)
企业(83568)
管理(78072)
方法(34933)
业经(30971)
(30321)
(28993)
数学(26292)
数学方法(26133)
(22039)
财务(22014)
财务管理(21989)
(20974)
企业财务(20892)
农业(20804)
技术(19431)
中国(18741)
(15779)
(15485)
(14868)
贸易(14863)
(14802)
(14468)
(14437)
产业(14361)
理论(14001)
地方(13893)
机构
学院(282510)
大学(275535)
(122439)
经济(120429)
管理(116345)
理学(100797)
理学院(99893)
管理学(98743)
管理学院(98238)
研究(87307)
中国(68381)
(58124)
(56198)
(52051)
科学(51597)
财经(45873)
业大(43528)
(43385)
(42998)
(41549)
农业(41064)
中心(39872)
研究所(38936)
经济学(36816)
北京(34475)
财经大学(33693)
商学(33373)
经济学院(33320)
(33097)
商学院(33093)
基金
项目(187058)
科学(149538)
基金(138630)
研究(134888)
(120574)
国家(119480)
科学基金(104580)
社会(90161)
社会科(85688)
社会科学(85668)
(74750)
基金项目(73929)
自然(67705)
自然科(66149)
自然科学(66129)
自然科学基金(65075)
(60847)
教育(59416)
资助(54880)
编号(52066)
(42993)
(42397)
重点(41386)
(40986)
(40655)
成果(39947)
(39903)
创新(39285)
国家社会(37700)
人文(35634)
期刊
(139104)
经济(139104)
研究(78406)
中国(51823)
(49444)
(49160)
管理(48068)
学报(42039)
科学(40601)
农业(33294)
大学(32627)
学学(31694)
业经(26561)
(25060)
金融(25060)
技术(24488)
财经(23662)
经济研究(21757)
(20421)
(19850)
教育(18524)
问题(18433)
技术经济(16214)
商业(15315)
现代(14504)
财会(14471)
科技(13791)
(13629)
(13622)
世界(13279)
共检索到413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简晓彬  周敏  
国际产业转移和区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不同的影响。以江苏为例,分别运用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不同影响和作用。研究表明,从地区和行业整体看,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看,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的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区际产业转移则在地区和行业层面均表现出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从业人员、技术及管理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作用大小及方向不尽一致,在地区层面上,二者对地区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而在行业整体层面,二者则表现出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明显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了科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区际产业转移,加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推动制造业攀升价值链高端等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智   董思睿  
在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科技金融为破除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利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技术转移视角实证考察科技金融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能够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且该促进作用表现出地区及来源异质性。一方面,科技金融对东部地区价值链攀升作用明显;另一方面,来自风险投资机构、资本市场、企业的科技金融投入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显著推动作用。在影响机制方面,技术转移在科技金融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对于不同来源的科技金融投入,技术转移的中介作用具有异质性。此外,科技金融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促进效应还具有非线性特征,当技术转移水平跨越门槛值时,促进效应才会凸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任金玲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是建立在价值链分工基础上的产业不完全转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承接的是来自发达国家产业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低端环节的转移,制造业面临着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投入、技术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也未表现出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国内资本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却有显著性的推动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育本地优势产业和新型技术型产业是进一步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贵富  何喆  
本文在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政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提出了假设猜想。采用中间出口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衡量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分别采用虚拟变量、税收优惠、政府研发补贴衡量产业政策,利用2001~2014年我国制造业15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在五年规划中提及的鼓励、减税、增加政府补贴均能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但是随着政策强度的提高,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的边际效果产生了分化,减税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正向促进影响越来越强,而政府补贴的效果则越来越弱。最后,根据理论模型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琼洁  王高凤  
在阐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影响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机制的基础上,以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验证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基于行业视角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行业、低技术行业等不同行业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整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行业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高技术行业效应更为明显,对中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围绕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应从不同技术层次出发,对高、中、低技术企业采取分类分梯次渐进式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玉   乔敏健   张彦红  
考察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一般规律对于发展中国家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OECD-Ti VA(2021)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995—2018年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转移规模,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和东盟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呈倒“U”型关系,目前大部分制造业未跨越拐点,处于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适度区间”,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倒“U”形关系依然成立;(2)技术创新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会弱化两者间的倒“U”型关系,促使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平缓;(3)扩展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会弱化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则会强化这种“低端锁定”效应;(4)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倒“U”型曲线较中间产品国际产业转移更陡峭。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正彪  陈晔婷  
