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6)
- 2023(9110)
- 2022(7944)
- 2021(7044)
- 2020(6200)
- 2019(14261)
- 2018(13885)
- 2017(27644)
- 2016(14862)
- 2015(17009)
- 2014(17140)
- 2013(17266)
- 2012(16642)
- 2011(15346)
- 2010(15545)
- 2009(14597)
- 2008(14295)
- 2007(13186)
- 2006(11610)
- 2005(10556)
- 学科
- 济(90325)
- 经济(90254)
- 管理(41164)
- 业(38447)
- 方法(33606)
- 企(30303)
- 企业(30303)
- 数学(29647)
- 数学方法(29474)
- 地方(22749)
- 农(19124)
- 中国(18322)
- 业经(17065)
- 财(16295)
- 学(15853)
- 地方经济(14999)
- 制(13067)
- 农业(12851)
- 产业(12533)
- 贸(12362)
- 贸易(12358)
- 易(11854)
- 和(11179)
- 环境(10902)
- 融(10741)
- 金融(10739)
- 银(10279)
- 银行(10258)
- 体(9954)
- 行(9819)
- 机构
- 学院(228873)
- 大学(228479)
- 济(110223)
- 经济(108227)
- 管理(87620)
- 研究(81311)
- 理学(75254)
- 理学院(74422)
- 管理学(73359)
- 管理学院(72919)
- 中国(60102)
- 京(47267)
- 科学(47079)
- 财(47041)
- 所(41753)
- 研究所(37689)
- 财经(37552)
- 农(37251)
- 中心(36566)
- 经济学(35417)
- 江(34632)
- 经(33838)
- 业大(31943)
- 经济学院(31815)
- 北京(29925)
- 农业(29256)
- 范(28662)
- 师范(28415)
- 院(28120)
- 财经大学(27478)
- 基金
- 项目(145633)
- 科学(115107)
- 研究(107125)
- 基金(106127)
- 家(91329)
- 国家(90620)
- 科学基金(77591)
- 社会(70454)
- 社会科(66945)
- 社会科学(66926)
- 省(57073)
- 基金项目(56494)
- 教育(47898)
- 自然(47851)
- 划(47224)
- 自然科(46733)
- 自然科学(46718)
- 自然科学基金(45924)
- 资助(43430)
- 编号(42605)
- 成果(34636)
- 发(33930)
- 部(32820)
- 重点(32788)
- 创(30133)
- 国家社会(29379)
- 课题(29274)
- 教育部(28305)
- 创新(28242)
- 发展(28133)
- 期刊
- 济(127734)
- 经济(127734)
- 研究(70459)
- 中国(41586)
- 财(36601)
- 农(33696)
- 学报(32304)
- 管理(31877)
- 科学(31077)
- 大学(24386)
- 学学(23252)
- 农业(22491)
- 经济研究(21701)
- 融(20288)
- 金融(20288)
- 技术(20080)
- 财经(19912)
- 业经(19167)
- 教育(17460)
- 经(17337)
- 问题(16919)
- 技术经济(14265)
- 贸(12791)
- 统计(12715)
- 商业(12126)
- 业(12023)
- 世界(11698)
- 策(11301)
- 经济问题(10997)
- 理论(10733)
共检索到344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晔 刘志彪
已有文献对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解释,主要集中于行政性分权和财政包干制对选择产业投资方向的影响上。本文在地方政府官员晋升博弈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心理变量,建立了一个基于古诺-纳什均衡的羊群模型,证明了在地方官员业绩比较的收益结构和风险规避倾向的条件下,如果博弈一方对某一产业投资价值的主观评价发生改变,或是某一产业的投资回报发生相对变化,将不仅引起自身产业投资额的改变,还会导致另一方同样反应和彼此的模仿投资行为,最终导致博弈双方的产业投资结构趋同。因此中国目前存在的地方政府官员的经济业绩竞争制和风险规避倾向,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根本原因。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梁飞媛
会计标准国际趋同的实质是各国的利益协调。在从制度成本和经济后果两个方面对会计标准国际趋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会计标准国际趋同的进程和方法。
关键词:
会计标准 国际趋同 经济学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克明 王平杰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逐渐降低,而农民工工资逐渐上升,二者呈现趋同现象。从劳动力供求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视角来看,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大于需求,而农民工需求增长大于供给,二是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缩小。工资趋同现象并不意味着个人投资大学教育的非理性,因为大学毕业生能够比农民工获得更多的非经济收益和更好的职业发展,个人不应因工资趋同现象而放弃接受大学教育。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农民工 工资趋同 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克明 王平杰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逐渐降低,而农民工工资逐渐上升,二者呈现趋同现象。文章从劳动力供求和人力资本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大于需求,而农民工需求增长大于供给;二是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缩小。文章指出工资趋同现象并不意味着个人投资大学教育的非理性,因为大学毕业生能够比农民工获得更多的非经济收益和更好的职业发展,个人不应因工资趋同现象放弃接受大学教育。提高大学毕业生工资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章尺木 李明
本文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分析在产业结构趋同条件下各地选择地方保护与合作的经济效果。结果发现:各省产业结构趋同并不必然导致地方保护。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各地政府如果放弃地方保护政策而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则不仅能提高自身利益获得更高的产出水平,而且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本地产品的单位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而改善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最后,论文给出了模型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地方保护 产业结构 趋同 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广珍 彭坤
本文在对地方官员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官员行为的多个方面,即财政分权、政治晋升和腐败,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我们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官员行为(主要是努力和腐败)的影响,并得到了相关命题。与那些只研究一方面因素对地方官员行为影响的文献相比,利用我们的框架得到的结论更加全面。
关键词:
政治晋升 财政分权 腐败 经济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燕武 王俊海
首先利用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理论框架,揭示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单一的中央政府依托相对绩效考核的晋升激励假设下,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会采取模仿战略来最大化自身利益,进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而放松假设后,地方政府的行为将出现分化。接下来,本文根据1999—2007年中国省际间工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变动情况,对理论推导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近年来导致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的关键因素并非地区间相对绩效竞争的结果,而是由GDP增长率等绝对绩效指标带来的晋升激励扭曲。此外,地方政府追求财政收益控制权的行为,将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文举 范合君
