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2)
- 2023(15070)
- 2022(12672)
- 2021(11646)
- 2020(9932)
- 2019(23010)
- 2018(22071)
- 2017(42516)
- 2016(22727)
- 2015(25955)
- 2014(25538)
- 2013(25689)
- 2012(24240)
- 2011(22141)
- 2010(22089)
- 2009(20755)
- 2008(19842)
- 2007(17619)
- 2006(15514)
- 2005(14096)
- 学科
- 济(101211)
- 经济(101117)
- 业(58597)
- 管理(58553)
- 企(46117)
- 企业(46117)
- 方法(42853)
- 数学(38240)
- 数学方法(37886)
- 中国(33855)
- 融(28270)
- 金融(28267)
- 农(28065)
- 银(26685)
- 银行(26642)
- 行(25772)
- 财(24994)
- 地方(24272)
- 业经(22280)
- 制(21881)
- 贸(21027)
- 贸易(21012)
- 易(20468)
- 学(19691)
- 农业(18925)
- 务(14864)
- 财务(14834)
- 财务管理(14792)
- 环境(14635)
- 体(14474)
- 机构
- 大学(325806)
- 学院(323898)
- 济(143272)
- 经济(140424)
- 研究(119560)
- 管理(118654)
- 理学(101520)
- 理学院(100310)
- 管理学(98650)
- 管理学院(98068)
- 中国(96579)
- 科学(72102)
- 京(70292)
- 财(64634)
- 所(61299)
- 农(59451)
- 中心(55992)
- 研究所(55922)
- 财经(51024)
- 江(48805)
- 业大(48448)
- 农业(47064)
- 经(46395)
- 经济学(46365)
- 北京(44750)
- 院(43059)
- 经济学院(42052)
- 范(41785)
- 师范(41283)
- 州(38982)
- 基金
- 项目(216183)
- 科学(169321)
- 基金(157575)
- 研究(156044)
- 家(139211)
- 国家(138099)
- 科学基金(116377)
- 社会(100300)
- 社会科(95253)
- 社会科学(95225)
- 省(83344)
- 基金项目(82834)
- 自然(74138)
- 自然科(72403)
- 自然科学(72377)
- 自然科学基金(71134)
- 划(70994)
- 教育(70104)
- 资助(65150)
- 编号(61014)
- 重点(49746)
- 成果(49618)
- 发(49070)
- 部(48465)
- 创(45252)
- 课题(43383)
- 国家社会(42636)
- 创新(42504)
- 科研(41750)
- 教育部(41199)
- 期刊
- 济(155505)
- 经济(155505)
- 研究(99457)
- 中国(67577)
- 农(53729)
- 学报(53255)
- 财(49686)
- 科学(48872)
- 融(43082)
- 金融(43082)
- 管理(42802)
- 大学(39738)
- 学学(37451)
- 农业(35946)
- 教育(30146)
- 技术(26846)
- 经济研究(26427)
- 财经(25664)
- 业经(23778)
- 经(22368)
- 问题(21192)
- 业(20677)
- 贸(18785)
- 国际(16860)
- 世界(16501)
- 技术经济(16264)
- 统计(15335)
- 版(15328)
- 资源(14862)
- 理论(14857)
共检索到497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珏 张士引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和路径,以及产业融合的动因,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中国大力推进的"三网融合"的难点。研究表明,产业融合通过技术渗透促进产业内生增长,通过产业重组实现产业外部扩张;产业融合形成可竞争性市场结构和横向产业的竞争协同关系,获得复合经济效应;产业融合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并行发展,形成柔性化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需求结构升级与产业规制放松的协同作用驱动产业融合的发生。中国推进"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是体制问题,融合主体博弈的焦点是利益冲突,推进"三网融合"的关键是实现产业重组。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三网融合 融合效应 融合动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但红燕 徐武明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两大产业呈现出较强的融合趋势。文章以四川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为例,在分析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和融合现状基础之上,分析产业融合的动因及其效应。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技术革新、管制放松等。这两大产业融合会导致产业一系列变化,如催生新产品、新市场、促进产业链的价值增值、推动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延长产业生命周期等。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胜洲 赵勋
作为三网融合的利益结合点,IPTV对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都具有强烈的诱惑力。从企业纵向关系的角度出发,本文引入产品差异化和网络效应,分析了三网融合后IPTV产业的纵向结构关系,以此倒推三网融合过程中应采用的规制政策。IPTV增加内容资源的多样化是整个社会的一致追求,上游内容提供商总是倾向于严格控制IPTV牌照的发放以寻求利润的最大化,消费者总是倾向于更多的内容提供商数目以获取较大的消费者剩余。在IPTV发展初期,产品差异程度较低,从社会福利评价标准出发,政府严格控制牌照的发放以降低上游厂商数目是适当的,但随着产品差异程度的增加,政府应当放松管制,实施动态管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静 曾剑秋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提升我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诉求,但从目前试点城市的发展看,成熟的可推广模式并未形成,三网融合推动举步维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我国三网融合产业政策和监管模式的不成熟。本文提出三网融合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布局,立足民生,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因时、因地进行调整;三网融合监管需要机制创新,进行融合监管,利用许可证制度变更、内容分级管理等方式,打破原有的部门利益链条,解决资源控制、利益归属和分配之间的关系。解决三网融合产业政策与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才能形成一个良好有序、合作竞争的三网融合产业格局。
关键词:
