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9)
- 2023(15025)
- 2022(12337)
- 2021(11376)
- 2020(9435)
- 2019(21577)
- 2018(20975)
- 2017(40403)
- 2016(21937)
- 2015(24440)
- 2014(24093)
- 2013(23941)
- 2012(22070)
- 2011(20156)
- 2010(20023)
- 2009(18945)
- 2008(18642)
- 2007(16216)
- 2006(14450)
- 2005(13018)
- 学科
- 济(101898)
- 经济(101773)
- 管理(65677)
- 业(60267)
- 企(48198)
- 企业(48198)
- 方法(44044)
- 数学(39780)
- 数学方法(39358)
- 中国(29243)
- 农(24961)
- 财(24089)
- 业经(21478)
- 制(21229)
- 地方(19780)
- 贸(18730)
- 贸易(18720)
- 易(18264)
- 学(18078)
- 农业(16788)
- 环境(16199)
- 银(15100)
- 银行(15060)
- 体(14779)
- 产业(14612)
- 行(14400)
- 融(14323)
- 金融(14321)
- 技术(14255)
- 务(13598)
- 机构
- 大学(321097)
- 学院(318531)
- 济(143063)
- 经济(140569)
- 管理(122385)
- 研究(115195)
- 理学(106188)
- 理学院(104990)
- 管理学(103211)
- 管理学院(102630)
- 中国(86913)
- 科学(68821)
- 京(68382)
- 财(63519)
- 所(57939)
- 农(55759)
- 研究所(52821)
- 中心(50902)
- 财经(50847)
- 业大(48343)
- 经(46472)
- 经济学(45727)
- 江(45584)
- 农业(43876)
- 北京(43010)
- 经济学院(41300)
- 院(41279)
- 范(38911)
- 师范(38448)
- 财经大学(38039)
- 基金
- 项目(219311)
- 科学(174564)
- 基金(164076)
- 研究(153586)
- 家(145529)
- 国家(144448)
- 科学基金(123517)
- 社会(103789)
- 社会科(98857)
- 社会科学(98836)
- 基金项目(86225)
- 省(82859)
- 自然(79897)
- 自然科(78042)
- 自然科学(78020)
- 自然科学基金(76651)
- 划(70860)
- 教育(68961)
- 资助(67293)
- 编号(57470)
- 重点(50082)
- 部(49631)
- 发(47901)
- 创(45770)
- 成果(45651)
- 国家社会(45152)
- 创新(43073)
- 制(42736)
- 教育部(42572)
- 科研(41709)
- 期刊
- 济(151941)
- 经济(151941)
- 研究(94796)
- 中国(62344)
- 学报(53067)
- 农(49803)
- 科学(49344)
- 财(48036)
- 管理(45503)
- 大学(39725)
- 学学(37833)
- 农业(33601)
- 融(27834)
- 金融(27834)
- 经济研究(26333)
- 财经(25946)
- 技术(24391)
- 教育(23911)
- 业经(22852)
- 经(22492)
- 问题(21904)
- 业(18891)
- 贸(17549)
- 统计(16892)
- 技术经济(16078)
- 世界(15910)
- 策(15756)
- 资源(15656)
- 国际(15368)
- 科技(14937)
共检索到470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康 刘骁啸 姚常成
中国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的增长与收缩面临着内外部条件的系统性重构,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摆脱“矿竭城衰”的历史宿命,实现城市人口的正增长,目前尚缺乏经验证据。本文采用2010—2020年116个资源型城市的截面与面板数据,定量刻画了资源型城市增长与收缩的演变轨迹,并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转型对人口增减变化的相关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六成以上的资源型城市在研究期内表现为收缩状态,呈现出“一带两片”的空间分布格局;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在短期内均对资源型城市的人口增长表现为挤出效应,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转为正向,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补偿效应暂未显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在短期内可促进资源型城市人口的增长,但长期来看并不显著。基于此,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需要以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为重要突破口,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长期主线,基于地方比较优势实施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并行战略,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应强调战略差异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贤彬 徐现祥
现有实证文献已经发现我国地方官员任期内经济增长轨迹呈倒U型,但还鲜有文献深入地讨论其背后的原因。本文基于政府官员的政治激励理论,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讨论了地方官员的职位适应、任期波动、晋升可能以及政策滞后等因素对地方官员发展经济努力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倒U型轨迹的重要来源。我们采用省级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并对省委书记和省长进行了区分考察,发现两者具有不一样的倒U型轨迹,反映了中央对两者激励和治理以及两者对政治激励反应的差异。
关键词:
地方官员 任期 政治激励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晓瑾 任佳宝
不同理论流派的企业边界研究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有关企业边界的存在性及决定因素方面看法也极不相同,且大多停留在纯逻辑推理阶段而无法实证。交易成本理论以威廉姆森交易成本概念实证化为基础,做了大量实证研究。威廉姆森的最新观点承认忽略企业决策者风险偏好因素对企业边界的影响,会降低该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不过他把决策者风险偏好的差异纯粹归因为信任等因素,而重新陷入了纯逻辑推理的误区。本文提出了风险偏好内生化的拓展思路,并勾画出企业边界的未来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关键词:
企业边界 研究方法 交易成本 风险偏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青 张晓青 路广
以中国20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的收缩数量、速度和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收缩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收缩幅度呈逐年上升态势;城市收缩轨迹共有五种类型,其中复发—缓解增长型所占比例最高;"增长—收缩—复兴"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城市复兴是城市增长和城市收缩相互转换机制的关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康 宋嘉卓 陈艺文
【目的】提高经济韧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城市人口分化日益明显,探究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对增强城市韧性、应对不确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研究发现:(1)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城市抵御风险能力的影响大于对经济恢复能力的影响。(2)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在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3)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具有城市规模和资源禀赋异质性,其中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在大城市和非资源型经济地区较为明显。【结论】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和升级是人口分化背景下增强城市经济韧性重要策略,本文的研究发现可为不同地区制定适应人口增长与收缩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若愚 张龙鹏
文章在构建产业转型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产业转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自贡市1978~2011年的经验数据表明,产业转型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因,且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总结了自贡市的产业转型模式,并从产业转型复合模式的选择、投资结构优化以及确保产业转型政策连续性三个方面为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住户调查 样本 数据误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文忠 余建辉
