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5)
2023(5918)
2022(4681)
2021(4222)
2020(3431)
2019(8004)
2018(7908)
2017(15665)
2016(8335)
2015(9426)
2014(9030)
2013(8957)
2012(8224)
2011(7339)
2010(7040)
2009(6047)
2008(5744)
2007(4946)
2006(4267)
2005(3499)
作者
(23059)
(19465)
(19250)
(18202)
(12006)
(9213)
(8847)
(7499)
(7329)
(6976)
(6645)
(6420)
(6139)
(6037)
(5969)
(5758)
(5732)
(5712)
(5640)
(5434)
(4774)
(4700)
(4634)
(4348)
(4324)
(4294)
(4231)
(4140)
(4053)
(3884)
学科
(38011)
经济(37992)
(21002)
管理(18675)
(14596)
企业(14596)
方法(13916)
(12801)
数学(12271)
地方(12254)
数学方法(12187)
业经(10668)
产业(10352)
农业(9172)
中国(7928)
地方经济(6600)
技术(6579)
环境(6117)
(6014)
(5842)
贸易(5840)
结构(5620)
(5573)
(5491)
(5254)
(4724)
(4618)
信息(4589)
理论(4508)
(4382)
机构
学院(113560)
大学(110344)
(47749)
经济(46876)
管理(44343)
理学(39007)
理学院(38512)
研究(38443)
管理学(37938)
管理学院(37714)
中国(26728)
科学(24549)
(23263)
(21934)
业大(19579)
(18503)
中心(18004)
(17559)
农业(17349)
研究所(17191)
(17030)
(15867)
师范(15729)
经济学(14503)
财经(14464)
(14094)
(14077)
北京(13762)
经济学院(13280)
经济管理(13090)
基金
项目(83492)
科学(66504)
研究(61590)
基金(59403)
(51811)
国家(51363)
科学基金(44596)
社会(39665)
社会科(37760)
社会科学(37749)
(35522)
基金项目(33104)
(28766)
自然(28356)
自然科(27617)
自然科学(27611)
自然科学基金(27149)
教育(26822)
编号(24962)
资助(22238)
(20661)
重点(18904)
成果(18569)
(18474)
(17341)
创新(17209)
课题(17139)
发展(16779)
(16526)
国家社会(16435)
期刊
(51811)
经济(51811)
研究(30218)
中国(20743)
(19771)
科学(17232)
学报(17111)
管理(14289)
农业(13785)
大学(13010)
(12565)
学学(12306)
业经(10489)
教育(10366)
技术(9872)
经济研究(8243)
问题(7550)
(7538)
资源(6925)
(6840)
金融(6840)
财经(6434)
科技(6361)
(5829)
技术经济(5769)
商业(5693)
现代(5636)
图书(5414)
(5408)
(5385)
共检索到157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白国强  
以"双转移"为核心内容的产业转移园建设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引领作用。而其本身也有一个因应内外部条件变化而转型升级问题,对此需作深入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双向关联的分析框架,以广东为例,重点分析产业转移园建设中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配置响应,以及转入地和转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在此基础上,从园区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园区产业发展等方面揭示了广东产业转移园建设中的要素响应问题。本文认为产业转移园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改善要素供给。因此,一要以园区提质扩容促进要素集聚。重点要突破园区建设瓶颈,促进园区要素高效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牛晓闽  
在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带动下,广东省产业转移有序推进,成效显现。全省地区差距呈现缩小趋势,珠三角地区现代产业比重提升,劳动力区域结构优化,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的过程中金融支持功不可没。本文总结了广东金融支持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发挥金融对承接产业的筛选功能等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志军  康鑫  陈伟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算2004—2013年广东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分解,并将知识产权管理、产业升级与绿色经济增长纳入同一框架下来系统分析,考察知识产权管理、产业升级对广东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升级对广东省工业绿色增长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知识产权管理虽然不能直接促进广东省工业绿色增长,但在产业升级中介效应下,间接对广东省工业绿色增长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君丽  
通过建立东部-中西部要素结构变动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前东中西部地区在要素禀赋不同的情况下,特别是东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相对上升、资本价格相对变动的情况下对两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结论是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本流出会促使产业部分环节向中西部转移,并促进两个地区向更高一层产业链环节攀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汉清  
要素转移与产业转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产业转移承载着要素转移,要素转移不一定伴随着产业转移。无论是要素转移还是产业转移,根本动因都是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产业转移的区位路径,总是从产业收益低的地区向产业收益高的地区转移;要素转移的区位路径,总是从要素收益低的地区向要素收益高的地区转移。产业转移对转出转入地区利弊参半,而要素转移对流入地区经济发展能够带来强大推动力,对流出地区经济发展则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志勇  陈雪梅  
