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5)
- 2023(13275)
- 2022(11440)
- 2021(10743)
- 2020(9028)
- 2019(20798)
- 2018(20571)
- 2017(39868)
- 2016(22162)
- 2015(25312)
- 2014(25625)
- 2013(24978)
- 2012(22812)
- 2011(20482)
- 2010(20390)
- 2009(18338)
- 2008(17801)
- 2007(15511)
- 2006(13611)
- 2005(12099)
- 学科
- 济(86404)
- 经济(86283)
- 管理(66512)
- 业(61229)
- 企(52409)
- 企业(52409)
- 方法(37023)
- 数学(31572)
- 数学方法(31239)
- 财(23266)
- 农(22577)
- 中国(22307)
- 业经(21626)
- 制(20346)
- 地方(17906)
- 学(17115)
- 理论(16457)
- 技术(15900)
- 体(15047)
- 务(14603)
- 财务(14536)
- 农业(14532)
- 财务管理(14507)
- 贸(14310)
- 贸易(14304)
- 易(13871)
- 产业(13790)
- 企业财务(13765)
- 和(13748)
- 环境(13739)
- 机构
- 学院(311697)
- 大学(305262)
- 管理(122547)
- 济(121470)
- 经济(118749)
- 理学(106031)
- 理学院(104888)
- 管理学(103245)
- 管理学院(102675)
- 研究(100131)
- 中国(72454)
- 京(65211)
- 科学(60487)
- 财(57359)
- 所(49169)
- 江(45968)
- 财经(45493)
- 农(45277)
- 中心(44630)
- 研究所(44480)
- 业大(44066)
- 经(41188)
- 北京(41103)
- 范(40890)
- 师范(40556)
- 技术(37452)
- 州(37429)
- 院(36493)
- 经济学(36191)
- 农业(35081)
- 基金
- 项目(211287)
- 科学(166541)
- 研究(161300)
- 基金(150397)
- 家(128975)
- 国家(127862)
- 科学基金(110691)
- 社会(99434)
- 社会科(94167)
- 社会科学(94145)
- 省(85043)
- 基金项目(80429)
- 教育(76084)
- 自然(70430)
- 划(70256)
- 自然科(68709)
- 自然科学(68697)
- 编号(68258)
- 自然科学基金(67460)
- 资助(61419)
- 成果(55412)
- 课题(47953)
- 重点(47313)
- 部(46633)
- 发(45593)
- 创(44823)
- 制(42485)
- 创新(41620)
- 项目编号(41587)
- 教育部(40579)
- 期刊
- 济(134781)
- 经济(134781)
- 研究(92424)
- 中国(61203)
- 管理(45745)
- 学报(44554)
- 教育(44081)
- 财(43889)
- 科学(41649)
- 农(41564)
- 大学(34511)
- 学学(32224)
- 技术(30845)
- 农业(28703)
- 融(25112)
- 金融(25112)
- 业经(22708)
- 财经(22215)
- 经济研究(20883)
- 经(18965)
- 问题(17590)
- 职业(15740)
- 图书(15695)
- 理论(15325)
- 科技(14979)
- 技术经济(14439)
- 业(14189)
- 现代(14080)
- 坛(14049)
- 论坛(14049)
共检索到451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松林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形态,而政府、企业、行业、高职院校各成体系,导致各主体无法有效沟通,高职院校专业调整滞后产业发展,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养构成与产业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需要跳出教育系统,把专业调整置于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需求、人的社会需求和人的自身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建立政府决策协调、劳动力供求、技术研发和信息共建共享互联机制,促进各主体互相联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促进专业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专业调整 产业升级 产业转型 机制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琦
产业转型升级是当下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宏大背景,产业转型升级包含产业链升级和产业创新两方面,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迭代性特征,要求高职院校专业调整需依照动态性、超前性和精准性原则。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内容包含对专业定位、专业内容、专业规模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为顺利实施专业调整,需要对调整机制进行科学的设计,包括需求调研、标准预警、专业更新和结构调整四个方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张建平
高职院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解决目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弊端,促进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缓解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应遵循适应性、前瞻性、特色发展、整体优化、校企合作等原则;专业动态调整的策略有扩大大类招生改革,增设、淘汰、改造专业等;其运行模式有宏观指导机制、咨询参谋机制、具体执行机制、监督反馈机制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 动态调整 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清 易飚
"十二五"时期,苏州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初步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专业门类不全、专业设置趋同、与产业发展紧密程度不高等问题。根据对苏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要与苏州市的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苏州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设置一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特点的专业,主动建立专业设置的预测系统,注重优化专业结构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相统一。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产业转型升级 苏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向杰
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院校专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数据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从分析经济产业结构如何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逻辑入手,利用大数据分析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构建专业调整的框架体系,建立产业结构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专业理论体系变革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增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协同性,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大数据 产业 高职院校专业 动态调整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北伟 贾新华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和互动关系。