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7)
2023(4016)
2022(2946)
2021(2517)
2020(2148)
2019(4918)
2018(4700)
2017(10208)
2016(5443)
2015(5971)
2014(5960)
2013(6143)
2012(5756)
2011(5099)
2010(4997)
2009(4499)
2008(4315)
2007(3900)
2006(3360)
2005(3102)
作者
(14830)
(12332)
(12213)
(11900)
(7592)
(5839)
(5676)
(4763)
(4588)
(4440)
(4317)
(4050)
(3998)
(3983)
(3882)
(3825)
(3821)
(3511)
(3450)
(3420)
(3181)
(3046)
(2951)
(2870)
(2863)
(2781)
(2710)
(2564)
(2470)
(2445)
学科
(30475)
经济(30457)
(17296)
管理(13115)
(12514)
企业(12514)
方法(11395)
数学(10112)
数学方法(10066)
(9727)
产业(9509)
(9118)
中国(9047)
业经(8339)
收入(8107)
地方(7462)
结构(6767)
农业(6747)
(5557)
技术(4801)
地方经济(4799)
国民(4763)
(4533)
国民收入(4445)
(4250)
财富(4250)
(4155)
体制(3915)
产业结构(3784)
(3771)
机构
学院(79391)
大学(77225)
(41285)
经济(40771)
管理(30936)
研究(27797)
理学(27109)
理学院(26861)
管理学(26561)
管理学院(26416)
中国(19633)
(17005)
(15951)
科学(15126)
经济学(14200)
财经(13618)
(13468)
经济学院(12959)
(12361)
研究所(12222)
中心(11704)
(11560)
(11435)
业大(10368)
(10105)
财经大学(10071)
北京(9994)
(9562)
师范(9467)
经济管理(9166)
基金
项目(54079)
科学(43924)
研究(40906)
基金(40070)
(34188)
国家(33923)
科学基金(29687)
社会(28694)
社会科(27463)
社会科学(27456)
(21554)
基金项目(21051)
教育(17710)
(17281)
自然(16975)
自然科(16583)
自然科学(16579)
自然科学基金(16335)
资助(16187)
编号(15437)
(13688)
国家社会(12581)
重点(12297)
(12160)
成果(11904)
(11785)
发展(11737)
(11586)
课题(10970)
创新(10948)
期刊
(44752)
经济(44752)
研究(24492)
中国(14128)
(12425)
管理(11924)
(10477)
科学(10469)
学报(9722)
经济研究(8184)
大学(8000)
业经(7988)
学学(7727)
财经(7255)
农业(7118)
技术(6777)
(6561)
问题(6392)
(6036)
金融(6036)
教育(5655)
技术经济(4858)
商业(4712)
统计(4360)
经济问题(4286)
(4058)
(4037)
现代(3962)
世界(3881)
经济管理(3760)
共检索到114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锦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非农就业的行业分布和收入增长1995—2013年期间四个时间点上的情况,用布朗分解方法分析了收入增长的原因,重点考察了行业分布变化所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劳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收入机制的完善,低技能劳动力的大量供给使中国产业结构向低技能低收入的方向倾斜发展,这不利于整体收入的增长和分配。近年来产业转型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开始加强,这会成为新时期中国劳动收入的新增长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锦  李曦晨  
研究目标:分析我国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和技能结构的匹配变化,检验产业转型的就业影响趋势。研究方法:采用OLS模型分析宏观数据、Probit模型分析微观数据考察行业投资的就业需求变化以及时期间、地区间差异,并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深化破坏低技能岗位,其破坏速度是对高技能岗位创造速度的二倍,这种影响在2008年后才清晰地表现出来;制造业经历了低技能劳动力依赖到资本替代就业,再到替代速度放缓的过程,东部地区制造业发展和转型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对就业的创造能力近年来持续下降,且不同行业的就业技能需求有显著差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是吸纳制造业转移出的劳动力的主要部门,其就业吸纳速度与制造业的资本替代就业速度基本相当。研究创新:跨时期分析了就业结构和技能需求在各行业的发展变化,综合考察了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就业结构转型。研究价值:为应对产业转型中的就业问题提供经验依据,也为下一步考察新时期人工智能发展等因素的就业影响提供基本事实。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敏  
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定性、定量研究产业结构对人口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的影响。首先,分析产业结构对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影响;其次,分析产业结构对不同学历水平、技能群体的影响,通过对各工业部门的划分,分析了各工业部门之间的经济差距,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的经济差距。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了不同的行业特征对农民工收入水平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琳  李全生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天津市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彩玲  
辽宁就业结构调整对策●李樱木大张彩玲一、当前就业压力所提出的问题辽宁是我国计划体制最早实施、贯彻最彻底的地区之一,强大的体制惯性使其向市场转轨也必然最为艰辛和困难。这也正注定了“九五”开局辽宁要承受国民经济跨世纪发展过程中所有重大战略难题集于一身的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明明  陈丹  
一、文献综述自我国改革开放后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至今,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研究文献硕果颇丰。但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就业结构的研究,多以某省或地区为例展开,如吴江、封晓庆(2006)以四川省,徐向龙(2009)以广东省,常丽(2010)以辽宁省,史常亮(2010)及杨秋明、姜海荣等(2013)以江苏省,李琳、阳吉运等(2010)以湖南省,王姝、管超等(2011)以陕西省,吴江、祝云等(2007)以成渝经济区,穆怀中、闫琳琳(2009)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明  霍晓荣  胡晓坤  
本文根据四川省1990—2014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发展状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存在产业构成不合理和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四川省自身的特点,提出改善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增加就业人口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孟欣,王俊霞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明  霍晓荣  胡晓坤  
本文根据四川省1990—2014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发展状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存在产业构成不合理和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四川省自身的特点,提出改善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增加就业人口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杜瑛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源需求等因素对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从国际视野考察的视角揭示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群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人力资源就业结构演变的良性互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人力资源就业结构协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审视,并提出未来科类结构发展的政策导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杜瑛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源需求等因素对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从国际视野考察的视角揭示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群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人力资源就业结构演变的良性互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人力资源就业结构协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审视,并提出未来科类结构发展的政策导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爱文  
就业结构调整及对特殊就业群体的影响王爱文一、中国就业结构的调整趋势与不同行业工资水平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和工资水平的增长是建国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就业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在不同程度上校正了改革以前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大学生就业难表现出一种长期性和持续性的态势;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就业难是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究其原因,虽然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很大关系,但更与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偏低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以及新一轮的产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战略性重组,促使我国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达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必然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有助于拓展大学生就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娟  李文辉  
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不同的产业结构导致不同的劳动生产率,由此导致不同的收入分配格局。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收入的来源以及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路径,以此构建了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论显示,现阶段应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改善生产条件为手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此形成更多可以用于分配的经济剩余,进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