本文总结了中国20多年来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演变和不同阶段的转型发展重点,并分析了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效。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演化路径,基本遵循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发展逻辑,经历了从“行政干预”“行政引导”到“综合治理”的变迁,国家角色不再以单一化的行政干预方式出现,而是以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复合型关系系统推进政策治理,施策对象逐步扩大,施策领域呈现精细化、专业化的演化特征。综合来看,政策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解困阶段、分类治理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2)当前国家已经形成了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资源富集城市创新发展、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政策框架。从解决资源枯竭城市衰退问题入手,重点关注两类特殊困难地区,同时面向未来规避资源富集地区发展路径依赖,构成了全方位的政策引导体系。(3)各资源型城市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和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特色化的转型发展模式。(4)在新时期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碳减排任务大、经济增长乏力、特殊地区发展困难等严峻挑战,亟需全力破解重点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倩 封彦 汤勇 尹罡 任国平 旷玟
以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住房价格的中介作用,构建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选取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发育比较完善的111个资源型城市,基于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类型检验资源型城市住房价格对土地财政影响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显著正向影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和住房价格,但是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再生型城市的影响系数最大,成熟型城市的影响系数最小。这种差异性与城市的资源保障能力相关。(2)资源型城市总体和成熟型城市住房价格对土地财政影响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而再生型城市、成长型城市和衰退型城市住房价格对土地财政影响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 住房价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廖信林 王立勇 陈娜
本文以7个代表性转型国家1986-2009年跨国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轨迹是否呈倒U型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转型国家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使在样本中除去收入差距较严重的中国数据,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倒U型曲线的证据仍然存在。近似计算,基尼系数为0.42是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由正变负的拐点。本文还发现,经济自由度这一制度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较大影响。中国政府应积极探索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制度环境,包括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政府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化进程,纠正要素价格...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倒U型曲线 转型国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严太华 李梦雅
运用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标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我国107个资源型城市2007-2017年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较快,产业结构发展较为均衡,已逐步呈现多元化发展方向;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产业竞争力不强,发展波动性较大;资源依附型城市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竞争力较弱,对经济增长作用最小;资源依托型城市产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资源依从型城市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竞争力较强,对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也更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跃伟
系统研究装备制造业的演化,可以明确我国装备制造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并有的放矢地提出发展对策,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Logistic方程建立模拟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长的演化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数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历史数据,利用该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过程进行了拟合分析,并进行了趋势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基本上均处于线性起步期,此阶段应重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及发展装备制造业生产型服务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姜海宁 张俊 余建辉 李博
高铁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运输方式,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外部驱动力。基于此,以2004—2018年中国114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选择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高铁开通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高铁开通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铁开通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高铁开通对沿海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其经济增长影响却并不明显,而与之相比,内陆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受高铁影响并不明显,其经济增长受高铁影响比较显著;高铁开通对不同发展周期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作用也存在异质性:高铁开通对成长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对成熟型、衰退型资源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并不明显,与之相比,高铁开通对成长再生型和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明显,而对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成虎 胡啸兵 王铁山
经济重心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借鉴物理学重心分析方法,重点研究经济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格局动态演化。通过刻画和比较分析2004~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重心和金融增长重心空间变动轨迹发现,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不平衡,且我国经济、金融总体空间分布的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恶化,因此,有必要加大区域经济政策调整力度,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重心 金融增长重心 变动轨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中国经济增长:“八五”轨迹及“九五”去向郭克莎“八五”计划时期是中国改革以来以至建国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高的一个时期,同时公开的通货膨胀率也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中,增长因素和增长机制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高通货膨胀是怎样再度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各地区增长轨迹的差异和经济差距的形成?本文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入手考察历史因素对地区增长轨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地区的所有制结构禀赋有可能令初始国有比重较高的地区陷入历史锁定效应,而令初始国有比重较低的地区快速发展,出现极化效应并导致地区差距的不断扩大。利用中国各省(1985—2008)的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后发现,初始的国有比重越高,则后续年份的平均增长率越低,国有比重的下降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本文指出,地区间的"经济收敛"需要"所有制结构的收敛"。中西部地区过高的国有比重既是"劣势"又是"优势",通过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可以让"劣势"变为"优势",实现经...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极化效应 增长差异 地区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