三网融合 产业政策 监管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农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科学把握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互动,实现金融要素、科技资源和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对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互动主要路径
关键词:
三融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建勇 郑向敏
通过回顾旅游产业融合的相关文献,本文重新思考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因,具体分析了旅游产业融合形成的机理与效应,认为旅游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因在于消费需求升级,而模块化对传统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的分解与横向整合是实现旅游产业融合的关键,旅游产业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新产业属性和新业态的复杂性产业网络,同时还引起旅游产业边界的扩大、无边界企业的形成、垄断范式的确立和企业生存法则的改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志浩 杨超 芈斐斐
将中央政府主导的"三网融合"改革作为产业融合的准自然实验,构建产业融合影响居民工资水平的分析框架,基于2004—2016年中国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产业融合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三网融合"改革显著提升了工资水平。动态分析则发现:"三网融合"改革在提升工资水平时存在大概3年的反应时滞期,时滞期后改革对工资水平的提升效应开始显著,并至少持续4年时间。机制分析还表明"三网融合"改革促进城市技术创新,进而影响工资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文 吴振先
本文以"三网融合"产业改革价值取向为视角,阐述产业改革与价格效应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投资偏好的效率和路径依赖的强弱,剩余索取权的反应程度、不完全市场程度、投资参与人或产业主导权内耗程度等反映的价格效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联合产权,融合优质资源,完善产业政策的产业价值体系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三网融合 联合产权 优化资源 价格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韩军
信息化技术推动了传媒产业的融合,产业融合使得原本市场边界清晰的不同产业之间出现了可相互替代的产品与服务。本文在探讨传媒产业融合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融合的路径,认为产业融合使市场边界发生变化,改变了产业竞争格局,形成新的传媒企业组织结构,促进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绩效和规制改革,并有效地拓宽了传媒盈利模式,催生新的传媒服务理念,这些最显著的环境变化必然要求我国传媒产业发展作出新的发展路径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传媒产业规制。
关键词:
传媒 产业融合 路径 效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三网融合是促进数字创新的重要举措。利用2005—2021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模型研究三网融合对我国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网融合能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在三网融合与数字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三网融合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间接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因此,应大力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人力资本对我国数字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企业可尝试利用已有数字技术进行渐进式数字创新,加速推动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福象 马健 程志宏
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本文以上海市六大支柱产业为例并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和计量检验,结果支持了这一基本判断。本文研究还发现,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嵌入和改造传统产业来实现的,并最终在产业结构转换值、就业结构转换值、经济效益转换值、摩尔结构转换值以及结构熵指数等方面有所反映。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产业升级 摩尔指数 结构熵指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凌 王瑜
在我国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电信产业价值链将发生巨大变革。融合后的价值链将发挥巨大的链接吸纳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电信产业价值链向价值网演进。本文旨在构建三网融合下的电信产业价值网,即在分析融合后的产业价值链的链接吸纳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增强链接吸纳效应的措施,以期促进电信产业价值链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三网融合 电信产业价值链 链接吸纳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晓燕 丁双凤
互联网时代为体育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技术创新、产业政策、市场差异化、竞争与合作共同促进了体育产业的融合。技术创新是推动体育产业融合的内因,而市场差异化是根本动力,产业政策、竞争与合作是推动体育产业融合的外因。
关键词:
体育产业融合 互联网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荣光 高宇星 杨劬
产业融合是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笔者基于Logistic模型建立产业融合动态均衡模型,采用2000年~2015年四川省相关数据运用动态均衡模型,分析了第一、三产业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影响产业融合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第一、第三产业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交互关系,彼此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发展,但是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正向冲击作用更为显著,加快批发、零售业以及金融业的发展是推进产业融合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