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4)
2023(10011)
2022(8302)
2021(7589)
2020(5972)
2019(13201)
2018(12882)
2017(24019)
2016(12373)
2015(13614)
2014(12946)
2013(12449)
2012(11142)
2011(9837)
2010(10226)
2009(9784)
2008(8762)
2007(7625)
2006(6765)
2005(6174)
作者
(32395)
(26392)
(26390)
(25092)
(16692)
(12518)
(12099)
(10161)
(10100)
(9533)
(8907)
(8867)
(8438)
(8201)
(8110)
(8087)
(7806)
(7700)
(7582)
(7460)
(6651)
(6474)
(6191)
(6181)
(6057)
(5996)
(5765)
(5747)
(5420)
(5228)
学科
(49826)
经济(49772)
(33278)
管理(32560)
(28949)
企业(28949)
(25518)
金融(25517)
(22751)
银行(22748)
(22130)
中国(20576)
方法(17634)
业经(14820)
地方(14182)
数学(14107)
数学方法(13898)
(13791)
(13045)
(12954)
理论(11910)
产业(11499)
中国金融(11009)
农业(9529)
(8933)
财务(8912)
财务管理(8900)
(8854)
(8776)
贸易(8764)
机构
学院(165107)
大学(159858)
(69208)
经济(67686)
管理(60406)
研究(52519)
理学(51493)
理学院(51021)
管理学(50080)
管理学院(49807)
中国(46851)
(32990)
(32477)
科学(29403)
中心(26559)
财经(25914)
(24969)
(24516)
(23322)
经济学(22441)
研究所(21999)
(21651)
(21555)
(21438)
师范(21328)
北京(20308)
经济学院(20250)
业大(20243)
(19464)
财经大学(19318)
基金
项目(107729)
科学(85071)
研究(85016)
基金(75684)
(64015)
国家(63426)
科学基金(55379)
社会(54138)
社会科(51499)
社会科学(51489)
(45053)
基金项目(39300)
教育(39052)
编号(35861)
(35789)
自然(32339)
自然科(31578)
自然科学(31572)
自然科学基金(30978)
资助(30064)
成果(28560)
(25589)
课题(25424)
重点(24785)
(24352)
创新(22607)
(22497)
国家社会(22370)
项目编号(22299)
(22102)
期刊
(79278)
经济(79278)
研究(50839)
中国(34365)
(30283)
金融(30283)
(25465)
管理(24058)
教育(21874)
(21105)
学报(19672)
科学(19533)
技术(16089)
大学(15939)
学学(14956)
业经(14501)
农业(13965)
经济研究(13454)
财经(12851)
(11272)
问题(9693)
商业(8534)
职业(8285)
现代(7757)
(7752)
理论(7719)
技术经济(7476)
(7301)
论坛(7301)
科技(7233)
共检索到255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来武  
本文在分析产业融合的背景和动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六次产业划分理论,并指出六次产业划分重要的本质是一二三产的融合;随后分析了日本发展第六产业的实践和特点,以及我国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最后提出了以产业融合推进第六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增博  孙庆刚  阿依姆妮萨·阿卜杜外力  
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目前农业农村发展新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科学选择。文章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献回顾基础上,介绍了日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特点与政策措施,借鉴其优点,因地制宜推动我国农业三产融合在培育"新农人"、经营主体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突出农业农村发展的多功能性以及注重食品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参考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强  蒲晨曦  张晓飞  周宁  
产业融合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作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日本"六次产业化"的发展机制以及实施现状,在总结中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结论: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扶持力度;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本文针对日本六次产业存在的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资本和劳动力脱离农业等问题,结合了中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强  蒲晨曦  张晓飞  周宁  
产业融合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作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日本"六次产业化"的发展机制以及实施现状,在总结中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结论: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扶持力度;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本文针对日本六次产业存在的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资本和劳动力脱离农业等问题,结合了中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很多农民逐渐摆脱单纯依赖种地获取收入的生活,开始走土地流转和联合发展的路子,其中不乏三次产业融合互动的案例,如,既从事第一产业的种植养殖业,也从事第二产业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销售、旅游业。由于"1+2+3"等于6,"1×2×3"也等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金光春   刘子飞  
渔村产业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渔村现代化和渔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与中国渔村产业融合发展相似且取得良好成效的韩国作为分析对象,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韩国渔村六次产业化产生的背景、法律演进、政策措施及主要成效。在评估分析中国渔村产业融合化形势及障碍基础上,总结可借鉴的经验启示,主要包括制定系统性的科学扶持政策、强化渔村特色支持中心的作用、建立分阶段监督管理体系等,并提出打造渔村产业融合基础、构建渔村共同体主导的协作体系、研究和开发渔村特色资源、建立地区商业网络系统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潘薇薇  
在产业融合成为历史潮流之际,创业模式已经不同于传统产业时代。本文运用创业理论,对在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的创业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景师  范明明  
产业融合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出新要求,高职专业建设应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建设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群,以适应产业融合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专业群建设要围绕产业行业、岗位、师资等进行,同时整合课程资源和实训资源,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扩大学校自主权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陶长琪  齐亚伟  
本文从系统演化的动力学出发,研究融合背景下信息产业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在哈肯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信息产业融合创新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化方程,并以中国30个省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融合创新是信息产业结构演化的序参量,信息产业融合创新与产业结构协同发展,两者的协同作用促进信息产业的成长,但目前中国信息产业结构和产业融合都不存在着自增强的正反馈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铭雪  王恒  冯永忠  
[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究六次产业理论内涵,分析六次产业发展现状对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意义。[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和指标分析法,梳理中国六次产业的发展过程,综述前人研究并探讨六次产业形成的驱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以陕西省西乡县农业产业为例,探讨六次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六次产业理论提出产业提升模式建议。[结果]我国所提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与国外"六次产业"概念高度一致,但我国六次产业研究有待深入;六次产业驱动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产业提升为内因、国家政策起调控作用;通过对西乡县分析发现,该县区产业已高度融合,但同时还存在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发展建设缓慢、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其发展模式仍有待完善。[结论]六次产业的基本内涵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结合四、五产业综合发展。推动区域六次产业发展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乡村振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贾妍  
以《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为例,将理论教学内容切分成若干递阶阶段,结合企业实践岗位需求进行动态融合,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课程改革项目实证范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启慧  王伟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定程度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平台,但目前职业技能大赛中的校企合作存在合作企业以软件商为主、流于形式、缺乏持续性问题。从浙江省高职高专物流技能大赛的组织、大赛成果转化和实施两个方面,探讨校企合作的实践和发展,以促进技能大赛中校企合作的标准化、常态化、广泛化和有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丽英  
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呈现出诸多不足。文章指出,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完善实践性教学制度,奖励实践能力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应搭建多维度用人机制,加强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教师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投身职教改革,坚持应用型科研导向,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职业精神,夯实自身实践能力,促进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银年  孟巧红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面临更大的挑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办学平台,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