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47)
2023(15077)
2022(12706)
2021(11496)
2020(9806)
2019(22480)
2018(22169)
2017(42631)
2016(23067)
2015(26405)
2014(26460)
2013(26615)
2012(25193)
2011(23109)
2010(23122)
2009(21899)
2008(21640)
2007(19670)
2006(17478)
2005(16236)
作者
(67997)
(57248)
(57057)
(54449)
(36277)
(27166)
(25956)
(22204)
(21495)
(20264)
(19725)
(19054)
(18361)
(18353)
(18115)
(17767)
(16900)
(16728)
(16604)
(16364)
(14457)
(14086)
(13723)
(13045)
(13000)
(12923)
(12562)
(12487)
(11524)
(11284)
学科
(119690)
经济(119566)
管理(66691)
(63008)
(49139)
企业(49139)
方法(44978)
数学(39682)
数学方法(39421)
中国(31984)
(29859)
(27554)
地方(26765)
业经(24061)
(23907)
(21885)
(20658)
贸易(20648)
农业(20194)
(20041)
(17359)
银行(17325)
(17218)
金融(17212)
(17063)
环境(17024)
地方经济(16851)
(16619)
(15841)
(15232)
机构
大学(347660)
学院(345744)
(161857)
经济(158879)
管理(128602)
研究(126971)
理学(109738)
理学院(108430)
管理学(106905)
管理学院(106226)
中国(97162)
(73788)
(73631)
科学(72897)
(64886)
研究所(58394)
财经(57964)
中心(56499)
(55792)
(52531)
(52521)
经济学(52336)
北京(47152)
经济学院(46998)
业大(46899)
(44901)
(44195)
师范(43827)
农业(43543)
财经大学(42732)
基金
项目(221961)
科学(176182)
研究(163987)
基金(163435)
(141866)
国家(140762)
科学基金(119877)
社会(108639)
社会科(103182)
社会科学(103156)
基金项目(85531)
(84364)
教育(73757)
自然(73609)
自然科(71848)
自然科学(71826)
(71326)
自然科学基金(70594)
资助(66837)
编号(64366)
成果(53557)
(51021)
重点(50779)
(50337)
国家社会(46459)
(45824)
课题(45186)
(44302)
教育部(44021)
创新(43125)
期刊
(186479)
经济(186479)
研究(110072)
中国(71209)
(57961)
(51798)
学报(50944)
科学(48957)
管理(48469)
大学(38925)
学学(36834)
农业(34682)
(33823)
金融(33823)
教育(31078)
经济研究(31020)
财经(30503)
技术(29122)
业经(26933)
(26532)
问题(24799)
(21383)
技术经济(19178)
世界(19032)
国际(18756)
(18746)
统计(17291)
经济问题(15545)
理论(15527)
(15471)
共检索到535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刚  郭力  
随着2000年以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持续缩小,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劳动力回流态势明显,经济增长方式愈发依赖投资与出口。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变动机制表现出新的区域差异:在中西部,教育发展、资本形成、政府财政支出及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就业增长;而在东部,科技进步、城镇化、消费、出口及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体现出更强的就业增进效果。因此",十二五"时期的就业促进战略应具有区域差异特色,重点是加快产业与劳动力的"双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扩大内需、转变城镇化模式、协调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就业功能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翔  邓峰  
将区域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者纳入区域经济研究框架下,把创新分为本地创新和周边地区创新,利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地区创新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使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优化是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间传导环节,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贡献更大;同时区域经济增长的集约化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关系。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区域间尤其是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金龙  张许颖  
一、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先从理论上来解释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设经济系统有n个部门(或产业),总增长和部门增长之间的关系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家廷  冉茂盛  罗富碧  
借鉴Martin β收敛模型的构建思路,文章建立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收敛度的实证检验模型,并以此模型为依据,运用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技术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收敛度进行实证检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然  
虽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但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入的状况却并没有明显改变。已有研究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实证检验。笔者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用研发投入强度、市场化指数、人均发电量和霍夫曼系数,对各省(区、市)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进行分析,证明了市场化指数是决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主要因素。这意味着只要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就能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立勋  刘岩  
通过单一的全要素生产率无法全面、正确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效果。为此,文章依据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效果的具体内容设计出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和离散系数法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其结论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效果处于上升态势,但处于初期阶段,今后还需通过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及改善环境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效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发龙  
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成本,控制经济增长于合理规模,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系统总收益持续为正,是生态文明背景下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其途径是:第一,通过科技进步带动区域要素结构调整,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管理创新;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区域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第三,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卫斌  陈彬  蒋松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10余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基础上,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面临日趋严峻的资源支撑力瓶颈和环境承载力约束,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亟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能源环境视角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本文运用DEA方法构建一个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以定量地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为0.10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现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是由当前的能源定价机制和能源价格体系决定的,能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申怀飞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文宗瑜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建立资本机制文宗瑜市场经济是以资本运动为基础的,离开了资本运动,就无法谈论与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说就是资本积累并不断加速运动的历史。市场经济框架或者说市场经济制度,体现的是这样一种意图——用最低限度的自然资源消耗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铁  周叔莲  
伴随着改革的深化,在近20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较为简单、粗放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一个复杂的转折时期。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的这一新阶段中,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将发生重大变化,那种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支持的粗放型增长会受到资源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怀德  
正确认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概念,确定正确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防止不恰当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锁定,以竞争能力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评判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劣,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上,既要防止“技术决定论”,又要防止“制度决定论”,应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制度的约束下确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