历史上我国各个省份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传统产业结构出现了趋同。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结构趋同现象。但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不同。本文从政治晋升的角度,用博弈论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地区间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经济机理分析,指出在政治晋升的驱动下,传统产业在地区间的分工协调会出现失灵,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很难纠正;新兴产业由于存在模仿的后发优势,各地会一哄而上,导致新兴产业的趋同。但是产业结构趋同也并不是没有好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趋同对经济增长存在正面影响。
关键词:
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协调失灵 模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林针 钟钰 普蓂喆
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还要激发地方政府稳粮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取得重大成就,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主政官员的贯彻落实。通过官员激励,确保中央与地方在粮食治理上目标一致,是政策落实的重要方面,但鲜有研究关注。以晋升锦标赛理论为基础,利用2003—2019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官员晋升模型,从官员激励角度分析提高地方政府稳粮积极性的路径,考察粮食生产绩效是否是官员晋升的要素之一。结果显示,粮食生产绩效利于主产区官员晋升,而对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和全样本的官员晋升作用不显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也验证了这一结论。证实在粮食生产“主战场”的主产区,地方官员稳粮晋升通道已建立,晋升锦标赛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机制。未来应优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系,提高官员在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激励精准度和针对性;强化地方粮食安全考核结果运用,提高粮食安全官员激励强度;增强地方党政官员的稳粮责任意识,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田伟 田红云
本文以地方官员是"理性经济人"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将现有政治晋升机制中的"相对绩效考核"方式体现于官员的效用函数,从而考察了晋升博弈中的地方官员之所以存在行为差别的原因,为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了一个并非仅仅基于经济因素的解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现有的晋升机制下,发达地区地方官员会(较不发达地区地方官员而言)更多地对地区经济增长伸出"援助之手",这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容易引发官员出现不良行为,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发散"的恶性循环;第二,中央政府旨在推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政策有利于官员行为的"趋同",但中央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大,却有可能加剧官员行为的"发散";第三,在晋升博弈中,随着市...
关键词:
官员行为 政治晋升 地区差距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焱 李开颜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探究了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对于地方官员经济行为的影响。具体考察了中央降低GDP激励强度与加强债务审计问责力度这两项改革会如何影响地方官员的负债规模与公共品投资。研究发现,当中央降低GDP激励强度时,地方官员会减少地方性债务,减少经济型公共品提供,而民生型公共品的提供不受影响;当加强债务审计问责力度时,地方债务、经济型公共品与民生型公共品的供给都会减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得文 陶良虎
考虑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和空间效应是分析我国区域经济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SUR模型衡量了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点,运用修正后的G统计量和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并通过分解空间结构矩阵分析了不同区域间的空间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空间存在着显著的中心、次级和外围空间俱乐部趋同效应,各趋同俱乐部之间存在着不同水平的空间依赖关系,中心区域和次级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比较突出,外围区域市场区效应影响有限,次级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以负作用为主。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区域发展中的空间效应,尤其是对于次级区域和外围区域而言,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关键词:
趋同性 空间效应 效应分解 SUR模型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贤彬 徐现祥 李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省长、省委书记更替成为一种常态,现有文献忽视了其对辖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在理论上,我们讨论了多种地方官员更替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机制,强调省长、省委书记更替会对辖区经济增长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在实证上,我们采用1979—2006年间我国29个省区的官员更替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省长省委书记更替对辖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因地方官员更替频率、更替的地方官员的年龄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地方官员更替主要影响辖区的短期经济增长波动,并非长期经济增长趋势。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增进对如何现实省区经济平稳增长的理解。
关键词:
地方官员更替 经济增长 政治晋升激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红
当前,城市非理性扩张、房价不断攀升、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土地市场行为。文章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征购、出让定价、实物地租转嫁以及协议出让等行为,指出中央——地方的财政竞争以及地区之间的平行竞争是其深层次的制度根源,而中国土地制度的产权缺陷决定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事实垄断"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因此,规避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土地市场的监管职能,深化土地市场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尹振东 桂林
2003年以来中国出现信访高峰,研究信访问题对建立和谐社会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契约理论的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把信访中的上访看作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一种问责机制,上访后中央通过追究地方官员的责任,可以约束地方官员行为,激励地方官员更努力地为当地居民服务。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应当适度,太严厉的问责反而可能强化地方截访,结果会降低地方官员的努力水平。上访给中央带来的成本越大,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越严厉。根据模型推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网络社会的崛起,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将逐渐加强。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中央打击地方截访等方面的含义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访 上访 截访 地方官员 问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