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82)
2023(17114)
2022(14351)
2021(13184)
2020(10947)
2019(24852)
2018(24465)
2017(47120)
2016(25715)
2015(28520)
2014(28207)
2013(28064)
2012(25914)
2011(23324)
2010(23158)
2009(21182)
2008(20320)
2007(17767)
2006(15649)
2005(13633)
作者
(76004)
(63241)
(62722)
(59895)
(40124)
(30399)
(28357)
(24878)
(23956)
(22354)
(21541)
(21271)
(20242)
(19882)
(19413)
(19331)
(18757)
(18748)
(18125)
(17906)
(15967)
(15444)
(15296)
(14413)
(14281)
(14004)
(13982)
(13753)
(12716)
(12468)
学科
(121839)
经济(121733)
管理(72222)
(68267)
(56925)
企业(56925)
方法(47107)
数学(40960)
数学方法(40589)
(29259)
业经(27965)
地方(27788)
中国(27461)
(25074)
(24762)
农业(20226)
(18869)
贸易(18856)
(18771)
(18211)
环境(17327)
(16496)
地方经济(16482)
技术(16434)
产业(16358)
理论(16122)
(15362)
财务(15297)
财务管理(15276)
(14605)
机构
大学(366396)
学院(365548)
(153935)
经济(150918)
管理(143151)
研究(127694)
理学(124369)
理学院(122955)
管理学(120920)
管理学院(120278)
中国(92670)
科学(80047)
(78118)
(66025)
(64472)
(64454)
研究所(59156)
业大(58303)
中心(56706)
财经(53518)
(52916)
农业(50707)
北京(49083)
(48592)
(47175)
经济学(46836)
师范(46644)
(46305)
(42676)
经济学院(42053)
基金
项目(254224)
科学(198651)
基金(183772)
研究(181536)
(162237)
国家(160925)
科学基金(137138)
社会(115701)
社会科(109742)
社会科学(109712)
(99712)
基金项目(98355)
自然(89773)
自然科(87601)
自然科学(87578)
自然科学基金(86012)
(83730)
教育(81554)
资助(74590)
编号(72500)
成果(57417)
重点(57068)
(55778)
(54841)
(52819)
课题(49864)
创新(49307)
科研(48372)
国家社会(47905)
教育部(46637)
期刊
(171763)
经济(171763)
研究(108420)
中国(66508)
学报(62505)
(57886)
科学(56043)
管理(52254)
(49592)
大学(46383)
学学(44088)
农业(39642)
教育(34944)
技术(30779)
经济研究(28574)
(28509)
金融(28509)
业经(27482)
财经(26492)
(22895)
问题(22471)
(20474)
技术经济(19151)
科技(18450)
图书(17205)
(17179)
理论(16612)
商业(16507)
现代(16448)
资源(16217)
共检索到532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永乐  王玉芳  
以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具体内涵,其次通过量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增长质量,以及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绝对贡献与相对贡献。结果显示:2003~2011年该区产业转型过程中,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贡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林区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因此加快林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该地区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芳  周妹  曹娟娟  
首先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参考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中国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等指标体系,构建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方法,运用Eviews 6.0软件,对2000~2012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增长为林区的经济转型创造了发展的条件,经济增长是经济转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从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促进林区经济转型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玉芳  杨凤均  周妹  刘华根  
从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分别构建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建设水平和经济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载荷分析法,根据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25个林业局的生态建设水平和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明确生态功能区建设下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实证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总体上生态建设水平较好,经济转型能力一般,但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国有林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将经济转型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以经济转型促进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建设以保障经济转型的顺利发展,不断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玉芳  杨凤均  周妹  
根据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测算了2012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25个林业局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并给出了系统耦合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划分了耦合发展类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的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的协调性整体偏低,且大多偏向生态主导型,这一评价结果为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现实依据,提出了不同的耦合类型区实施不同的经济转型模式,比如发展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延长传统的产业链条、加大新型替代产业的发展、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仲维维  张滨  张洪瑞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为实现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指出了新的方向,也为实现国有林区生态文明、构建和谐林区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国有森工企业三者的利益,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求得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发现无论是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还是动态博弈中,参与者都会根据自身的收益预期进行投入决策。最后,针对利益博弈分析结果,给出了若干完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促进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策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玉芳  周妹  李静  
文章构建了转型发展进程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和转型发展指数,基于2000~2014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的相关统计数据,从纵向的角度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具体剖析了林区社会、经济及生态各层面的转型进展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在2000~2014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的转型发展尚不协调,且各领域的转型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经济领域的转型最好,生态领域的转型最差。建议今后要从经济结构优化水平、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等方面加大林区的转型力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琳  赵一雪  曹玉昆  
以黑龙江省为参照,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结果表明:(1)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后,第一产业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放缓,第二产业发展受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直接影响,而第三产业也受到间接影响;(2)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发生显效的变化,第一产业产值超出第二产业,它对经济增长总量的贡献最大,并且第三产业产值已接近第一产业;(3)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第一、三产业产值大幅提升,但其竞争力还较弱,虽然第二产业产值下降,但其竞争力在3个产业中是最强的,第一、三产业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芳  曹娟娟  
在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背景下,应用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测算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同时给出了系统耦合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划分了耦合发展类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年期间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转型耦合度基本处于颉颃阶段;其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低度协调耦合。这一评价结果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建设转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现实依据,提出了不同的耦合类型区实施不同的转型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洁华  张洪瑞  张滨  
以"全面禁伐"政策实施为节点,对大小兴安岭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运用2009~2012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相关数据,基于灰色发展决策模型以及灰色加权模型,对林区林业产业次级产业综合发展系数进行测算,明确林区林业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全面禁伐"前木质资源生态接续产业发展就较为缓慢,而随着"全面禁伐"政策的实施,该区域木质资源生态接续产业发展将更加艰难。因此,提出加大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增强非木质资源替代产业的发展、优化与调整木质资源接续产业等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迎春  满宏鹏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加快林区经济创新驱动,才能推动林区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只有充分发挥创新在林区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核心和引领作用,才能不断提升林区绿色生产力和发展力,把林区的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实现林区人民富裕安康、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为此,文章提出必须完善林区经济发展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林区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深度融合建设,突出林区经济发展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建设,强化林区经济发展创新的金融支撑作用建设,优化林区经济发展创新的环境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亭  王丽  王晓洁  
林业科学技术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重点国有林区顺利转型提供支撑与保障。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林业科技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林业科技在国有林区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基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对其原因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林业科技发展促进国有林区转型的实现途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亭  王丽  王晓洁  
林业科学技术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重点国有林区顺利转型提供支撑与保障。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林业科技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林业科技在国有林区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基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对其原因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林业科技发展促进国有林区转型的实现途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志伟  王爽  
通过对大兴安岭国有林区辖区内10个林业局的调研发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简称"停伐")引发该地区的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和产业结构失调等问题更加尖锐,严重影响林区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设计了大兴安岭林区"停伐"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路径主要有:来料加工、生态科研基地建设、替代产业提升集聚等;并从资金政策支持、人才建设、区域整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停伐"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俊杰  王志伟  
通过对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现状以及接续产业发展的优劣条件和选择路径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接续产业发展在资源、区位和政策上存在优势,而人才、体制和产业结构阻碍其发展。其转型路径应该分阶段进行,并以林业资源的产业链延续为主。因此,政企分离,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与监督机制是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接续产业发展的关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德胜  张於倩  张忆川  
以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间关联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的总体情况,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业结构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林产品精深加工业、矿产开发业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开发作为该地区潜在的主导产业。针对大兴安岭林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林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区域布局的具体思路,并就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