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2)
- 2023(12065)
- 2022(9751)
- 2021(8757)
- 2020(7393)
- 2019(16320)
- 2018(16166)
- 2017(31869)
- 2016(17009)
- 2015(18684)
- 2014(18557)
- 2013(18405)
- 2012(16956)
- 2011(14975)
- 2010(15361)
- 2009(14330)
- 2008(14444)
- 2007(13060)
- 2006(11896)
- 2005(10941)
- 学科
- 业(80301)
- 济(76709)
- 经济(76617)
- 企(72403)
- 企业(72403)
- 管理(64682)
- 业经(29329)
- 方法(29206)
- 农(26615)
- 财(24959)
- 数学(21073)
- 数学方法(20848)
- 中国(20231)
- 农业(19261)
- 技术(18365)
- 务(17979)
- 财务(17957)
- 财务管理(17934)
- 地方(17250)
- 制(17137)
- 策(17060)
- 企业财务(16926)
- 和(14266)
- 贸(13994)
- 贸易(13983)
- 划(13712)
- 理论(13547)
- 易(13539)
- 产业(13261)
- 体(11941)
- 机构
- 学院(242443)
- 大学(234366)
- 济(107981)
- 经济(105900)
- 管理(100896)
- 理学(85682)
- 理学院(84895)
- 管理学(83907)
- 管理学院(83415)
- 研究(78249)
- 中国(63421)
- 财(50677)
- 京(48879)
- 科学(43955)
- 江(40036)
- 财经(38802)
- 所(38449)
- 农(37840)
- 中心(36298)
- 经(35049)
- 研究所(34075)
- 经济学(31736)
- 业大(31551)
- 州(31029)
- 北京(30649)
- 农业(29246)
- 范(29141)
- 师范(28934)
- 院(28633)
- 经济学院(28618)
- 基金
- 项目(154440)
- 科学(124879)
- 研究(118629)
- 基金(112550)
- 家(95369)
- 国家(94439)
- 科学基金(83823)
- 社会(78257)
- 社会科(74395)
- 社会科学(74378)
- 省(62210)
- 基金项目(58952)
- 教育(52068)
- 自然(51685)
- 自然科(50537)
- 自然科学(50529)
- 划(49869)
- 自然科学基金(49692)
- 编号(48634)
- 资助(44825)
- 成果(38610)
- 创(35663)
- 发(35581)
- 业(35149)
- 重点(34242)
- 部(33786)
- 课题(33083)
- 创新(32366)
- 国家社会(32098)
- 制(30906)
- 期刊
- 济(129960)
- 经济(129960)
- 研究(73880)
- 中国(49166)
- 管理(43549)
- 财(41737)
- 农(35949)
- 科学(30007)
- 学报(27743)
- 融(25743)
- 金融(25743)
- 农业(24848)
- 业经(24467)
- 技术(23583)
- 大学(22415)
- 教育(21861)
- 学学(21031)
- 经济研究(20379)
- 财经(19396)
- 经(17063)
- 问题(16371)
- 业(15414)
- 技术经济(14810)
- 现代(13560)
- 贸(13459)
- 商业(13096)
- 图书(12227)
- 世界(12077)
- 经济管理(12004)
- 国际(11468)
共检索到379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小平 江娜平
在对现代服务业集聚测度指标适用性讨论并改进的基础上,着重对珠三角区域及城市之间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专业化水平和行业集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从引导现代服务业差异化集聚发展、构建同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区域共生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左连村 贾宁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行政单元为样本,借鉴产业集聚的度量指标和模型,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正逐渐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地区层面动态集聚与局部扩散并存,而行业层面的发展整体上呈现出由相对不均衡向相对均衡转变的态势。同时,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尚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地区专业化分工不足、行业发展层次较低、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及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主要从加快促进与制造业等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聚 经济发展 珠三角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璟
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和独立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根据现代服务价值理论和克鲁格曼的PP-ZZ模型,尤其是克鲁格曼综合模型在服务贸易中的拓展与应用,以比较结构相似系数及分析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的拉动等方式,分析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关系。以粤港合作为研究对象,对泛珠三角区域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进行探索,并据此提出珠三角和港澳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实现分工、加强合作,将港澳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广东的现代制造业结合起来,建立起新的产业分工体系。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发展 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鹏 魏超巍
基于2007-2013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代尔指数和EG指数,对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和空间集聚程度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与行业内企业的集中特征不一致,行业内企业的集中程度呈总体递减趋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布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通常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化特征总体一致,行业集聚水平的差异使得各城市各具发展优势。
关键词:
城市群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特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骏
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服务业发展及集聚速度处于全国前列。本文在对服务业发展及集聚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和集聚进行了实证研究,涉及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内部结构和集聚状况,并据此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及集聚的趋势进行了判断,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未来将加快发展,其趋势将由四大中心城市,即上海、杭州、无锡和宁波向周围城市扩散,辐射范围包括苏州、常州、嘉兴、台州和舟山等城市。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服务业 发展 集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景春
珠三角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三大产业分工与集聚体系,珠三角产业集聚属外向型集聚。珠三角产业聚集还存在缺乏核心技术、信息资源整合度低、城市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等问题。发展珠三角产业聚集的基本策略:扶持主导产业,发展“集中竞合型”经济体系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有自身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创设聚集经济新载体,打造科技工业园,加强区域规划与协调。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产业聚集 区域经济 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骏
通过使用1998-2010年间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20个制造业口径的数据考察了该区域的产业集聚水平,发现产业集聚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提高。并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及开放经济条件下,提出了影响产业集聚主要因素的相应假说。动态面板模型的结果显示,正反馈效应、企业平均规模、本地市场需求、交易成本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是影响珠三角地区城市产业集聚的显著因素。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产业集聚 珠江三角洲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聂普焱 苏银珊
文章实证研究了珠三角产业集聚与城市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珠三角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产业集聚度,特别地,深圳的产业集聚程度最高,且产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的结论。并针对目前珠三角产业集聚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珠三角 产业集聚 城市技术创新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蓉娟 郭宝琳
在理论分析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珠三角9个城市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相互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可相互促进,其中金融集聚通过增长极效应和外溢效应能显著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可促进金融集聚发展,但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对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因而应树立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共生互利的理念,注重产业政策之间的协同性,推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有效对接和协调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维芳 李光德
本文回顾了产业转移的相关文献,改进了现有产业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大珠三角11个市服务业的19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珠三角服务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梯度系数 梯度分布 服务业优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彬
基于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全面FGLS方法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企业竞争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映为对工业企业获利能力的贡献。其中,物流业、金融业、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对工业企业利润率的贡献依次递减,表明现阶段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更大。鉴此,应构建国家价值链,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加大科学和教育的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助于工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仰东 安琴 祖立新 李岱素
本文阐述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并指出促进珠三角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意义。通过对珠三角高技术服务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通过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来推动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朝相 徐玲
本文梳理了长三角区域16座城市产业结构现状、职能特征与产业分工,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集聚的协同效应,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指出整合以政府政策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