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8)
- 2023(11247)
- 2022(9129)
- 2021(8303)
- 2020(6515)
- 2019(14683)
- 2018(14364)
- 2017(25517)
- 2016(14773)
- 2015(16713)
- 2014(16709)
- 2013(15538)
- 2012(14479)
- 2011(13401)
- 2010(13780)
- 2009(12179)
- 2008(11436)
- 2007(10318)
- 2006(9488)
- 2005(8726)
- 学科
- 济(59158)
- 经济(59111)
- 管理(32620)
- 业(31595)
- 中国(24904)
- 企(23627)
- 企业(23627)
- 地方(20933)
- 教育(20720)
- 农(18211)
- 业经(16853)
- 方法(14999)
- 发(13190)
- 理论(12895)
- 产业(12606)
- 农业(12428)
- 地方经济(12295)
- 数学(12075)
- 技术(12065)
- 数学方法(11921)
- 学(11605)
- 贸(10434)
- 贸易(10424)
- 发展(10388)
- 展(10261)
- 易(9993)
- 银(9987)
- 银行(9978)
- 财(9969)
- 制(9951)
- 机构
- 学院(198043)
- 大学(188982)
- 济(75058)
- 经济(73219)
- 研究(72871)
- 管理(64758)
- 理学(54094)
- 理学院(53370)
- 管理学(52372)
- 管理学院(51990)
- 中国(49464)
- 京(42801)
- 科学(42346)
- 范(37304)
- 师范(37060)
- 所(36391)
- 教育(33434)
- 江(33328)
- 财(33248)
- 研究所(32628)
- 中心(31695)
- 技术(30798)
- 师范大学(29732)
- 职业(29487)
- 农(28375)
- 北京(28079)
- 州(27237)
- 院(26368)
- 财经(25279)
- 业大(24201)
- 基金
- 项目(122636)
- 研究(103241)
- 科学(98291)
- 基金(81114)
- 家(68265)
- 国家(67467)
- 社会(62293)
- 社会科(58889)
- 社会科学(58880)
- 科学基金(57582)
- 教育(54729)
- 省(54104)
- 编号(46913)
- 划(45112)
- 基金项目(41584)
- 成果(39281)
- 课题(37100)
- 发(34932)
- 自然(32070)
- 年(31958)
- 资助(31733)
- 自然科(31289)
- 自然科学(31285)
- 自然科学基金(30690)
- 重点(29698)
- 发展(29147)
- 展(28592)
- 规划(28347)
- 创(27159)
- 项目编号(27079)
- 期刊
- 济(94766)
- 经济(94766)
- 研究(69979)
- 教育(60431)
- 中国(54636)
- 农(28130)
- 管理(25606)
- 技术(24455)
- 财(23724)
- 科学(23382)
- 学报(23138)
- 农业(19804)
- 职业(19487)
- 业经(18951)
- 大学(18934)
- 融(18497)
- 金融(18497)
- 学学(16129)
- 经济研究(15497)
- 坛(13289)
- 论坛(13289)
- 技术教育(12827)
- 职业技术(12827)
- 职业技术教育(12827)
- 财经(12003)
- 问题(11812)
- 经(10682)
- 发(10476)
- 业(10339)
- 商业(10068)
共检索到321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一鸣
产业与高职教育的关系,以共同的区域性特征为连接基础,以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为契合实质,以校企合作办学育人为互动纽带。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着现实地位与承担使命不够匹配、发展指向与区域需求不够匹配、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够匹配等三个方面的主要矛盾。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推动高职教育办学定位的精准化、办学资源的集约化、办学目标的具体化。
关键词:
产业 转型升级 高职教育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卉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生源变化的现状,然后阐述了生源变化给高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了生源变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高职院校建设;创新高职招生形式,推动人才培养"立交桥"格局的形成;加快经费管理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生存和发展环境;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生源变化 高职教育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龙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制度性命题。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尚存在地位不高、吸引力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社会层面、教育层面和学校层面。作为个体的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准确定位、苦练内功、拓宽思路、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努力提升内涵,彰显特色,增强自身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吸引力 高职院校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行
通过阐述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层次和延伸,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说明了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及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建松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类型,其基本特征就是以专业建设为基点,因此,必须基于岗位设置和社会分工来建立专业,并围绕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健全专业建设机制,既要提高认识,调整管理体制,也要突出重点和重心,建立相应保障机制,而国家则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考评办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专业建设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进
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做强高职教育的持续过程。做强高职教育一是强化类型、强调特色,二是强化功能、强调内涵,全面地推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在高职领域充分而个性的展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起点可以从历史起点、理论起点、策略起点的角度思考,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依据可以从高职教育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与教育发展内部结构优化的匹配、与国际职业教育成熟经验的匹配的角度观照,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由发展基本理念、发展动力机制、发展特定方式、发展结构优化、发展资源配置、发展制度创新、发展理性追求等要素构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建松
经过近30年尤其是近10年的努力,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不仅有了长足的规模扩张,而且有了清晰的目标定位,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的实施,《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落实,进一步明确了类型定位,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有力地促进了发展。然而,如何从更高层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建民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余年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张,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启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落实,使高职教育类型定位进一步明确。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高等教育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永红
高职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结构,必须加快转变自身发展方式。集团化办学是当前高职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战略选择。从政府、企业和学校三个不同角度阐述了高职教育走集团化办学道路的可行性,并介绍了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类型和管理体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集团化办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江涛 冯琦琳
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要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完善,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服务机制组成至少应包括"制度安排、实施运行、激励措施、信息分享"四个层面,由此构建的社会服务机制,可以有力保障社会服务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规范社会服务环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社会服务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进
做强高职教育以经济社会建设第一线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第一线人才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高职教育是第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工具,体现在它坚持教育的职业导向,引导人的职业归位;贯穿教育的目的导向,引导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教育的迁移导向,引导人的终身学习。高职教育促进第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素在于: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全面实施具有职业特质和职业路径的素质教育;建立健全终身学习的现代高职教育体制机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第一线人才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俊 胡勇
研究共分为两部分,一是以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高职教育对产业新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贡献的计量模型。二是通过该模型,计算中山火炬高新区由产业新城向科技新城整体转型期间(2004—2011年),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贡献率。高职教育在城市转型升级期间对经济社会的整体贡献率为27.17%;其中,高职教育对民生福祉改善贡献为13.88%;对科技研发贡献为70.15%;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为16.52%,研究表明,社会从业人员创新能力成为判断教育对转型升级贡献程度的标准之一。因此,提高创新能力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活动中的比重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业新城 转型 计量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涌
本文提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重要论题 ,指陈应试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偏废 ,论述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基本内涵 ,包括人的发展指向、发展能力和承载生命可持续发展的身心素质 ,要求教育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实行历史性转型 ,即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为最高目标取向 ,构建服务于人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以及改革教师的教学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华东
文章首先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包括促进校本课程编写,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质量;推进产、学、研的紧密联系,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监管和引导,推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 改革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