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2)
- 2023(14694)
- 2022(12362)
- 2021(11740)
- 2020(9513)
- 2019(21949)
- 2018(21960)
- 2017(41257)
- 2016(22889)
- 2015(25904)
- 2014(25900)
- 2013(25131)
- 2012(22896)
- 2011(20359)
- 2010(20368)
- 2009(18092)
- 2008(17235)
- 2007(15120)
- 2006(13038)
- 2005(10935)
- 学科
- 济(85345)
- 经济(85252)
- 管理(61342)
- 业(56163)
- 企(47208)
- 企业(47208)
- 方法(36099)
- 数学(30327)
- 数学方法(29928)
- 农(24109)
- 中国(23814)
- 业经(22151)
- 地方(20186)
- 财(19034)
- 理论(18145)
- 学(17766)
- 农业(15891)
- 技术(15315)
- 和(14677)
- 贸(14643)
- 贸易(14632)
- 制(14629)
- 教育(14542)
- 易(14152)
- 产业(13930)
- 环境(13748)
- 教学(12818)
- 划(11926)
- 务(11881)
- 银(11862)
- 机构
- 学院(307372)
- 大学(300398)
- 管理(119372)
- 济(113185)
- 经济(110432)
- 理学(103055)
- 理学院(101932)
- 管理学(100073)
- 管理学院(99534)
- 研究(98910)
- 中国(71148)
- 京(64509)
- 科学(62017)
- 财(50246)
- 所(48308)
- 江(46039)
- 农(45534)
- 中心(45138)
- 业大(44477)
- 范(44371)
- 研究所(44014)
- 师范(43988)
- 北京(40670)
- 财经(40152)
- 技术(39626)
- 州(38284)
- 院(36712)
- 经(36387)
- 农业(35267)
- 师范大学(35119)
- 基金
- 项目(211390)
- 科学(165348)
- 研究(162843)
- 基金(147301)
- 家(126496)
- 国家(125341)
- 科学基金(108047)
- 社会(98111)
- 社会科(92688)
- 社会科学(92665)
- 省(86458)
- 基金项目(78667)
- 教育(77896)
- 划(71495)
- 编号(70571)
- 自然(68561)
- 自然科(66874)
- 自然科学(66861)
- 自然科学基金(65606)
- 资助(59516)
- 成果(57266)
- 课题(49881)
- 重点(47732)
- 发(46418)
- 部(45482)
- 创(44821)
- 项目编号(42767)
- 年(41722)
- 创新(41476)
- 大学(39854)
- 期刊
- 济(126707)
- 经济(126707)
- 研究(89305)
- 中国(63256)
- 教育(52635)
- 学报(44706)
- 管理(43934)
- 农(42141)
- 科学(41215)
- 财(37123)
- 大学(34239)
- 技术(32402)
- 学学(31399)
- 农业(29926)
- 业经(23503)
- 融(22823)
- 金融(22823)
- 图书(20117)
- 经济研究(19965)
- 财经(18356)
- 职业(17930)
- 问题(16060)
- 经(15770)
- 业(15261)
- 科技(15153)
- 坛(15053)
- 论坛(15053)
- 理论(14363)
- 技术经济(13870)
- 现代(13703)
共检索到44744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维昭 何世松 贾颖莲
职业教育经过十年来的内涵式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课程仍然存在诸多学科体系痕迹,严重影响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现有的课程标准、内容体系、教材等满足不了目前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的需要,更与当前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不相适应。以职业教育装备制造类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为例,分析了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雪松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的首选。然而,尚不完备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制约了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做好团队建设、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研制等环节的工作,以保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备性。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学前教育专业 专业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万依云 何洪
在人工智能冲击下的会计工作向业财税信息一体化聚焦,财务转型更多地指向管理层面,课程体系需要相应调整。为了解和把握海南省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教学实施现状,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小组以会计专业为对象开展中高职衔接的调研,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问题,并从工作逻辑出发,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中高职衔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同时提出配套保障的建议,为更有效推进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提供发展思路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会计专业 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祝海英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长春市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动画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整合与实施的实践性做法做出了全面总结,为中高职衔接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精品课程 整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少华
中高职衔接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最终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现状的阐述,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建立课程标准,强化内容衔接;强化师资建设,统筹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现代职教体系 中高职衔接 技能型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明辉 贺平 钟伟成 蒋亚军 郭锡泉 陈长辉
2006年,依据专业特点,从众多课程开发模式中,选择项目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了以职业为逻辑起点、以能力为核心的项目课程体系,形成了企业策划项目、实施真实工程项目的项目课程特色。2010年后,探寻中高职衔接路径,借鉴"柔性制造"的概念提出了课程柔性衔接的思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构建了基于能力分级和生涯发展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成果成为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中高职衔接典型推广案例,成果运用到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实践中,中职学段的录取分数线远超当地普通高中第一批公费生最低录取分,大大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耿悦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课程链” 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局部办学实体之间的衔接,也不仅仅是如何使高职教育体现出相对于中职教育的高等性,而是如何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应在思维模式上突破当前的"定位说"之争,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从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明确定位及衔接。在方法上,则应采取从职业岗位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逐层推进技术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 课程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席海英 谢宇畅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理论、注册入学学生的特殊性和财务转型的大背景等对会计专业面向中职注册入学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设计注册入学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基于江苏省的调查分析,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设计注册入学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并给予必需的实施保障,有利于面向中职注册入学高职生的培养。
关键词:
注册入学 会计专业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廷发 谢丽娜 杨易昆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和万州职教中心及12所中职学校在2010年初签署协议,成立库区职教集团,积极从内涵上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合作办学模式。就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中专业建设的现状、思路和已经开展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专业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国民 王玉欣
中高职衔接问题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其核心是课程的衔接。在实践过程中,不同形式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对课程整体优化,探索不同的优化路径。我校积极探索的三种中高职衔接,其课程衔接也各具特点。在"岗位导向,双证融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职课程(中职校)→高职基础辅修课程(中职校)→高职专业课程(高职校)"的课程融通以及"对接国外职业能力标准"的五年一贯制课程设计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模式 课程设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傅大梅
本文在分析传统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了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原则与路径,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就业需求的"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课程体系框架,设置了以就业为导向,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的一体化课程,提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施举措。
关键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在铁
一体化整体开发3+3分段培养中高职衔接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建立政府主导下行、企、校全程参与、深度合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建立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激励措施等规范运行保障机制,以及遵循对接行业职业岗位需求、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关键词:
分段培养 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 体制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素霞 宋涛
本文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及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探索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的路径。这对我国中高职衔接教育以及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