伴随着数据要素推动数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深入,数据要素跨境流动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基于ECIPE-DTE数据库测算了全球46个经济体2014—2018年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指数,结合国际面板数据展开跨境数据流动限制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中介效应考察此影响背后的传导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跨境数据流动限制会显著地抑制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研发创新效应、制造业服务化效应和要素匹配效应会产生中介作用,阻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负向作用具有行业类型和经济体类型的显著差异,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缓解这种负向影响。为此,需要制定合理的跨境数据流动开放政策,打通研发创新壁垒、优化要素配置、加快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充分发挥跨境数据要素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杠杆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星翰  戴翔  何启志  
从服务要素进入制造业生产过程从而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角度看,扩大服务业开放通常有两种渠道:一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后,国外服务要素作为中间投入直接进入制造业;二是扩大服务业开放所产生的溢出效应等反向拉动国内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本土服务要素进入制造业生产过程。上述两种途径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究竟会产生何种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经验分析。本文在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并形成待检验假说基础上,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扩大服务业开放总体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但上述两种作用机制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作用。具体而言,依托国外服务要素投入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不利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而依托本土服务要素投入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促进作用。上述研究发现对于如何依托扩大服务业开放,从而实现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优化,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军辉  闫姗娜  
运用考虑非合意产出SBM方向距离函数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2008—2015年制造业26个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计算,并采用系统GMM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弱变强的过程中,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由下降逐渐转变为上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整体上呈非线性"U"型关系。因此,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力度,推动以绿色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彭  
绿色技术创新是中国扭转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高端封锁”和“低端锁定”的重要抓手。基于OECD投入产出数据与世界银行STRD数据,利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面板模型,实证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之后仍然成立;绿色技术创新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应更强。据此,应夯实基础,完善价值链绿色创新体系;兼顾全局,实施差异化创新激励措施;聚焦重点,引领绿色核心产业崛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红英  
加大工业机器人应用是促进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手段。基于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安装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我国整体及分行业制造业的价值链攀升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我国整体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我国低端制造业价值链攀升也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与中、高端制造业价值链攀升仅有单向因果关系。长期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是显著而持续的,而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反向驱动效应则较为短暂。基于此,应重视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推动作用,打造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完善工业机器人开发和应用的政策保障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翔  李洲  张雨  
现有文献虽然肯定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价值链攀升的重要意义,但主要停留在理论推演层面,且缺乏有说服力的直接经验证据;更没有针对不同的服务投入来源结构对价值链攀升造成的影响进行差异性分析。基于此,文章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定视角出发,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服务投入来源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可能产生的迥异影响,并据此形成了待检验的命题假说。文章进一步采用WIOD提供的基础数据,在有效区分服务投入的国内外来源差异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依托不同来源而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对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不区分服务投入的国内外来源结构,而只考虑整体层面的制造业服务化,那么其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没有显著影响;如果区分服务投入的国内外来源结构,那么基于国内服务投入增加而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程度提升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基于国外服务投入增加而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程度提升则会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由此可见,凭借制造业服务化实现制造业的价值链攀升,不能只看"服务化"提升的整体结果,而要对服务投入的国内外来源差异加以区分。因此,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的提升,必须更加注重本国服务业尤其是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夯实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国内产业基础和可靠的产业支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肖宇  夏杰长  倪红福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所处位置并探究改善其位置的路径。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及全球投入产出表,测算分析了2000~200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和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能够跨越更多全球价值链生产阶段,但中国出口中包含了大量他国(或地区)转移价值,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还处于较不利地位,需要依靠技术效益提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来改善,所有制属性显示,外资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作用更明显。研究创新:利用更为精准及连续性更强的匹配数据,从微观大样本实证和指标构建方面丰富了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的本质与内涵,指明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