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1)
- 2023(11718)
- 2022(10011)
- 2021(9418)
- 2020(7878)
- 2019(17848)
- 2018(17551)
- 2017(34956)
- 2016(18537)
- 2015(20366)
- 2014(20066)
- 2013(19652)
- 2012(17906)
- 2011(15844)
- 2010(15638)
- 2009(13912)
- 2008(13243)
- 2007(11430)
- 2006(9626)
- 2005(8212)
- 学科
- 济(75917)
- 经济(75844)
- 管理(54155)
- 业(53533)
- 企(43714)
- 企业(43714)
- 方法(36168)
- 数学(32495)
- 数学方法(32029)
- 农(21372)
- 财(20977)
- 中国(18173)
- 业经(16918)
- 地方(15252)
- 贸(13963)
- 贸易(13960)
- 制(13894)
- 农业(13880)
- 易(13622)
- 务(13147)
- 财务(13104)
- 财务管理(13078)
- 技术(12960)
- 学(12744)
- 企业财务(12501)
- 产业(12034)
- 策(11788)
- 银(11416)
- 银行(11406)
- 环境(10895)
- 机构
- 学院(250741)
- 大学(247555)
- 济(108559)
- 经济(106568)
- 管理(102503)
- 理学(89597)
- 理学院(88740)
- 管理学(87183)
- 管理学院(86698)
- 研究(80241)
- 中国(60376)
- 财(49810)
- 京(49599)
- 科学(47082)
- 财经(39941)
- 中心(38818)
- 农(38454)
- 所(38058)
- 经(36527)
- 江(36508)
- 业大(36046)
- 研究所(34598)
- 经济学(33629)
- 范(30715)
- 经济学院(30576)
- 师范(30413)
- 北京(30152)
- 农业(30050)
- 院(30042)
- 财经大学(29964)
- 基金
- 项目(177076)
- 科学(142032)
- 基金(131001)
- 研究(130265)
- 家(113473)
- 国家(112585)
- 科学基金(98564)
- 社会(84542)
- 社会科(80483)
- 社会科学(80468)
- 省(69059)
- 基金项目(68967)
- 自然(63918)
- 自然科(62492)
- 自然科学(62476)
- 自然科学基金(61376)
- 教育(60010)
- 划(58022)
- 资助(53744)
- 编号(51604)
- 成果(40351)
- 部(39975)
- 重点(39562)
- 发(38933)
- 创(37759)
- 国家社会(35576)
- 创新(35272)
- 课题(35230)
- 教育部(34747)
- 科研(34294)
- 期刊
- 济(111042)
- 经济(111042)
- 研究(69926)
- 中国(42698)
- 财(38376)
- 管理(37864)
- 学报(34562)
- 农(33944)
- 科学(33759)
- 大学(27570)
- 学学(26348)
- 融(23809)
- 金融(23809)
- 农业(23383)
- 技术(23275)
- 教育(23098)
- 业经(19387)
- 财经(19116)
- 经济研究(18618)
- 经(16550)
- 问题(14810)
- 统计(12835)
- 技术经济(12749)
- 策(11967)
- 业(11932)
- 贸(11841)
- 理论(11504)
- 科技(11413)
- 商业(11271)
- 现代(10990)
共检索到354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师奕 王光 邵宇佳
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财政补贴体系需要对现有补贴政策进行有效性评估。本文尝试提供一个一般性的分析思路与框架,并以当前光伏产业补贴政策为例评估其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政府与市场”“政策成本与政策收益”两个原则,光伏补贴政策较好地匹配了该产业发展的周期性特征与阶段性需求,基本实现了光伏产业扶持目标,考虑到补贴政策外溢性影响,从光伏产业获得的全球竞争优势与利得看,开放经济环境下光伏产业补贴政策依然是有效的。针对当下全球高度关注的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补贴问题,本文提出的补贴政策有效性分析框架具有普适性。
关键词:
补贴政策 光伏产业 有效性评估 外溢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郁建兴 王茵
产业政策是否有效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文章选取两家光伏企业作为案例,通过考察财政补贴政策对光伏企业的投融资、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等三方面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辨析光伏产业财政补贴政策的有效性。案例研究表明,政府对生产投资的过度鼓励并未"瞄准"培养与提升企业自生能力的目标;基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化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光伏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政府在提供市场运行制度、弥补市场失灵与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还缺乏足够的能力,对自身权力约束的制度基础和政府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以上因素制约了补贴政策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应通过体制改革将政府经济职能规限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提高政府施政能力;培育市场中介并提供制度化的公共服务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施必要的规制手段,同时进行能源价格机制以及电力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保障光伏电力的优先生产与消费权。
关键词:
光伏产业 财政补贴 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郁建兴 王茵
产业政策是否有效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文章选取两家光伏企业作为案例,通过考察财政补贴政策对光伏企业的投融资、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等三方面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辨析光伏产业财政补贴政策的有效性。案例研究表明,政府对生产投资的过度鼓励并未"瞄准"培养与提升企业自生能力的目标;基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化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光伏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政府在提供市场运行制度、弥补市场失灵与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还缺乏足够的能力,对自身权力约束的制度基础和政府管理体制还不
关键词:
光伏产业 财政补贴 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阎晓莹
本文以光伏电池行业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建立了包括产业的健康程度、发展潜力、国内需求度和国际化程度的产业发展系统,并加入全球性外部冲击和针对性外部冲击以考察产业政策的扶持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产业规模政策还是产业创新政策,都没有得到产业健康发展和产业潜力正常发挥的理想结果,"消费红利"的被迫国际化,造成产业发展受制于国际市场,背离培育该产业的初衷。因此,在以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补全供需关系、刺激市场需求,使产业市场能够在政策"离场"后持续健康地发展,才是正确的政策着力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阎晓莹
本文以光伏电池行业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建立了包括产业的健康程度、发展潜力、国内需求度和国际化程度的产业发展系统,并加入全球性外部冲击和针对性外部冲击以考察产业政策的扶持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产业规模政策还是产业创新政策,都没有得到产业健康发展和产业潜力正常发挥的理想结果,"消费红利"的被迫国际化,造成产业发展受制于国际市场,背离培育该产业的初衷。因此,在以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补全供需关系、刺激市场需求,使产业市场能够在政策"离场"后持续健康地发展,才是正确的政策着力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帮俊 喻攀
为评估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效力和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收集了2010—2020年间颁布的光伏产业政策文件,建立量化评估模型,测算出各年度的政策效力,评估得出了不同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光伏产业政策数量与政策整体效力演变趋势基本一致但波动较大,而年均效力波动偏小;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量化得分较高,但政策力度得分偏低,从而导致政策年均效力难以提升;三类政策都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效应,与环境型政策相比,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实施效果欠佳,需要在政策的未来制定过程中进一步加以完善。研究结论对于光伏产业政策制定和完善,进而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光伏产业政策 政策效力 政策效果 评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叶飞洋 贾凡胜