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院校间办学水平状态不相同、院校定位不准确等多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良性互动还未形成,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广东省为例,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逻辑,形成有效的专业设置审核机制、实时的动态预警调整机制等,对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国华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以上海市高职院校为例,在分析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影响的基础上,讨论了上海市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适应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要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从纯竞技项目内容教学转变为以职业体能为主的职业体育教学,要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岗位特殊需求以及依据《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的目标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赵锋 林韶春 陈凯 陈咏 买琳燕
本文提出专业结构优化和动态调整机制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鉴于行政强制性专业调整存在诸多弊端,建议构建基于分类发展及差异化财政投入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基于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发展战略、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办学效益,将专业分为重点发展专业、常态发展专业和限制发展专业。对不同类别专业给予差异化财政投入,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推动职业院校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同时,专业类别不搞终身制,而是基于其发展状况作动态调整。由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基纯
专业是连接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桥梁与纽带,是人才类型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契合程度的"晴雨表"。文章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域及各城市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及特征,重点分析了产业升级背景下珠三角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政校行企联动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区域产业结构及升级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坚持错位发展打造地方特色专业群等优化专业设置的具体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小娟
我国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之间错位,与高职院校、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未理顺密切相关。要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重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中高职院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由直接主导者向宏观管理者与制度监督者转变;高职院校要健全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调整机制;市场则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引导作用,从而构建起多方参与、市场引导、学校自主、政府调控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桑雷 尹玉珍 马蕾
在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高职教育地方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产业转型有效服务的关键。高职院校按照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特点,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专业结构 调整 优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濯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贪大求全、唯招生论、唯就业论、缺乏市场意识,原因是对专业设置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厘清专业设置的市场化与计划性、细分化与综合性、周期性与灵活性、专业沿袭与发展是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基础。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有效策略是从专业建设和发展角度出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围绕主干专业构建专业群;跟踪专业发展,建立专业评估制度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 动态调整机制 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俊荣
集群效率与企业间信任密切相关。关系型信任是我国集群发展初期的推动器,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与技术高度不确定环境下也是造成集群"低端锁定"的成因。突破锁定的路径是制度型信任的建立,而制度型信任的建立须依靠完善的产权制度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为参与博弈的主体提供多次博弈的机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桑雷
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研究时间、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对策类别五个维度,对2000~2015年关于产业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和编码,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国内学界偏重于结合某一区域的整体实证研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影响研究、适应性研究、原则研究、差异研究和对策研究。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之于区域产业转型的适应性"度"的把握鲜有涉及;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转型的相关性分析局限于对两者的直接比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中职、应用型本科的衔接研究有待加强。
关键词:
产业转型 高职院校 专业结构 元分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方红
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职院校专业与课程改革,是时代之需、人才培养之需。教育现代化需要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型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均需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面对数字化转型机遇,高职院校的专业与课程改革需契合产业需求,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协同教研,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适时引进数字化技术课程,遵循数字化个性需求,借助数字化改革开拓专业布局新局面,确保持续提升专业教师数字素养,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字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专业建设 课程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