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33)
- 2023(12627)
- 2022(9892)
- 2021(8846)
- 2020(6834)
- 2019(15232)
- 2018(15148)
- 2017(28702)
- 2016(15495)
- 2015(17089)
- 2014(17329)
- 2013(17172)
- 2012(16121)
- 2011(14826)
- 2010(15156)
- 2009(13991)
- 2008(13592)
- 2007(12550)
- 2006(11604)
- 2005(10712)
- 学科
- 济(79588)
- 经济(79514)
- 农(49912)
- 业(46567)
- 农业(33479)
- 管理(33450)
- 中国(28470)
- 地方(27089)
- 业经(24200)
- 企(22965)
- 企业(22965)
- 方法(19451)
- 发(17564)
- 数学(16407)
- 数学方法(16318)
- 产业(14083)
- 发展(13890)
- 展(13866)
- 制(13846)
- 地方经济(13095)
- 农业经济(12767)
- 学(12581)
- 银(12263)
- 银行(12242)
- 技术(12131)
- 行(11985)
- 融(11935)
- 金融(11933)
- 环境(11874)
- 贸(11865)
- 机构
- 学院(228173)
- 大学(220916)
- 济(101185)
- 经济(99062)
- 研究(85954)
- 管理(84406)
- 理学(71637)
- 理学院(70807)
- 管理学(69758)
- 管理学院(69343)
- 中国(65767)
- 农(57004)
- 科学(50756)
- 京(48248)
- 所(43122)
- 农业(43055)
- 财(40904)
- 中心(39705)
- 业大(38951)
- 研究所(38764)
- 江(37026)
- 范(32653)
- 师范(32379)
- 财经(31426)
- 院(30391)
- 北京(30274)
- 经济学(30213)
- 州(29561)
- 经(28446)
- 省(28114)
- 基金
- 项目(149517)
- 科学(118963)
- 研究(114366)
- 基金(106528)
- 家(92157)
- 国家(91254)
- 科学基金(78141)
- 社会(75729)
- 社会科(71518)
- 社会科学(71505)
- 省(61350)
- 基金项目(56921)
- 划(49492)
- 教育(48466)
- 编号(47758)
- 自然(45808)
- 自然科(44686)
- 自然科学(44680)
- 自然科学基金(43829)
- 发(40938)
- 资助(40086)
- 成果(37689)
- 发展(34020)
- 展(33470)
- 重点(33460)
- 课题(33141)
- 农(32574)
- 部(31918)
- 国家社会(31838)
- 创(31333)
- 期刊
- 济(128538)
- 经济(128538)
- 研究(71215)
- 农(62726)
- 中国(54870)
- 农业(42493)
- 科学(34351)
- 学报(33406)
- 管理(28738)
- 业经(28255)
- 财(27106)
- 大学(26809)
- 融(26210)
- 金融(26210)
- 学学(25515)
- 教育(24292)
- 技术(20018)
- 问题(19888)
- 业(19852)
- 经济研究(17953)
- 农业经济(15523)
- 农村(15246)
- 村(15246)
- 财经(14822)
- 世界(13866)
- 经济问题(13255)
- 经(13028)
- 版(12868)
- 资源(12256)
- 现代(11934)
共检索到363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汪冬梅 刘廷伟 王鑫 武华光
本文首先建立了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综合分析框架;然后以世界城市化的实践为背景,整合相关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了产业转换与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相关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机制 产业转换与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荣胜 覃成林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向城市(镇)集聚的过程。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转移空间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就越大,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就越快。据此,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最后提出河南省通过合...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 第三产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洪
本文对Lewis双元经济理论中的一个结论提出质疑 ,通过中国与韩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比较 ,分析了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原因和导致发展中国家双元经济长期化的原因 ,并运用Takeo的“主观均衡位置假说”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中兼职就业提高农户收入的可能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荣胜
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制约因素。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克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的主导要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杨 彭怡
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化对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要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尽快转移目前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最后,文章对近期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程姝 韩学平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都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印度与中国同属于金砖国家,历史背景与国情现状相似。印度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迟缓;转移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也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对印度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凝滞状态进行分析,从产业结构的发展类型、就业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对中国新时期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新
本文是对中国农民创办乡镇企业的非经典转移路径的描述与分析。传统发展理论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只存在"农村一城市"这条单一的"经典路径",但是占相当比重的中国农民却通过创办农村工业实现了原地转移,该路径为"农村→农村工业"。本文认为非经典转移的短期绩效是能够降低当时转移成本,但从长期看可能会面临二次转移成本。
关键词:
非经典转移 要素流动能力 收入支出弹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新 曹玉玲
本文认为从近代一直到现代,是农村工业吸纳了中国50%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对此的解释:(1)农民对城市化与发展乡镇企业的不同模式选择,本质上是对城—乡不同转移收益和成本的比较。(2)中国快速的城市化造成了城市的可流动要素集聚密度过高、土地和住房等非流动要素价格过快增长,这增加了转移者的边际成本。(3)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已经使转移者出现收入-支出不对称局面,增加了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困难,因此农村劳动力需要乡镇企业转移模式。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模式 乡镇企业 非城市化转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西宝,成力为
加入WTO后,由于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中国农产品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形成对农业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剩余劳动力产生和转移的“推”“拉”效应,分析加入WTO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指出转移的途径一是要拓展就业领域,二是拓展就业空间。最后讨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应杰
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问题刘应杰一农村城镇化的起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1981-1982年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和1983年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以及1984年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从1984年开始,农村城镇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国家重新调整了市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玲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截面数据实证探究我国工业化水平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的关系,经过数据的筛选和严格的诊断检验,并且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和工业化水平成正向相关的关系,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高,反之,工业化水平越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低。从实证的角度支持了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造成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的猜想和假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万源
从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1978年以来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与非剩余劳动力转移并存、异地转移是梅州市劳动力转移基本特征。人口本地城市化与人口异地城市化并存、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是梅州市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劳动力异地转移导向下的人口异地城市化促进了梅州市人口城市化与劳动力非农化协调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必须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人口城市化质量水平,以促进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国炳 黄大学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原有制度的长期影响,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推进困难。必须突破原有的制度框架与思维模式,实施以产业为重点的区域统筹发展,才能从很本上促进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
区域统筹 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 合理推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寒晶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模型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要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废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有步骤地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