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0)
2023(12584)
2022(10307)
2021(9455)
2020(7472)
2019(16287)
2018(15784)
2017(30782)
2016(15917)
2015(17485)
2014(16620)
2013(16409)
2012(14565)
2011(12997)
2010(13174)
2009(12571)
2008(11326)
2007(10238)
2006(9242)
2005(8071)
作者
(41544)
(35041)
(34606)
(32848)
(21512)
(16563)
(15597)
(13443)
(13201)
(12202)
(11855)
(11504)
(10698)
(10631)
(10554)
(10503)
(10186)
(10181)
(9956)
(9921)
(8559)
(8499)
(8341)
(8076)
(8057)
(7893)
(7705)
(7523)
(7076)
(6827)
学科
(66655)
经济(66598)
(54091)
(47242)
管理(39246)
(32840)
企业(32840)
农业(31770)
(25792)
金融(25787)
中国(24111)
(23838)
银行(23834)
(23158)
业经(22338)
方法(21121)
地方(18417)
数学(18259)
数学方法(18052)
(17161)
(16330)
产业(12571)
(12043)
(12021)
贸易(12008)
(11727)
(11372)
技术(11274)
农业经济(11221)
中国金融(11108)
机构
学院(218263)
大学(206928)
(96261)
经济(94483)
管理(83773)
理学(72709)
理学院(72111)
管理学(71003)
管理学院(70633)
研究(70360)
中国(60774)
(51191)
(42158)
(40509)
科学(39573)
农业(38791)
中心(35993)
业大(35497)
财经(33565)
(33396)
(32745)
(30502)
研究所(30018)
经济学(29352)
经济学院(26749)
(26684)
(26667)
师范(26454)
经济管理(25812)
(24591)
基金
项目(147239)
科学(117321)
研究(115812)
基金(105499)
(89912)
国家(89004)
科学基金(77397)
社会(76330)
社会科(72136)
社会科学(72120)
(61062)
基金项目(55688)
教育(50681)
编号(49130)
(48279)
自然(45132)
自然科(44049)
自然科学(44043)
自然科学基金(43240)
资助(40538)
成果(38147)
(35743)
课题(33043)
重点(32850)
(32651)
(32140)
国家社会(31846)
(30781)
(30683)
创新(30268)
期刊
(112261)
经济(112261)
研究(61795)
(56432)
中国(44186)
农业(37734)
(36811)
金融(36811)
(30464)
科学(28467)
学报(28383)
管理(27264)
业经(26115)
大学(23358)
学学(22708)
教育(20303)
技术(18501)
(17345)
经济研究(16225)
问题(15789)
财经(15772)
农村(14783)
(14783)
农业经济(14410)
(13755)
世界(11901)
经济问题(11637)
(11491)
技术经济(10674)
现代(10619)
共检索到326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小凤  
产业融合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还处于初级融合阶段,尚无法完全实现“1+1+1> 3”的叠加效应。因此,如何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集聚度高的、共生性强的产业形态,对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涂圣伟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涂圣伟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显著  
文章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正向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经过替换变量、调整样本、替换检验年份的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高创新能力以及高市场化程度省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融合是数字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的驱动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永蓉  
文章以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双重差分结果同样证实三产融合政策提出与规划实施有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从农村家庭异质性特征与不同收入层次群体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更有助于提升在“三大资本”处于劣势、低收入层次家庭的收入水平,间接缓解农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促使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得以改善。利用一系列收入不平等指标进行检验,亦证实了三产融合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据此,提出“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多措并举”优化三产融合环境、“双向嵌入”巩固三产融合致富成果等建议,以期为三产融合政策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岱宁  
文章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显著的“N”型非线性关系,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三产融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倒N”型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会受到相邻地区数字经济总体发展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永蓉  
文章以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双重差分结果同样证实三产融合政策提出与规划实施有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从农村家庭异质性特征与不同收入层次群体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更有助于提升在“三大资本”处于劣势、低收入层次家庭的收入水平,间接缓解农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促使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得以改善。利用一系列收入不平等指标进行检验,亦证实了三产融合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据此,提出“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多措并举”优化三产融合环境、“双向嵌入”巩固三产融合致富成果等建议,以期为三产融合政策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飞   贾士俊   王欣亮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基于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厘清产业融合影响农民增收的理论机制,进而以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政策表征农村产业融合,构造准自然实验,并以中国1 240个县域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田园综合体试点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显著增收且农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证明农村产业融合能带动低收入群体增收,进而促进共同富裕;(2)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结构优化是农村产业融合产生共同富裕效应的主渠道;(3)农旅融合较农工融合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不同群体收入水平在政策冲击后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4)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存在产业融合基础异质性:前期产业融合基础较弱的县域,在推进产业融合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表现出更强后发优势;强行政资源支持会增强农村产业融合的共同富裕提升效应。