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1)
- 2023(7919)
- 2022(6626)
- 2021(6417)
- 2020(5235)
- 2019(12180)
- 2018(11823)
- 2017(23323)
- 2016(12366)
- 2015(14039)
- 2014(13712)
- 2013(13874)
- 2012(13230)
- 2011(12230)
- 2010(12268)
- 2009(11433)
- 2008(11290)
- 2007(9991)
- 2006(9067)
- 2005(8266)
- 学科
- 济(59806)
- 经济(59759)
- 业(35321)
- 管理(34106)
- 企(26549)
- 企业(26549)
- 方法(23581)
- 数学(21254)
- 数学方法(21070)
- 中国(19507)
- 农(17956)
- 贸(14251)
- 贸易(14245)
- 易(14001)
- 财(13368)
- 业经(12601)
- 制(11852)
- 农业(11700)
- 地方(11641)
- 策(10825)
- 产业(10362)
- 银(9831)
- 银行(9824)
- 行(9583)
- 融(8900)
- 金融(8898)
- 技术(8693)
- 环境(8508)
- 学(8378)
- 及其(8154)
- 机构
- 学院(180815)
- 大学(180581)
- 济(92604)
- 经济(91249)
- 管理(71143)
- 研究(67685)
- 理学(60921)
- 理学院(60331)
- 管理学(59711)
- 管理学院(59360)
- 中国(53428)
- 财(40713)
- 京(37994)
- 科学(35164)
- 所(32849)
- 财经(32035)
- 经济学(30284)
- 中心(29817)
- 研究所(29620)
- 经(29376)
- 经济学院(27290)
- 江(25650)
- 北京(24858)
- 农(24646)
- 院(24035)
- 财经大学(23770)
- 范(22542)
- 师范(22421)
- 业大(21069)
- 科学院(20111)
- 基金
- 项目(115924)
- 科学(94232)
- 研究(89299)
- 基金(87600)
- 家(74891)
- 国家(74337)
- 科学基金(64298)
- 社会(61000)
- 社会科(58207)
- 社会科学(58200)
- 基金项目(44553)
- 省(41523)
- 教育(39793)
- 自然(37996)
- 资助(37270)
- 自然科(37103)
- 自然科学(37096)
- 自然科学基金(36504)
- 划(35576)
- 编号(34573)
- 成果(28969)
- 部(28098)
- 发(27091)
- 国家社会(26635)
- 重点(25924)
- 中国(25251)
- 教育部(24816)
- 课题(24277)
- 创(24222)
- 人文(23868)
共检索到279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戴磊 赵娴
20世纪中叶开始,全球范围内大致经历了4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浪潮,国际分工体系的结构和层次也逐步确立。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融入这一体系,产业转移以及国内出口导向型政策致使中国迅速积累了大量的出口产能,对外需的习惯性依赖成为必然。与此同时,过去60年的产业转移使发达国家传统产业空心化,并进一步导致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出口供给过量与外需有限性的矛盾愈发突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痛苦过程将不可避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战略选择应首先立足于顺应大潮流,继续推进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拉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为全球经济再平衡冲击提供缓冲地带。从长期来看,中国应以重振内需为基本立足点,加快增长方式转型,加快...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低价工业化 经济失衡 政策选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蔡兴 刘子兰 赵家章
当前的全球贸易失衡根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国际产业转移所引起的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国际产业转移导致了部分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空洞化",使得这些国家所需要的制造业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也导致了这些国家产品出口能力呈现相对不足,进而出现持续性的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东亚发展中经济体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并通过贸易顺差向全世界输送制造产品。中美两国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以上观点。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贸易失衡 产业空洞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放 冯晓玲
进入新世纪,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作为两国乃至世界的经贸焦点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两国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是双方贸易失衡的内因,而外因则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使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转移一部分对美顺差成为可能。要缓解贸易失衡,就必须通过两国的协商与合作,优先解决各自内部经济失衡问题。
关键词:
中关 贸易失衡 内部失衡 产业转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传兴
外部经济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重要问题,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管理层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不同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是构成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重要因素,外部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综合运用汇率和货币政策、税收和公共支出政策以及外资与外贸政策以实现外部经济基本均衡的思路与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健敏 葛顺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产品内国际分工与服务外包为特征的国际产业转移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峻的结构性问题。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模式需要根据中国自身的结构性特点做出调整,由单纯的强调产业承接转向产业承接、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的政策目标组合。这种变化也要求形成组合式的政策环境与之适应,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政策选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耀 张弥
外部经济失衡是中国经济面对的一个重要外部矛盾。外部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中国与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巨大,贸易摩擦增多,西方国家增强了贸易保护以便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导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外部环境恶化和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失业加剧。为解决面临的困境,中国需要从对外经济战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调整。
关键词:
经济失衡 经济发展 贸易逆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肖耿
一、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中国和世界经济在贸易和资本流动中的失衡已经众所周知:美国在近25年一直保持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的经常账户赤字。在2006年,经常账户赤字达857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殷书炉 张瑜
在全球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现行外贸政策难以适应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就中国贸易政策的路径选择展开探讨,认为实施有针对性的"限出口",避免全面限制加工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的"压出口",同时配合以"促进口"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方式,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将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贸易政策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当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全球经济面对失衡。面临全球经济失衡的局面,作为第四大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经济既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一环,也是全球经济调整中利益攸关者,难免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在全球失衡时所处的地位,面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挑战,采取恰当的政策组合,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礼卿
2008年7月10~11日,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在福州召开首届"国际金融青年论坛"。大会邀请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做了主题演讲。现将部分专家的演讲文稿刊载,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昌忠泽 王俊
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源于其特殊的制度经济背景: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推动。内外平衡相互对应、互为因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作出新的调整。鉴于财政扩张与人民币升值是一种有效的政策组合,应根据中国区域二元经济状况,建立全国统一性和区域差异性相结合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关键词:
内部失衡 外部失衡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平方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是内外部经济失衡日益严重,而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的政策冲突,宏观经济调控的困境日益加剧。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传导机制,指出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制度性的或体制性的内在根源,又有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因此,提出解决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相天东
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由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存在一种复杂的联系机制,使货币政策处于困境之中,影响了调控效果。文章评价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联系机制与成因,并提出治理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的短期对策和长期对策思路。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内外部失衡 联系机制 治理对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黄益平 陶坤玉
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研究中国经常账户出现盈余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与常规解释不同,我们认为不对称的市场化以及相关要素市场的扭曲是中国外部失衡的根本原因。这种成本扭曲人为地压低了中国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不只是刺激了经济,还带来严重的结构性风险。我们对中国2000年-2009年的要素成本扭曲值进行了估算,发现其与经常账户盈余数量非常吻合。为了实现经济的再平衡,我们建议中国应该采取一揽子改革方案,集中于消除要素市场扭曲。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外部失衡 要素市场 市场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抗私 王振波
本文利用"结构偏离度"指标测度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离程度,利用"偏最小二乘通径"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工业化水平、技术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是造成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因素,而市场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偏最小二乘通径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