运用2003~2012年"珠三角"和"长三角"面板数据,采用双倍差分法,对政府的产业升级政策净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从速率、方向和效益的角度看,并未表现出更好的效果,政府主导在一定程度上还起了阻碍作用;(2)市场自发引起的产业升级效益好于政府的作用;(3)对外经济开放未能显著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但外贸依存度有利于促进珠三角核心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第二产业的相对发展。研究还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相对发展速度有相互挤压的现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邰鹏峰  
进入21世纪以来,浦东外来人口迅猛增长,他们在为浦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浦东的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形成了严峻的形势。对外来人口的综合调控就显得刻不容缓,"以业控人",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倒逼"外来人口结构优化是当前十分必要的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翟仁祥  
文章在分析经典要素理论基础上,对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文献比较研究,并进行简要评述。研究发现要素流动促进产业转移,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要素流动的规模和层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元  
本文分析了广东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情况 ,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并提出了加快广东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晓丹  
本文结合国内外政策及经济环境变化,分析了广东省正在实施的"双转移"和"双提升"战略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理论依据,认为"双转移"和"双提升"是符合时代背景和市场规律的制度设计,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两个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而循环促进模式不失为一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符合广东省情的的制度设计。构建过程中需要把握一个核心原则,即作为广东发达地区的珠三角要以"双提升"为重点,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而作为欠发达的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要重点实施"双转移"战略,尽快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实现内生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利春  
广东"双转移"是生产要素长期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要素由集中集聚走向分散集聚的过程。广东"双转移"通过一定的产业空间组织,促进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交织发展,产生产业升级效应、区域城市化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效应,促进资源空间再配置和产业空间重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悦  胡品平  
通过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在产业发展情况、区域发展带动能力、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现状,研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广东省产业转移园承接产业转移可按照"一核、两带、三圈、四群、五轴"的布局进行有序转移,充分将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进行有选择的承接,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怀宇  
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是区域空间调控政策的基础,受到区域交易环境和企业生产指向特征的影响,区域交易环境由软交易成本和硬交易成本构成,企业生产指向类型则以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为基础。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在迁移选址时,在空间上和时序上存在首先在过渡区然后迁移到边缘区的趋势,因此,当前广东以边缘区作为产业转移空间调控的重点地区是值得商榷的,空间调控的重点应在过渡区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洋  吴昊  
文章使用BBC模型,对广东省2005年与2014年制造业基础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珠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升级转移,还处在内部承接的阶段,对省内其他城市的惠及程度十分有限,珠三角城市与非珠三角城市之间的差距有扩大趋势。广东省经济发展由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的阶段,进入到资本过剩劳动力与高质量劳动力稀缺的阶段,产业的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但是低端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产品急需升级换代。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凯  颜究生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可以总结为四点:销售市场、产业关联、生产资料、政策环境。依据这四个因素建立产业转移的推拉力模型,结合广东省高碳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产业关联因素以及将政策优惠局限在碳税的情况下,如果能根据地区间的空间距离制定差异化的碳税税率,使待转移企业少交的碳税足以弥补迁入迁出地之间的运输成本,就能有效地推动高碳产业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