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0)
- 2023(10853)
- 2022(9517)
- 2021(8515)
- 2020(7675)
- 2019(18029)
- 2018(17924)
- 2017(36273)
- 2016(19436)
- 2015(22642)
- 2014(22653)
- 2013(22827)
- 2012(22003)
- 2011(20164)
- 2010(20273)
- 2009(19178)
- 2008(19169)
- 2007(17522)
- 2006(15378)
- 2005(14048)
- 学科
- 济(91031)
- 经济(90938)
- 管理(53209)
- 业(53134)
- 方法(44035)
- 企(40933)
- 企业(40933)
- 数学(39062)
- 数学方法(38790)
- 贸(26084)
- 贸易(26074)
- 易(25321)
- 农(24392)
- 中国(23588)
- 财(22400)
- 业经(18155)
- 地方(17818)
- 制(17465)
- 学(17396)
- 农业(15791)
- 融(15029)
- 金融(15025)
- 银(14809)
- 银行(14762)
- 行(14126)
- 环境(13801)
- 务(12789)
- 财务(12772)
- 财务管理(12729)
- 和(12714)
- 机构
- 大学(299170)
- 学院(296214)
- 济(133159)
- 经济(130690)
- 管理(111049)
- 研究(104141)
- 理学(95278)
- 理学院(94245)
- 管理学(92838)
- 管理学院(92315)
- 中国(78723)
- 京(63013)
- 科学(61329)
- 财(61002)
- 所(54002)
- 农(52510)
- 研究所(48671)
- 财经(48637)
- 中心(46789)
- 江(44234)
- 业大(44213)
- 经(44068)
- 经济学(42492)
- 农业(41913)
- 北京(40156)
- 经济学院(38852)
- 院(37149)
- 范(36342)
- 财经大学(36001)
- 师范(35903)
- 基金
- 项目(189403)
- 科学(147945)
- 基金(138006)
- 研究(136549)
- 家(120737)
- 国家(119817)
- 科学基金(100711)
- 社会(87247)
- 社会科(83008)
- 社会科学(82984)
- 省(73029)
- 基金项目(72424)
- 自然(64387)
- 自然科(62837)
- 自然科学(62815)
- 教育(62355)
- 划(62195)
- 自然科学基金(61714)
- 资助(58343)
- 编号(54450)
- 成果(44803)
- 部(43530)
- 重点(43189)
- 发(42518)
- 创(38999)
- 课题(37934)
- 教育部(37174)
- 科研(36840)
- 创新(36619)
- 国家社会(36433)
- 期刊
- 济(144500)
- 经济(144500)
- 研究(89739)
- 中国(53308)
- 学报(47667)
- 农(46918)
- 财(45208)
- 科学(42553)
- 管理(39873)
- 大学(35759)
- 学学(33860)
- 农业(31711)
- 融(29945)
- 金融(29945)
- 教育(25323)
- 经济研究(24833)
- 财经(24692)
- 技术(23989)
- 业经(23526)
- 贸(22632)
- 经(21342)
- 问题(21089)
- 国际(20397)
- 业(17082)
- 技术经济(15776)
- 商业(15433)
- 统计(15216)
- 世界(14678)
- 理论(14505)
- 策(13279)
共检索到444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唐杰英
文章利用修正的净出口消费指数检验"污染天堂假说"发现,我国没有成为污染产业的"天堂";尽管我国的产业转移是双向的,但工业集聚的程度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构建CO2排放影响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贸易开放程度对CO2排放有负向影响,提高贸易开放程度有利于降低CO2排放;外商直接投资的存量规模和参与程度对CO2排放均有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存量规模或参与程度的提高会增加我国的CO2排放压力。最后指出限制贸易或外商直接投资不能有效降低我国工业的CO2排放,应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目的,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降低排放密度来控制CO2的排放规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平 卢现祥
通过国际贸易,发达国家是否会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干净型"产品,并从中国进口污染密集型产品,从而使中国成为"污染产业天堂"呢?国际贸易等因素如何影响中国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CO2)的排放呢?本文采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和净出口消费指数等方法,运用中国20个工业行业与G7和OECD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些问题。本文得到几个结论:(1)在中国出口产品隐含的CO2中,国内生产的CO2所占比例逐步减少;(2)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的产业并不仅仅是污染产业,同时也向中国转移了"干净"产业;(3)国际贸易能够减少工业行业的CO2排放总量和单位产出的CO2排放量。因此,中国并没有通过国际贸易成为发达国家的"...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污染产业转移 CO2排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英
文章在分析加入WTO前后(1995~2008年)中国各工业行业CO2排放密度变化的基础上,计算各行业的净出口消费指数Djt和修正净出口消费指数D*jt,通过分析其变化趋势,分别考察中国在与发达国家分工中以及在国际分工中是否成为高排放产业的"避难所"。文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多数行业隐含国外CO2排放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而且排放密度最低的行业隐含国外CO2排放所占的比例最高;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中国没有成为高排放产业的集聚"避难所",但工业的集聚程度有所提高;从与发达国家的分工来看,加入WTO后中国更多地承担排放密度较高产品的生产,这可能是中国在低排放行业上参与国际垂直化分工程度提高的结果。
关键词:
国际分工 贸易开放 CO2排放 中国工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京燕 张春军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外贸易的不断拉动,但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碳排放总量也在迅速增长。本文根据中国1996-2010年的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了27个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并根据碳排放强度将制造业分为低碳制造业和高碳制造业,对其碳排放趋势进行了分行业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FGLS回归方法验证制造业碳排放EKC的存在性并在模型中加入一些控制变量对结果进行检验,然后在回归方程中加入贸易和工业增加值的交互项考察碳泄漏问题。所得结论如下:整个制造业和低碳制造业无论是人均碳排放还是总的碳排放均符合EKC曲线,而高碳制造业却存在着线性关系;贸易减少了整个制造业和低碳制造业的碳排放,但却增加了...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碳排放 EKC 碳泄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袁鹏 程施 刘海洋
本文采用结构分解法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相结合的新分解方法,将我国CO2排放的增长分解为能源效率效应、能源替代效应、技术效应、国内最终需求效应、出口效应、进口效应6项,并重点考察了出口效应、进口效应以及两者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1992-2005年期间,我国CO2排放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主要是由国内需求所推动,而非国际贸易效应。出口起到了较大的增排效应,而进口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两者相抵后的综合效应较小,但2002年以后国际贸易对CO2排放增长的影响开始显著增强。其他因素对CO2排放增长的影响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而能源替代从减排效应转为增排效应,技术效应具有持续增强的增排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源 顾海英 朱喜
本文充分考虑到贸易的内生性,利用外生的地理特征为中国工业各行业的对外贸易构建了一个合适的工具变量,并运用这一工具变量结合中国1996-2007年工业各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既定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对中国工业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显著地减少了中国工业各行业的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贸易得益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因此,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不必为了减少CO_2排放而盲目去限制对外贸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有鑫
国际贸易的开展,给我国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加入环境要素的国际贸易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30个省区的贸易、排放等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发达国家通过出口非环境密集型商品、进口环境密集型商品将排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排放跨境转移;2008年我国净出口内涵排放量为11.875亿吨,占国内总排放量的14.84%,我国通过国际贸易成为CO2净出口国;"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成立,一省平均对外依存度高于20%就有极大可能沦为"污染避难所"。
关键词:
国际贸易 CO2排放 “污染避难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雪菲 杨华龙 邢玉伟
近年来中国国际贸易海运量持续增长,海运CO_2排放量显著增加,海运业碳减排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1—2016年的中国海运量数据,运用IPCC清单中"自下向上"的方法,按照实际货物运输类别将海运细分成液体散货运输、干散货运输、集装箱运输三种方式,分别按船型核算以中国为始发地或目的地的国际贸易海运产生的CO_2排放,并对CO_2排放总量进行时序特征分析;应用LMDI模型对中国国际贸易海运CO_2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2001—2016年间,中国国际贸易海运CO_2排放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2)人均GDP和人口始终是加剧CO_2排放的因素,其中人均GDP是CO_2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反映出中国国际贸易海运CO_2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3)能源强度因素抑制了海运CO_2排放增加,成为海运业未来强有力的碳减排驱动因素;降低海运强度有助于降低CO_2排放;(4)基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在没有出台新的针对性政策的情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国际贸易海运CO_2将会保持增长。研究结果可对中国制定海运领域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匡新瑞 武戈
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对CO2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部门分析,同时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产生的直接与非直接CO2排放相联系。结果显示我国部分行业是CO2净出口行业,但更多的是CO2净进口行业,最终使得我国成为一个CO2净进口国。具体来说,纺织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他行业、仪器及办公用品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是主要的CO2出口行业,而CO2进口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及非能源采选业、造纸印刷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业等。
