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7)
2023(11047)
2022(9259)
2021(8162)
2020(6684)
2019(14866)
2018(14581)
2017(27884)
2016(14676)
2015(16218)
2014(16332)
2013(16413)
2012(15919)
2011(14720)
2010(15154)
2009(13994)
2008(13615)
2007(12192)
2006(11279)
2005(10710)
作者
(44302)
(37026)
(36762)
(34953)
(23482)
(17569)
(16740)
(14352)
(14119)
(13330)
(12796)
(12298)
(12064)
(12002)
(11555)
(11467)
(11037)
(10605)
(10543)
(10395)
(9767)
(9034)
(8986)
(8640)
(8392)
(8366)
(8079)
(8017)
(7515)
(7313)
学科
(92009)
经济(91953)
(38820)
管理(38732)
(28996)
企业(28996)
地方(28911)
方法(26330)
中国(25003)
数学(22598)
数学方法(22452)
(21597)
业经(19813)
地方经济(17977)
(15981)
农业(15470)
(13710)
产业(13660)
(13389)
(13232)
金融(13229)
(13169)
环境(12870)
(12428)
银行(12404)
(12287)
贸易(12277)
(12142)
技术(12048)
(11704)
机构
学院(222854)
大学(219974)
(106718)
经济(104756)
研究(86210)
管理(81464)
理学(68879)
理学院(67990)
管理学(67043)
管理学院(66606)
中国(64709)
科学(49722)
(47405)
(44642)
(44038)
研究所(39584)
中心(37210)
(35085)
财经(34773)
(34125)
经济学(33953)
(31317)
(31310)
(31009)
师范(31002)
北京(30759)
经济学院(30165)
业大(28650)
(28112)
科学院(26290)
基金
项目(142015)
科学(113310)
研究(107119)
基金(101687)
(87920)
国家(87210)
科学基金(74574)
社会(70868)
社会科(67473)
社会科学(67462)
(57188)
基金项目(53283)
教育(47311)
(47134)
自然(44216)
自然科(43145)
自然科学(43139)
编号(42402)
自然科学基金(42373)
资助(40861)
(38896)
成果(34448)
重点(33056)
发展(32175)
(31662)
课题(31008)
(30872)
(30146)
国家社会(29869)
创新(28342)
期刊
(133103)
经济(133103)
研究(74597)
中国(50663)
管理(33245)
(32707)
(31668)
科学(30752)
学报(29760)
教育(24252)
(23244)
金融(23244)
大学(22966)
农业(22359)
经济研究(22358)
学学(21710)
技术(21508)
业经(21193)
财经(18180)
问题(17270)
(16064)
技术经济(13681)
(12803)
世界(12299)
商业(11924)
国际(11653)
(11462)
统计(11270)
经济问题(11175)
现代(10724)
共检索到359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生  
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出地还是转入地,都具有功能放大的效应,但效应的范围及程度取决于转入地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及其结构,并进而决定着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因此,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不仅是东西部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前提,更是产业转移效应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东西部特定发展阶段下产业转移与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正确处理东西部关系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和全局稳定,以及现代化事业成败和政权巩固的重大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奔小康,但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西部经济不发达,我国在下一个世纪中叶的第三步奋斗目标将难于实现。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原因,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栋生  
应将推进东西合作互动、产业转移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的高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依广  史嵘  孙林  
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是长江流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分析了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在政策、自然资源、产业互补性、区位等方面的潜力及突出优势、进而论述了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流域东西部地区间流通通道不畅、经济整体性差,内部联系松散、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现阶段流域东西协作应把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开发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手开拓市场,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建立人才资源培训交流机制等作为协作的重点领域。同时,提出了经济协作过程中应注意的诸如协调机制的建立、流域经济协作主体的确定、政策制定及其引导、流域经济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杲  李海鹏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推进产业有序转移、调整优化区域间投资结构和产业布局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格局的变化与产业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伟东  邓国营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加工贸易向西部转移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转移论”论者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论进行评析,结合运输成本理念,提出了西部可持续发展加工贸易的建议,指出在重视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廉价劳动力等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更应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高等要素的培养和科技创新放到战略的高度,并由此得出结论:建立在梯度发展战略和传统比较优势战略基础上的加工贸易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绝不是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良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柳江   宋妮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流通,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该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弱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交互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求索  [作者] 靖学青  
运用2000-2014年样本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沪苏浙三省市向长江经济带其他八省市进行了大规模产业转移,到2011年达到峰值,此后产业转移规模虽然有所缩小,但是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未发生变化;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魁伟  
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事实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化东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革尤其体现在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和落后地区经济增长潜能释放不足等问题上。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发展基础差异颇大,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核心、重大问题。如何通过产业转移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进而有效助力落后地区后发优势的释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肃教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雷  崔育宝  刘桂建  
【目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为探究产业转移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2011~2018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并尝试揭示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演进规律。【结论/发现】考察期内,皖江城市带总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三系统协调发展等级由初级协调迈向中级协调;皖江城市带下辖9个城市个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也都呈现上升趋势,城际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至2018年,合肥、芜湖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达到良好协调水平,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的为初级协调水平,六安、安庆的为初级协调水平;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等级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演进过程中,经济子系统发展是重要推动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力  
基于国际产业转移与珠三角产业转移背景引发的相关问题思考,文章旨在探讨广东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深入分析产业转移对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以及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具体影响,从而获得推动广东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