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7)
- 2023(12533)
- 2022(10440)
- 2021(9294)
- 2020(7807)
- 2019(18235)
- 2018(17824)
- 2017(34103)
- 2016(18643)
- 2015(21093)
- 2014(21348)
- 2013(21215)
- 2012(20475)
- 2011(18566)
- 2010(18823)
- 2009(17387)
- 2008(17339)
- 2007(15891)
- 2006(14012)
- 2005(12994)
- 学科
- 济(89767)
- 经济(89691)
- 管理(49238)
- 业(49027)
- 企(36847)
- 企业(36847)
- 方法(33368)
- 数学(28925)
- 数学方法(28696)
- 地方(26557)
- 中国(26422)
- 农(25718)
- 业经(21459)
- 财(18794)
- 农业(17645)
- 学(16885)
- 贸(16854)
- 贸易(16841)
- 易(16239)
- 制(15445)
- 地方经济(14908)
- 银(14524)
- 银行(14496)
- 产业(14391)
- 融(14053)
- 金融(14051)
- 行(13964)
- 环境(13362)
- 技术(13157)
- 发(13128)
- 机构
- 学院(272460)
- 大学(270173)
- 济(116102)
- 经济(113650)
- 管理(100471)
- 研究(99290)
- 理学(84925)
- 理学院(83878)
- 管理学(82479)
- 管理学院(81954)
- 中国(75247)
- 科学(60683)
- 京(59235)
- 财(51962)
- 所(51480)
- 农(49705)
- 研究所(46441)
- 中心(45789)
- 江(43605)
- 业大(40455)
- 财经(40451)
- 农业(38797)
- 范(38349)
- 北京(38025)
- 师范(37986)
- 经(36391)
- 经济学(35865)
- 院(35689)
- 州(34981)
- 经济学院(32500)
- 基金
- 项目(175795)
- 科学(137169)
- 研究(130483)
- 基金(123965)
- 家(108125)
- 国家(107202)
- 科学基金(90319)
- 社会(82156)
- 社会科(78025)
- 社会科学(78003)
- 省(70526)
- 基金项目(65527)
- 划(59060)
- 教育(58561)
- 自然(55885)
- 自然科(54460)
- 自然科学(54445)
- 编号(54242)
- 自然科学基金(53417)
- 资助(50237)
- 发(44774)
- 成果(44324)
- 重点(40452)
- 部(38179)
- 课题(38016)
- 创(36551)
- 发展(36126)
- 展(35534)
- 创新(34225)
- 国家社会(33929)
- 期刊
- 济(135596)
- 经济(135596)
- 研究(83347)
- 中国(59395)
- 农(46087)
- 学报(41852)
- 财(39973)
- 科学(38672)
- 管理(36077)
- 教育(31398)
- 农业(31256)
- 大学(31067)
- 学学(28946)
- 融(27906)
- 金融(27906)
- 技术(24267)
- 业经(24086)
- 经济研究(21784)
- 财经(19964)
- 问题(18529)
- 业(17417)
- 经(17341)
- 技术经济(14503)
- 贸(14474)
- 图书(14437)
- 商业(13882)
- 统计(13002)
- 资源(12774)
- 理论(12769)
- 世界(12621)
共检索到424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程显扬 刘钒 李天娇
2017、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分两批遴选创设了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第一批12个示范区为对象,通过社会媒体报道和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分析,研究其在探索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园区建设、产业集聚、以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国家战略、加强区域协作等方面的建设成效和典型经验,可以发现,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应因地制宜谋划示范区发展定位,依据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产业战略,进一步完善示范区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激励导向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2019年1月17日至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在湖北省黄石市举办第二届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政策培训暨经验交流。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司长童章舜作了题为"以改革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太晖、黄石市委书记董卫民分别致辞。会议交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副司长王冬欣主持,黄石市、自贡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经验交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宗国 张辉
通过分析19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区域分布、政策演变及战略定位,总结取得的成绩,探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措施: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区域差异化产业链;建立创新评价体系,形成系统化评估格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大精英人才引进力度,健全人才保障制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激发创新要素集聚"乘数效应";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小勇 陈晓欣 丁焕峰 梁洁莹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实践,肩负着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学界对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否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使用2013—2019年106家国家高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显著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和布局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显著为正,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则不显著;无论是单城布局还是多城布局,两种类型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均显著促进了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单城布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大于多城布局。(3)从影响机制来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进而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建议,深入推进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营造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打造创新高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战琪
自主创新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1997—2021年中国省级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且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因此,中国应继续鼓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围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祖辉 傅琳琳
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浙江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承担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历史使命。当前的共同富裕是“经济发展以效率优先,但要重视公平;公共保障以公平优先,但也要重视效率”的共同富裕,要聚焦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在瞄准广大农村居民、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外来农民工群体这些重点对象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收入分配、公共保障、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等发展短板问题,其中,解决收入差距悬殊问题是主要难点。浙江确立“扩中”“提低”和“稳底板、扬长板、补短板、创新板、树样板”的共同富裕发展思路,围绕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缩小收入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六大领域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探索。展望未来,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民农村共富,以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富,以“扩中”“提低”加快群体共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晓荣 荣良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必须探索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的路径与模式,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科技创新试验示范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科技创新示范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范例。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布局建设的创新驱动试验示范区,其建设和发展事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局。对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开展调查,从创新基础、产业规模、创新资源、创新效率4个层面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算指标目标值和增长速度,并从完善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培育以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人才招引和服务保障、促进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东西科技合作与协作创新等方面提出路径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示范区 评价 路径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曾学文 徐拓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共富式”金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是强化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探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共富式”金融体系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与条件。目前,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转型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农村产权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深入开展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充分发挥了金融的要素配置功能,助推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未来“共富式”金融体系的完善仍需在强化顶层设计与协调机制、扩大转型金融成果运用范围、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服务精准性、构建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政策体系、建立“三农”数据统筹共享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调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坚定决心,为浙江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意见》要求,扎实推动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示范区建设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宗庆后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食品饮料行业也已进入降速增长的新常态,连续30年高速发展的娃哈哈同样面临这一重大课题,需要调整发展模式,从速度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从量变转向质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立足营养主业,不断进行产品升级。近年来亚健康问题越来越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 高端装备制造业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先锋 郑酌基 尹玉平 肖远飞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一次制度创新赋能技术创新的重要尝试,对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我国2005—2020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应用多期双重差分(DID)与三重差分(DDD)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效驱动了绿色高质量发展,该结论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等多项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三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环境保护政策与创新驱动政策存在协同作用,政府环保注意力越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用越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中部地区与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政策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以上结论对于我国加快高水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长岩
"移动支付之省"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总结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牵头组织实施浙江"移动支付之省"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移动支付之省"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全面推进"移动支付之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工作举措。
关键词:
移动支付之省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蒙恬 姚聪莉
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来提高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3)西部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其正向促进效应存在由西向东逐渐减小的特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在“大城市”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涵 林晓冰 许思琪 范水生 毛丽玉
[目的]通过探究福建省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福建省九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和分位数回归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也呈现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正向影响;(2)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3)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影响趋势。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对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同时,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有所减弱。[结论]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要深化产业结构变革,充分发掘其中介作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优化农业产业链效益,引领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