关键词:
CO2排放 进出口贸易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良文 李珊珊
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中国工业CO2排放的影响如何?主要通过何种技术溢出途径影响工业CO2排放,是否存在行业异质性?本文基于DEA非参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4个工业行业2001-2010年的Malmquist-Luenberger CO2排放绩效及其分解指数,并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进口和出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出口贸易后向技术溢出以及进口贸易前向技术溢出四种指标,进而考察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CO2排放绩效及其分解指数的影响。全行业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抑制了技术进步,而出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和后向技术溢出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改进;进口贸易水平技术溢出抑制了技术效率的改善,而进口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翚 郑美玲
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根据2012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各经济部门能源消费量及进出口数据,测算该年福建省各部门CO_2排放量及进出口隐含碳,并由2012年的静态情况推算出20132015年的动态情况,实证分析了20122015年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福建省进出口贸易不利于碳减排;以碳减排为目标,福建省外贸结构有待优化。只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就可扭转福建省外贸不利于碳减排的局面,促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闫庆悦
本文分别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CO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经验估计,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和FDI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效应。1952~2007年时间序列协整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但统计上不显著。1983~2007年时间序列协整检验表明,贸易开放对CO2排放具有正的效应,FDI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但均不显著。1995~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统计上显著的正效应;而FDI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同样不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为付 李逢春 胡雅蓓
应对气候变化,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责任,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路径转轨的外部约束条件。本文在测度中国各省份1990—2011年CO_2排放规模基础上,比较了各省份历年CO_2排放规模、排放增长速度、排放强度等指标,发现CO_2排放规模和强度存在着省际转移现象,并表现出不同的区域与阶段特征。本文还测算了各省份2020年前的CO_2减排规模和强度值,并以此为外部约束指标,提出了中国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任务。要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任务,从区域层面要控制省份的CO_2排放规模和排放强度;从国家层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全...
关键词:
CO_2排放 区际转移 减排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杨来科
文章在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改进投入产出模型,消除中间投入中进口产品国外CO2排放的影响,计算国内直接碳排放强度矩阵;然后根据现有投入产出表,测算并比较1987年、1997年和2007年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并利用两极分解法对1987~1997年和1997~2007年两个跨期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情况进行结构分解,对比分析效率效应、生产结构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影响;最后立足于行业部门碳排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部门 出口贸易 CO2排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龙志和 陈青青
笔者在测算我国1953年~2007年间CO2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经济计量检验,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CO2排放量与人均GDP间双向因果关系,并分析各种因素对CO2排放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CO2排放量与人均GDP间变动关系并不是简单EKC模型中的倒U型,有着更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联。人均GDP提高导致CO2排放量上升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以及资本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都将减少CO2排放。
关键词:
CO_2排放量 联立方程组模型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