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2)
2023(11072)
2022(9832)
2021(9166)
2020(7682)
2019(17692)
2018(17677)
2017(34500)
2016(18815)
2015(21161)
2014(21173)
2013(21063)
2012(19112)
2011(17113)
2010(16897)
2009(15257)
2008(14903)
2007(12958)
2006(11113)
2005(9492)
作者
(53868)
(44701)
(44358)
(42176)
(28336)
(21305)
(20237)
(17723)
(16947)
(15855)
(15330)
(14779)
(14023)
(13957)
(13775)
(13491)
(13460)
(13379)
(12626)
(12620)
(11087)
(10806)
(10719)
(10066)
(9944)
(9849)
(9825)
(9746)
(8938)
(8884)
学科
(80477)
经济(80401)
管理(54327)
(52318)
(43229)
企业(43229)
方法(36492)
数学(31496)
数学方法(31188)
(20904)
地方(20179)
中国(18664)
业经(18195)
(18192)
(16714)
农业(14310)
(13798)
贸易(13794)
(13344)
(12884)
技术(12596)
环境(12470)
理论(12457)
产业(12228)
地方经济(11952)
(11920)
(11850)
财务(11792)
财务管理(11774)
企业财务(10902)
机构
学院(265031)
大学(264936)
管理(109743)
(104792)
经济(102542)
理学(96248)
理学院(95200)
管理学(93698)
管理学院(93232)
研究(86525)
中国(61642)
(56108)
科学(55326)
(44734)
(42882)
(40487)
业大(40091)
研究所(39497)
中心(39085)
(37077)
财经(36884)
北京(35233)
(35071)
师范(34769)
(33482)
农业(31789)
(31776)
(30696)
经济学(30558)
经济管理(28252)
基金
项目(189102)
科学(149166)
研究(138707)
基金(136805)
(118764)
国家(117815)
科学基金(101733)
社会(86858)
社会科(82383)
社会科学(82363)
(74754)
基金项目(73893)
自然(66569)
自然科(64951)
自然科学(64939)
自然科学基金(63742)
(62534)
教育(62303)
编号(56997)
资助(55773)
成果(45055)
重点(42122)
(41362)
(41032)
(39537)
课题(38614)
创新(36794)
科研(35780)
国家社会(35155)
项目编号(35080)
期刊
(111762)
经济(111762)
研究(74933)
中国(44513)
学报(40757)
科学(38608)
管理(38448)
(36293)
(32629)
大学(30444)
学学(28708)
教育(27339)
农业(26055)
技术(22865)
业经(19764)
经济研究(17759)
(17554)
金融(17554)
财经(16898)
问题(14650)
(14404)
图书(14263)
科技(13758)
理论(13736)
技术经济(13240)
(12877)
实践(12813)
(12813)
商业(12574)
资源(12390)
共检索到368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正柱  孙明贵  
以2004~2009年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产业市场份额与上海、浙江等省市商务成本及其构成要素综合得分作相关分析,探讨产业转移与区域商务成本变动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区域和具体产业的不同,产业转移与区域商务成本及其构成变动的相关关系具有差异性。若某区域特定产业为转出状态时,产业转移与区域要素成本及其构成呈现负相关,与交易成本及其构成多数呈现正相关;若某区域特定产业为转入状态时,产业转移与区域要素成本及其构成则呈现正相关,与交易成本及其构成多数呈现负相关。这对于区域政府制定相关产业转移支持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君丽  
通过建立东部-中西部要素结构变动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前东中西部地区在要素禀赋不同的情况下,特别是东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相对上升、资本价格相对变动的情况下对两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结论是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本流出会促使产业部分环节向中西部转移,并促进两个地区向更高一层产业链环节攀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汪本强  黄德春  
近年来学术界对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效应以及思路与对策等研究已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区域与对象较为狭窄、证据不够充分尤其是带有实证性质的案例研究欠缺、实际应用价值尚需验证等不完善之处,研究广度与深度亟须进一步深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正松  万青  
劳动力成本是促使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比较不同地区劳动力成本时,不能只比较名义工资,而应该将名义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结合起来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现象。导致区域间产业转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在经过长期快速发展之后,仍然保持了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因此,从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国家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吸引民间资本更多地投资于中西部,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产业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黎明  赵瑞霞  
产业集群式转移对于转出地和承接地的产业链中起到了一个桥梁和中介的作用,为把它们整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文章从理论上构建了产业集群式转移整合区域产业链的概念模型,并对整合过程中单个企业的行为进行了数理描述,进而运用合作博弈理论探讨产业集群式转移整合区域产业链的机理,提出运用契约约束的思想以解决整合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并设计了三种具体的解决方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黎明  赵瑞霞  
产业集群式转移对于转出地和承接地的产业链中起到了一个桥梁和中介的作用,为把它们整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文章从理论上构建了产业集群式转移整合区域产业链的概念模型,并对整合过程中单个企业的行为进行了数理描述,进而运用合作博弈理论探讨产业集群式转移整合区域产业链的机理,提出运用契约约束的思想以解决整合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并设计了三种具体的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静  
