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57)
2023(18505)
2022(15879)
2021(14681)
2020(12165)
2019(27774)
2018(27732)
2017(52861)
2016(28567)
2015(31970)
2014(31985)
2013(31769)
2012(29718)
2011(27036)
2010(27425)
2009(25097)
2008(24451)
2007(21612)
2006(19512)
2005(17498)
作者
(83131)
(69094)
(68494)
(65413)
(44196)
(33150)
(31261)
(26935)
(26568)
(24808)
(23614)
(23590)
(22261)
(22105)
(21358)
(21089)
(20385)
(20095)
(19815)
(19790)
(17310)
(16960)
(16694)
(16029)
(15558)
(15467)
(15347)
(15168)
(13982)
(13631)
学科
(134176)
经济(133975)
管理(78630)
(72997)
(58376)
企业(58376)
方法(48953)
数学(40652)
数学方法(40244)
中国(37756)
地方(35464)
(35010)
业经(30022)
(28797)
(26294)
农业(23925)
环境(22568)
(21942)
(21180)
贸易(21163)
(21012)
理论(20614)
(20352)
地方经济(19184)
(18623)
(18584)
金融(18578)
银行(18573)
技术(18447)
(17868)
机构
大学(406786)
学院(406235)
(168672)
经济(164975)
管理(156152)
研究(146320)
理学(133537)
理学院(131909)
管理学(129746)
管理学院(128993)
中国(108991)
科学(89592)
(89042)
(74838)
(74217)
研究所(67263)
中心(65088)
(64957)
(64132)
财经(58968)
业大(58255)
(57618)
师范(57102)
北京(56694)
(53609)
(53305)
经济学(50657)
(50309)
农业(50148)
师范大学(46250)
基金
项目(272744)
科学(214305)
研究(201627)
基金(195785)
(170154)
国家(168690)
科学基金(144281)
社会(128716)
社会科(121271)
社会科学(121234)
(106923)
基金项目(104301)
自然(91677)
教育(90974)
(89791)
自然科(89394)
自然科学(89375)
自然科学基金(87720)
编号(82570)
资助(79375)
成果(67360)
(62480)
重点(61608)
(59403)
课题(57649)
(55969)
国家社会(52450)
创新(52248)
科研(50933)
教育部(50655)
期刊
(199378)
经济(199378)
研究(126440)
中国(85685)
学报(61998)
(59579)
科学(59071)
管理(58516)
(55418)
教育(47855)
大学(46806)
学学(43733)
农业(40951)
(36880)
金融(36880)
技术(35979)
业经(31919)
经济研究(31165)
财经(28986)
问题(26676)
(25006)
图书(22916)
(20983)
资源(20793)
技术经济(20591)
科技(19578)
现代(19197)
理论(18756)
(18728)
商业(18141)
共检索到626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雷  崔育宝  刘桂建  
【目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为探究产业转移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2011~2018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并尝试揭示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演进规律。【结论/发现】考察期内,皖江城市带总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三系统协调发展等级由初级协调迈向中级协调;皖江城市带下辖9个城市个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也都呈现上升趋势,城际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至2018年,合肥、芜湖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达到良好协调水平,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的为初级协调水平,六安、安庆的为初级协调水平;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等级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演进过程中,经济子系统发展是重要推动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建民  蒋倩颖  张敏  仇定三  
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构建区域低碳发展绩效测量指标体系,分别运用超效率SBM模型(Super-SBM)和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指数(Malmquist index)对低碳发展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测量,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低碳发展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16年示范区低碳发展效应并不理想,投入产出无效的城市占多数,主要受纯技术效率影响。(2)示范区低碳发展效应的变化趋势并不稳定,呈波动状态,与技术进步变化有很强的同向性。承接产业转移区域低碳发展效应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3)产业结构、外来投资、教育水平和碳排放强度始终是影响皖江城市带低碳发展效应的重要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建中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使得企业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些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现象或过程。就我国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产业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的力度都在加大,反映在现实中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相应的,这些中西部地区便成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春林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社会服务成效、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进一步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服务能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需要结合产业转移的产业集聚等特点,加强对接承接产业、创新专业建设机制、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应用科研能力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根海  
地方产业发展与地方高校的关系是密切互动的。皖江示范区必须围绕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强化技术创新要素支撑,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承接产业转移离不开地方高校知识、人才、技术等智力支持,地方高校应积极研究产业发展政策,推进改革,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参与示范区的承接产业转移建设项目,服务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创新,在地方产业转移升级中承担相应职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强群莉  
文章立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构建实证分析模型研究示范区环境信息披露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环境信息披露数量与质量呈上升趋势,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的污染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企业污染程度是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促进示范区的环境保护,政府应完善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监督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要更新企业环保观念,提升企业环境披露的主动性;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关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梦洁  杜威剑  
有关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和转出地环境影响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分析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分析示范区建立对承接地和转出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实证得出结论: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对承接地(皖江区域)的环境影响显著为正,而对主要转出地(长三角地区)的环境影响部分显著为正。因此,实施产业转移并不一定会使承接地的环境恶化,只要加强转移进入门槛和环境管制,承接地和转出地通过科学有效的产业转移可以实现环境"双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亨明  
皖江城市带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安徽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与当前产业转移的结构和趋势,从全国及安徽省民营企业发展状况、民营企业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及民营企业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于长三角如何加快向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中部崛起,起到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  
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泛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200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安徽省政府等部门编制示范区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后组织实施。这是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明虎  席彦群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面临着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地方融资平台又因为国家严格审查和清理陷入融资困境。文章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结合我国目前融资平台运作的有关政策法规,从资金来源、筹资渠道、制度建设和关系协调四个方面创新融资平台模式,为示范区建设和我国同类型经济区域建设提供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项锦雯  陈利根  
本文分析区域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机理,利用协同论思想建立区域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模型,通过构建耦合作用的指标体系,计算出皖江示范区各城市的耦合关系值。结果显示,2009年皖江示范区各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交互耦合基本处在颉颃时期,耦合度明显存在地域差异;耦合协调度表现为发达城市一般高于欠发达城市,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对应高耦合协调度;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上不具有一一对应性,两者尚未达到良性共振;目前皖江示范区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应加强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空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利兵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难以对接,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难以同步,师资队伍与教学要求难以融合,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难以适应,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难以契合等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在发展观念上,推动思想大解放;在发展战略上,建设改革试验区,构筑职教板块,推进重点建设;在发展策略上,变革发展方式,改革教育体制,创新运作机制,优化外部环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必定  
产业转移具有区域相关性,同时也存在着"区域粘性",而后者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针对产业转移的"区域粘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思路,一是提升产业水平,调整振兴"存量产业",大力发展"增量产业";二要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城市资源配置,加快城市群建设,从产业和空间两个方面培育产业承接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华克思  
皖江示范区设立以来,承接产业转移数量快速,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依托皖江示范区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坚持特色承接、集群承接、创新承接、联动承接、绿色承接,是实现皖江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长春  曹敏政  甘霖  
产业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产业空间规划在当前中国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中位居要席。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生态承载力与社会经济效率双重约束,设计了一套基于生态功能和生产效率的产业空间规划路径: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因子分析、象限分析等多种数理分析方法,首先从土地生态功能评价和社会经济系统生产效率评价出发,构建基于生态—生产二维结构关系的综合承接潜力评价矩阵,然后结合各区县产业发展基础的定量测度,对六大重点承接产业优势度分布的空间适宜性进行判别,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引导方案,为引导城市带尺度下产业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整合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