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7)
- 2023(10482)
- 2022(8633)
- 2021(7736)
- 2020(6335)
- 2019(14152)
- 2018(13723)
- 2017(27079)
- 2016(14111)
- 2015(15986)
- 2014(16053)
- 2013(16312)
- 2012(15668)
- 2011(14327)
- 2010(15027)
- 2009(14507)
- 2008(13536)
- 2007(12390)
- 2006(11585)
- 2005(10988)
- 学科
- 济(71472)
- 经济(71407)
- 业(40830)
- 管理(37786)
- 企(30843)
- 企业(30843)
- 中国(30037)
- 融(26955)
- 金融(26955)
- 银(25779)
- 银行(25767)
- 行(25131)
- 地方(23968)
- 方法(21965)
- 农(20734)
- 数学(19089)
- 数学方法(18946)
- 业经(18298)
- 制(17625)
- 财(16080)
- 农业(14144)
- 贸(13506)
- 贸易(13487)
- 产业(13141)
- 易(13068)
- 地方经济(12927)
- 发(12142)
- 技术(11335)
- 中国金融(11331)
- 体(11186)
- 机构
- 学院(210604)
- 大学(207202)
- 济(96430)
- 经济(94401)
- 管理(76338)
- 研究(76277)
- 中国(65879)
- 理学(63327)
- 理学院(62631)
- 管理学(61829)
- 管理学院(61431)
- 财(47250)
- 京(45018)
- 科学(41920)
- 所(38463)
- 财经(36042)
- 中心(35898)
- 研究所(33966)
- 江(33382)
- 经(32428)
- 农(32083)
- 经济学(30744)
- 北京(29803)
- 范(28006)
- 州(27896)
- 经济学院(27843)
- 师范(27746)
- 院(27259)
- 财经大学(26572)
- 业大(25992)
- 基金
- 项目(125442)
- 科学(98750)
- 研究(97779)
- 基金(88319)
- 家(74983)
- 国家(74294)
- 社会(63251)
- 科学基金(63167)
- 社会科(60295)
- 社会科学(60284)
- 省(50977)
- 基金项目(45868)
- 教育(43030)
- 划(41502)
- 编号(40032)
- 资助(36112)
- 自然(36042)
- 自然科(35121)
- 自然科学(35114)
- 发(34839)
- 自然科学基金(34479)
- 成果(33469)
- 课题(29240)
- 发展(29160)
- 展(28678)
- 重点(28530)
- 部(27370)
- 创(27012)
- 国家社会(26177)
- 创新(25321)
- 期刊
- 济(116724)
- 经济(116724)
- 研究(73111)
- 中国(48842)
- 融(39861)
- 金融(39861)
- 财(33721)
- 农(31407)
- 管理(31245)
- 学报(25800)
- 科学(25520)
- 教育(23694)
- 农业(20825)
- 业经(20628)
- 大学(20547)
- 学学(19217)
- 经济研究(19127)
- 技术(18923)
- 财经(18233)
- 问题(16035)
- 经(15853)
- 贸(13306)
- 国际(12208)
- 商业(11600)
- 理论(11479)
- 技术经济(11144)
- 业(10469)
- 现代(10437)
- 经济问题(10278)
- 实践(10205)
共检索到351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永波 王道平
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产业融合以不同的方式演进,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日益清晰地向人们展现出来来21世纪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产业融合这一趋势,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我国产业融合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产业 产业发展 产业融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丁鑫 张志新 郭如意
通过提升市场可达性推动农户参与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使用2020—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从交通基础设施与快递基础设施两方面衡量农村市场可达性,并构建Logit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检验市场可达性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可达性可以有效促进农户参与产业融合。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加快土地外部化流转促进农户参与产业融合,快递基础设施通过促进当地农户创业吸引农户参与产业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风险厌恶群体,快递基础设施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风险偏好群体,作用效果不一致,但二者对接受过相关技术技能培训的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积极作用存在同质性。鉴于此,在保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快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土地流转市场,支持农户创业活动;组织公益性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强德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逐步转型,各个企业对于财务的要求逐渐提高,以往的会计核算以及资金收付等已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需求,所以需丰富财务的内涵,在财务中融入业务工作,从而利于创造企业价值。目前,我国的医药行业正处于全面转型阶段,内外交困,所以作为财务人员要思考该怎样帮助医院企业转型以及发展。文章主要阐述医药企业业财融合的作用以及意义,对医药企业转型中业财融合实施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业财融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医药企业 转型 发展业财融合 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金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以文化建设为主流的其他产业逐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如何以旅游产业为核心,根据地域风俗和区域特色为发展战略,加强产业融合,以地方经济为推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改变传统旅游业的缺陷和不足,促进当地人文环境的渗透,有效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福建省将乐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例,对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讨论,提出了几点改进策略。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文化 旅游产业 具体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莹
《互联网+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多样化研究》一书由孙德林与经济管理出版社联合编著出版,该书从信息化创新创业促进文化产业多样化发展视域出发,对当前互联网+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多样化的理论、模式、规律和实践等进行了研究。为方面读者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理解和掌握,该书对互联网大环境下信息化创新创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文化创业、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和教学内容等行业跨界融合的多样化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阐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蕴诗 梁永宽