因此,应加大力度支持农旅融合型试点建设,优化低收入群体就业结构,依据区位与农民收入实际,选择性设立田园综合体试点,利用政策扶持推进产业融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翁贞林  鄢朝辉  谌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抓手。本文利用十八大以来的国家宏观统计数据,立足于农民农村发展的现实基础,重点分析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境,探讨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升,为推进农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认识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农业部门比较效益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收入地区差距扩大等困境。因此,提出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建议,以期各种政策工具相互衔接、协同发力,拓宽农民增收来源和提升农民增收能力,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翁贞林  鄢朝辉  谌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抓手。本文利用十八大以来的国家宏观统计数据,立足于农民农村发展的现实基础,重点分析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境,探讨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升,为推进农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认识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农业部门比较效益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收入地区差距扩大等困境。因此,提出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建议,以期各种政策工具相互衔接、协同发力,拓宽农民增收来源和提升农民增收能力,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庞舒雅   张晓林   张波  
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是关键。多年来,能源富集区为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能源富集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关系特殊,城乡融合难度大,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更显迫切。研究表明,能源富集区城镇建设与发展严重倚赖矿产资源,以城市为中心的单极空间发展模式并未根本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不均,应着力推进能源富集区城乡产业协同互补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公平分配,以期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杨晨  
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带来了新的动力。数字企业提供新型金融服务和传统金融企业提供数字创新服务是目前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的两类基本形式。基于普惠性和金融性的典型特点,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推动社会家庭财富结构“提低扩中”,也能够助力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应进一步规范农村金融领域的数字创新,引导农村地区的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进行“错位竞争”,鼓励数字金融企业在第三次分配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界定技术边界、强化信息安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志雄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看,共同富裕及其内涵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文化再到多维度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渐进性地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形成。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推进,以防止返贫致贫为前提,以缩小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进路。但也应看到,我国还面临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亟待构建、“先富”带“后富”的局限及农村集体经济弱化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构建和优化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夯实集体经济基础性地位、促进带动效果全面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   李敬   刘洋  
文章基于2019年我国23个省份1402个县(市、旗)的截面数据,利用多重中介模型和空间截面杜宾模型系统研究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与作用机理。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增长(即“富裕”)效应和分配(即“共同”)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其次,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推动县域共同富裕。最后,全国及三大地区层面的共同富裕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且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建生   亓子青   邱俊柯  
[目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方法]文章以4省4村为样本,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解析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效及其发展路径。[结果]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可分为基础型、链条延伸型、功能拓展型和多元复合型4种;多元复合型强村富民效果最好,其次为链条延伸型和功能拓展型,最后为基础型;不同模式的产业融合及发展路径也有所差异,但要致力于共同富裕的目标,核心要在产业融合中促进联农带农和发展集体经济。[结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基础型”应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链条延伸型”应通过技术投入、装备升级等举措实现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功能拓展型”应以“乡村旅游+”形式融合农业、文创、康养等产业,开发农业文化、生态、休憩功能;“多元复合型”重点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发挥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促进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