经济理论分析表明,低工资未必是吸引产业转移的充分条件,资源价格、交易成本和劳动力素质都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实证分析证实,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速度较为缓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区域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靳卫东  王林杉  徐银良  
很多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至今都没有发生大规模产业转移,这与传统产业理论分析和产业转移政策预期形成了巨大反差。为了辨析这一悖论式现象,一方面,根据各地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对和绝对变化,使用单一指标测度区域产业转移的状况,结果表明传统产业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产业转移分析;另一方面,基于区域产业转移的部分经验事实,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也表明,各级各地政府密集出台大量无差别的产业转移政策,显然缺乏充分的经验论证。因此,避免对传统产业理论分析的过度依赖,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的产业转移政策可以保留一些基本相似的措施,但是各地产业转移政策理应存在较大差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红光  王云平  季璐  
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0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验证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即低端产业正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高端产业仍集中在东部地区。同时我们还发现东部地区内部也存在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主要从长三角地区向京津冀鲁等地区转移。通过对不同类型产业区域间转移的机理分析,提出了原料指向型、成本驱动型、投资拉动型、集聚依赖型四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并总结出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梯度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浩进  陈耀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要素逐渐实现了跨区域、跨国别的流动与转移,从而形成了企业群为追逐利润而在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在经济系统中,产业只有适应市场环境,才能在经济选择中被保留下来并继续发展;若产业不适应市场环境,就会在经济选择中被淘汰,这与生物界的自然选择是同一道理。产业转移从不适应旧的市场环境而迁移到新的市场环境,在经济"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不仅从新市场环境主体获取要素,也将会对新环境的市场主体带来福利效应。产业转移引致的区域福利可以分为居民福利、企业福利和政府福利三部分,其区域福利效应是一个增量效应。基于此,可以从产业转入区和产业转出区两个方面,分析出我国东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建奇  
世界银行公布的统计报告中指出,物流业将成为中国主要利润来源之一。近几年,我国物流业也呈现飞速发展的形式。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对承接地的物流状况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从区域物流来看,物流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无法适应产业转移的要求。要提升区域物流水平,以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就要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及作用机制。本文通过了解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法,以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物流发展与产业转移不匹配的现象,促进两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戴佩华  
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投资硬环境以及劳动力价格逐渐趋同的情况下,面对东部产业转移提速这一新的机遇,中、西部地区凭借何种优势吸引更多的东部投资,已成为影响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关系嵌入这一新的视角来分析东部企业拥有的网络资源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对中、西部地区如何建立合适的网络资源和加深关系嵌入程度以形成"软件"方面的优势来吸引东部产业的转移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任志军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传统产业出现了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态势。产业区际转移的规模取决于产业转移的动力与阻力的对比。当前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阻力大于动力,产业的区际转移尚未形成规模。要加快产业转移速度,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采取措施提高产业转移的动力,降低产业转移的阻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浩进  
国际产业转移是一个基于比较优势的动态过程。从亚洲的发展来看,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东亚地区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在产业转移带动东亚各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生了显著的区域福利效应。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东亚新兴经济体积极承接发达国家转出的纺织、服装等轻纺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耗能、污染的重化工业,因此获得来自外部的资本要素、发展动力的契机,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政府服务等福利水平有了层次上的提高,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中国内地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后,已经成为所谓的"世界工厂",这保证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福利持续改善,但环境污染、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