2012-2013年,为了应对中国光伏产业内外交困的局面,连续两届政府均制定了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合理性却存在很多争议。这些政策是否有效?本文选取A股光伏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考察政策出台前后相关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从这一角度检验政策的效果。研究发现,市场对不同政策的反应并不相同;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与作用机理,并以相应的行业数据做了进一步证明。
关键词:
光伏产业 政策扶持 事件研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宏伟 朱雪婷 殷晨曦
研究目标:分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评估电价补贴政策对光伏产业链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纯手工收集的电价补贴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借鉴portfolio sort思想的统计检验思路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电价补贴显著提高了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规模、创新产出和市场竞争能力;对下游非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创新产出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下游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研究创新:首次利用电价补贴翔实的企业数据,基于微观考察和产业链分析双重视角进行定量研究;从补贴政策设计的一般性视角出发,对电价补贴真正退坡的条件和新兴产业政策适用的阶段性进行深入讨论。研究价值:为研究电价补贴政策的影响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是现有电价补贴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补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镧
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文本演变进行梳理,从政策制定、执行和结果角度,对产业政策的目标设定、措施安排、预期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假设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按照政策制定的适当性、公正性、充分性,政策执行的坚定性、创造性、整体性,政策结果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创新绩效作为评价标准建立省域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模型并设计指标体系,研究得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总体有效性的结论,并通过部分定量数据的量化解释,印证评估结论,从而提出进一步提高该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云珠
“双碳”目标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宏观战略的提出,对光伏产业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技术创新是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文章基于山西光伏产业及技术创新发展现状,针对光伏技术创新中问题短板,提出加强光伏前沿技术布局、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支撑等加速推进光伏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以助推山西能源转型、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亚楠 顾江
该文阐述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存在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的矛盾、市场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产品生产方式与市场组织方式的矛盾。基于产业政策有效性的视角,分析论证了由于政策的片面性、政策的错配和政策错位导致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供求矛盾。并提出构建兼顾文化产品和服务供求双方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构建有序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是解决市场供求矛盾的有效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亚楠 顾江
该文阐述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存在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的矛盾、市场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产品生产方式与市场组织方式的矛盾。基于产业政策有效性的视角,分析论证了由于政策的片面性、政策的错配和政策错位导致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供求矛盾。并提出构建兼顾文化产品和服务供求双方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构建有序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是解决市场供求矛盾的有效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振中 吴斌
基于博弈的视角,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研发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政府能够识别企业研发行为"真伪"的甄别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研发活动的成本,起到激励企业投资于研发活动的效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伪研发"行为的稽查和处罚力度,以提高政府研发补贴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研发投入 甄别机制 政府研发补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曦 李丽玲 王茜
作为中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创新,定向降准首次将结构性调整功能赋予货币政策,然而目前仍缺乏对其政策效果的研究。本文以汽车金融类定向降准政策为例,阐述其对汽车消费和汽车企业投资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依据标准的双重差分分析步骤,定量评估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对汽车企业营业收入和投资的作用效果,验证该政策的“消费剌激效应”和“投资刺激效应”。研究表明: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并未显著提高汽车企业的营业收入,但是刺激了汽车企业的投资;高投资机会企业和大企业的投资对定向降准政策的反应更加强烈,企业所有制特征不是政策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上结论意味着: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刺激了汽车供给却未能对汽车需求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强化了汽车行业的供求失衡,背离了中央银行刺激需求、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初衷。在未来,中央银行应更注重对降准对象内部运行的考察,改进政策操作方式,并结合监管手段改变金融机构的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机制,使得定向降准政策能够真正做到精准调控。
关键词:
定向降准 双重差分 汽车消费 投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曦 李丽玲 王茜
作为中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创新,定向降准首次将结构性调整功能赋予货币政策,然而目前仍缺乏对其政策效果的研究。本文以汽车金融类定向降准政策为例,阐述其对汽车消费和汽车企业投资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依据标准的双重差分分析步骤,定量评估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对汽车企业营业收入和投资的作用效果,验证该政策的"消费刺激效应"和"投资刺激效应"。研究表明:汽车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并未显著提高汽车企业的营业收入,但是刺激了汽车企业的投资;高投资机会企业和大企业的投资对定向降准政策的反应更加强烈,
关键词:
定向降准 双重差分 汽车消费 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