本文通过分析行业边界模糊理论,阐述了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趋势;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阐述了以文化产业转换经营机制为基础,借鉴产业融合的经验,调整政府产业政策,借助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的推动作用,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加快文化传播速度,提升文化价值,将使文化产业获得飞跃发展。同时还通过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凸显其他产业的核心价值,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提高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融合 产业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白婧 王大鹏 刘澄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其发展需要金融产业的支持。在提供金融资金投资机会的同时,文化产业也促进金融产业进行机构改革和产品创新,二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催生出文化金融产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丹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 ,是由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其它技术及其产业 ,使得两种产业或多种产业融为一体 ,并逐步催生出新的产业属性的结果。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及产业管制放松等 ,深刻地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组织的创新。顺应产业融合潮流 ,应在产业规划、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技术、人才、金融和规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 ,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燕友
本文从研究产业融合的基本规律出发,分析了北京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促进北京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北京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
融合发展 现代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德高 张凤
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创造了绝大部分产品、产值、利税和就业机会,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但传统产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遍存在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方法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工业化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不可逾越。针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现状,发展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成为必然趋势,传统产业也将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落实,呈现出新的景象。
关键词:
信息化 传统产业 两化融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葛新权 和龙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顺应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农业"转方式、优结构、提效益、促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弱、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要素瓶颈制约尚未突破等问题。因此,应从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新兴业态、培育多元主体、创新利益联结形式、激活多种要素等方面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 一二三产业 产业融合 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葛新权 和龙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顺应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农业"转方式、优结构、提效益、促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弱、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要素瓶颈制约尚未突破等问题。因此,应从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新兴业态、培育多元主体、创新利益联结形式、激活多种要素等方面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 一二三产业 产业融合 政策取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近乐,蔡晨雨
产业结构转型事关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质量,在当前我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以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分析了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并以陕西省为例,针对产业结构现状和5个“并存”的问题,选取航空航天产业为代表,运用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实证研究了军民融合发展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提出了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军民融合;产业结构;航空航天产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张昊 刘蕴霆
数实融合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来源。将“数实融合”中的“数”理解为“数字经济”而不是单纯的“数字技术”,能够体现更为丰富的含义并更为完整地反映现实产业活动。技术要素利用、数据资源开发与网络效应发挥是数实融合过程中的主要形式,但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实现基础和进展情况存在差异。在微观层面,实体经济企业与数字经济企业的成本收益条件不能总是得到满足,是数实融合障碍的主要体现。其中,较好地完成了数字产业化或产业数字化程度较深的实体经济企业,即“新型实体企业”的作用值得关注。它们既是数实融合的重要载体,又能够依托已经实现的较为丰富的数实融合应用形式发挥网络效应和协同效应优势,在与更多实体经济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内化初期投入成本、加快形成正向反馈,从而使数实融合形成“滚雪球效应”并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勤 曾思宸
在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智技术的支撑和驱动下,伴随着财务共享服务和管理会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企业业财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业财融合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认可。本文在简要梳理业财融合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信息系统的视角,就数智技术对业财融合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重点对数智技术影响下业务和财务在流程、组织和系统层面的融合过程进行剖析,并对未来业财融合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能够对企业实现业财深度融合有所帮助。
关键词:
数智技术 业财融合 流程共享 数据共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