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0)
2023(13766)
2022(11610)
2021(10661)
2020(8906)
2019(19350)
2018(19057)
2017(36005)
2016(19107)
2015(21395)
2014(21088)
2013(20124)
2012(18132)
2011(16258)
2010(16469)
2009(15514)
2008(14197)
2007(12662)
2006(11303)
2005(9896)
作者
(53372)
(44278)
(43962)
(41550)
(27655)
(21127)
(20155)
(17028)
(16836)
(15743)
(15165)
(14765)
(14110)
(13797)
(13778)
(13556)
(13193)
(13073)
(12893)
(12511)
(11026)
(10729)
(10714)
(10095)
(10084)
(9799)
(9713)
(9643)
(8994)
(8882)
学科
(74250)
经济(74179)
管理(51430)
(46760)
(39033)
企业(39033)
方法(26598)
中国(26165)
(26115)
金融(26107)
(24238)
银行(24217)
地方(23886)
(23497)
(21341)
数学(20798)
数学方法(20506)
业经(20477)
(17421)
(16999)
理论(15656)
(15496)
农业(14668)
产业(13640)
(12647)
地方经济(11999)
环境(11809)
(11742)
贸易(11731)
技术(11561)
机构
学院(258615)
大学(250934)
(97589)
经济(95176)
管理(94390)
研究(86413)
理学(80335)
理学院(79349)
管理学(77730)
管理学院(77263)
中国(70748)
科学(55065)
(53598)
(45366)
(42906)
中心(41983)
(41847)
(40610)
研究所(39079)
(37113)
业大(37092)
师范(36640)
财经(35598)
(33788)
北京(33216)
农业(32876)
(32378)
(31885)
技术(30450)
经济学(29328)
基金
项目(176794)
科学(138612)
研究(132026)
基金(124207)
(108125)
国家(107178)
科学基金(91935)
社会(82653)
社会科(78426)
社会科学(78412)
(74013)
基金项目(66209)
(60502)
教育(59630)
自然(57730)
自然科(56335)
自然科学(56322)
自然科学基金(55267)
编号(55140)
资助(49697)
成果(43609)
(41424)
重点(40405)
课题(39156)
(37912)
(36126)
创新(35286)
国家社会(33684)
项目编号(33598)
发展(33343)
期刊
(113413)
经济(113413)
研究(72092)
中国(54621)
学报(38911)
(38735)
科学(36825)
管理(35626)
(34968)
(34189)
金融(34189)
教育(31233)
大学(29269)
学学(27571)
农业(26115)
技术(23826)
业经(21995)
经济研究(17623)
财经(16607)
(14590)
问题(14508)
(13811)
图书(12986)
商业(12492)
科技(12429)
资源(12341)
(12156)
(11570)
论坛(11570)
(11464)
共检索到391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建军  
本文以系统科学为指导,从品牌市场分析、品牌定位、品牌设计与开发、品牌营销、品牌管理五方面构建了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系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华  
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是促进民俗文化旅游这个新兴行业进步的关键,其核心价值通常从地区差异性、文化气质差异性以及服务特色三个层面来体现。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力推延安民俗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希望对延安民俗旅游品牌的打造贡献绵薄之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艳艳   叶紫青  
推动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对实现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提升发挥重要作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品牌塑造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为此,本文从地格理论的视角出发,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形象的地格因子进行归纳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旅游三力模型(RAC)筛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目的地品牌基因,并建立品牌基因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发现,“中国古都”“文化遗产”“华夏文脉”和“黄河文化”四大人文环境地格因子的品牌基因评价高于4分。这表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帮助河南成功塑造了“华夏文明之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为更好促进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从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品牌体系、提高品牌传播质效和深化“品牌IP”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康军标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所承受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从事外出旅游与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等,则能够有效减轻人们的一些压力。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兴起,尤其为乡村旅游业赢得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乡村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回归于乡村的田园风光,使每个人都融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以此满足游客身心愉悦的需求。民俗体育活动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富有乐趣,将乡村旅游融入民俗体育活动,既能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推进民俗体育的传承,具有一举二得之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铭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旅游业之间竞争也表现的日趋激烈。旅游目的地只有千方百计提高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份额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旅游目的旅游形象有极高的辨识度,也为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山西王家大院为例,对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旅游品牌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王家大院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存在品牌形象定位塑造不准确、品牌形象行为塑造不完善和品牌形象视觉塑造不到位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运用CIS理论提出传达品牌形象服务理念、完善品牌形象塑造行为和构建品牌形象视觉系统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景区旅游品牌形象,促进旅游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翁慧健  李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旅游事业因此得到蓬勃发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城市居民开始注重身心改善,为对抗慢性疾病,人们对绿地空间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在此需求下,森林公园作为重要空间之一,需积极开发生态体育旅游,为居民提供生态旅游以及体育健身场所,保障森林发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作用。文章结合由白翠玲著、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塑造研究》一书,简要分析了森林公园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森林公园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晓明  
在产业融合视域下,旅游与体育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紧密融合的现实需求,文章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融合的基础条件及其面临的制度、能力、需求以及中介服务等障碍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的推动,使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在资源、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对接,形成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三种有效路径。最后,文章基于政府管理层面和企业创新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贺新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处于从资源旅游到品牌旅游的转型期,旅游品牌已成为旅游企业竞争的利器。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游客出游是为了获得所期望的体验,因而游客体验成为旅游企业品牌塑造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塑造旅游品牌的动因,通过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回顾,给出了影响游客体验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以游客体验为核心旅游品牌塑造的实施方略,最后,为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塑造旅游品牌的旅游企业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旅游企业品牌塑造的实践提供指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尹宏  眭海霞  
文化体育旅游融合是产业融合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作为新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领域,文化体育旅游具有天然耦合性和产业关联性,兼具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有着相似的产品特性、价值取向和受众对象。从西部超大城市成都探寻文体旅产业融合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城市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融合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要从规制创新、资源耦合、资产通用、市场共享入手,优化协同推进的制度安排,强化体育资源的文旅延伸,促进场馆设施的复合利用,注重重大活动的综合统筹,形成以文化创意为引领、以体育赛事为助推、以旅游市场为载体的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飞  宋金平  马继刚  
在遗产旅游热潮迅速升温的背景下,在提出廊道遗产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廊道遗产旅游品牌价值、旅游品牌形成的动力机制、及其塑造过程中的关键维度和影响因子。研究廊道遗产旅游品牌区域营销的阻力和动力,总结出该营销与一般遗产旅游营销和普通商品营销的不同之处,并在区域营销组织、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三个方面提出廊道遗产旅游品牌区域营销建议,以期对廊道遗产旅游的发展能够有所贡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冰  余可  
体育旅游产业是一个交叉学科的名词,其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互联网+"时代对于体育和旅游产业这个"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基于互联网+视域从政府、市场、产品等几个方面,对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与旅游产业在未来会在渗透融合、重组融合和延伸融合三种途径下,逐步融合,并且"互联网+"为体育与旅游的跨界产业融合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冰  余可  
体育旅游产业是一个交叉学科的名词,其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互联网+"时代对于体育和旅游产业这个"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基于互联网+视域从政府、市场、产品等几个方面,对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与旅游产业在未来会在渗透融合、重组融合和延伸融合三种途径下,逐步融合,并且"互联网+"为体育与旅游的跨界产业融合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强  
文中运用框架结构理论,以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生态旅游区为例,从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定位、乡村生态旅游媒介的创建、乡村生态旅游品牌配套设施的营建以及拓宽乡村生态旅游品牌营销渠道4个方面,对大梨树生态旅游区旅游品牌形象塑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国内其他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提供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田云章  肖巧慧  
源于生态学的生态位理论引入品牌管理领域,开创了从生态角度认识品牌的新视角。本文选取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中的石门栈道风景区进行个案分析后认为,当多样的旅游资源共存于同一景区时,或同样的旅游资源共存于相邻景区时,极其容易导致单个景区的品牌生态位出现偏差,出现旅游品牌定位泛化、资源利用不足和品牌之间缺乏协同的状态。在全域旅游时代,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游客体验成为一种趋势。从品牌塑造过程看,景区建设需要重视旅游品牌生态位的调整,重新思考品牌定位、重塑品牌形象和提升品牌内涵;从品牌营销策略看,景区旅游品牌的打造需要重视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品牌形象特化、目标市场带动与品牌传播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炜  柳思维  
湘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湘西地区应紧扣地域文化的特质,打造出独具地域品牌魅力的地域品牌意象,从而进一步提升湘西旅游品牌的竞争力。文章试图从湘西的地域历史文化发展中,首先找出湘西旅游品牌意象的组成元素,再通过拟定一组地域意象主题,来构建旅游品牌意象的体系架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