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66)
2023(17015)
2022(14149)
2021(12767)
2020(10675)
2019(23711)
2018(23346)
2017(45227)
2016(24077)
2015(26902)
2014(26781)
2013(26469)
2012(24428)
2011(22034)
2010(22763)
2009(22108)
2008(21497)
2007(19701)
2006(18070)
2005(16907)
作者
(68555)
(56647)
(56564)
(53573)
(35991)
(26630)
(25706)
(21721)
(21482)
(20403)
(19417)
(18774)
(18295)
(17995)
(17675)
(17375)
(16782)
(16500)
(16360)
(16131)
(14366)
(13898)
(13713)
(12955)
(12828)
(12772)
(12757)
(12751)
(11292)
(11059)
学科
(109812)
经济(109659)
(93876)
管理(84999)
(83089)
企业(83089)
方法(39454)
中国(36136)
业经(35152)
(34432)
(33868)
数学(30269)
数学方法(30005)
(29135)
(29004)
金融(29001)
(28480)
银行(28462)
(27579)
地方(27377)
农业(23550)
(23379)
财务(23338)
财务管理(23299)
企业财务(22085)
技术(21305)
(20087)
(19810)
贸易(19788)
(19241)
机构
学院(351173)
大学(343597)
(153215)
经济(150083)
管理(135985)
研究(115667)
理学(114590)
理学院(113476)
管理学(111992)
管理学院(111335)
中国(97491)
(77671)
(72514)
科学(63919)
财经(59502)
(57379)
(55908)
中心(54102)
(53616)
(53328)
研究所(50491)
经济学(46929)
北京(46316)
(44957)
业大(44839)
财经大学(43659)
(42925)
师范(42536)
经济学院(42273)
(41456)
基金
项目(214827)
科学(171156)
研究(165499)
基金(154792)
(131184)
国家(129925)
科学基金(113436)
社会(107812)
社会科(102421)
社会科学(102401)
(86571)
基金项目(80961)
教育(74764)
(69996)
自然(68459)
编号(67852)
自然科(66833)
自然科学(66818)
自然科学基金(65661)
资助(62484)
成果(55602)
(51377)
(48386)
重点(48035)
课题(47647)
(47456)
(45721)
创新(44438)
国家社会(44363)
(43028)
期刊
(185660)
经济(185660)
研究(112842)
中国(76313)
(62911)
管理(58250)
(51949)
(49851)
金融(49851)
科学(43558)
学报(42749)
教育(36795)
农业(34728)
大学(34463)
业经(33002)
学学(32575)
技术(32514)
财经(30458)
经济研究(28900)
(26329)
问题(24286)
(19663)
(19488)
技术经济(19343)
商业(18193)
现代(18029)
国际(17651)
理论(16783)
世界(16693)
经济管理(16275)
共检索到561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马军  
产业融合改变了制造业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演变和产业组织形态。为此,我国应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动传统制造业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转变政府观念与职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锦  
文化产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行业管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实现了产品和市场的融合发展。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产业价值链原先的结构得以打破并重构,产业融合开始出现并逐步深入。文化产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主要有工业旅游、动漫产业园和工业设计等。在政府扶持、人才支撑、技术推动和网络创新等路径下,可以实现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启明  
通用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融合发展既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立足于产业融合大背景,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业集群快速发展,形成了激烈的区域竞争,但却在关联性、延展度、根植性等方面普遍存在缺陷。培育集群竞争优势,能够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各地通用航空制造业在同质化竞争中崛起。因此,应在区位选择、企业培育、网络构建、制度文化、政府定位等方面增强产业集群综合效应,形成差异化核心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耿松涛  彭建  
旅游产业作为关联带动性强的产业,其融合发展既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新形势下的大势所趋。作为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兴业态,旅游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发展已逐渐成为企业成长、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的着力点。立足于产业融合这个大背景,在对旅游装备制造业相关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因和机理进行了阐述,并研究分析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其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蕾  王玲  
本文先从产业融合过程分析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又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与熵权法分别测算了我国2010-2019年31个省市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升级水平,进一步地采用固定和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两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应及其地区差异,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伴随着两业技术、产品、业务、市场上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基于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推动制造业升级;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动态演进的过程,且不同地区两业融合发展水平不同;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对制造业产生正向的产业升级效应,但影响效应具有地区差异,其中东部、东北地区的影响效应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智  鲁志国  
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将是未来装备制造业突破自主创新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可通过创新效应、制度效应、配置效应和协同效应等四大机制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并且这种提升作用在空间上主要通过直接效应表现出来。邻近地区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且负向溢出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正向的直接效应,这主要与高技术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及发展阶段有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德淼  
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由分工走向互补和创新融合,形成以供需循环、创新循环和协同发展为特征的内在联动关系,本质上可以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要构建功能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度;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链的高端部分;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的成长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力,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蕾  刘荣增  
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产业融合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应及通过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不管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还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产业融合均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显著;第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通过协同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中介效应明显弱于直接效应;第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效应均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效应,中介效应表现尤其明显。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并结合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鼓励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破除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机制约束、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融合的支撑作用等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并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展军  
针对西安市装备制造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现状,指出西安市装备制造业军民科技资源的创新协同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在探讨西安市发展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现有主要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分析了西安市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在扶持政策体系、制度建设、产业园区增长能力、民口企业"民进军"以及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制度完善、发展规划、破解资金瓶颈、完善军民融合的机构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西安市发展"军民融合"装备制造业的策略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旭  
当前,"双创"正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之源,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大企业"双创"平台正在成为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载体。文章分析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背景下大企业"双创"平台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推动资源高效整合、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变革生产方式、构建创业创新生态圈等方面的作用,剖析了大企业"双创"平台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政策研究和精准施策、分类开展大企业"双创"试点示范、加快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构建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等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怀英  洪群联  王晓红  
闵行区是上海市近郊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徐汇区是上海中心城区高科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近年来,两区都出现了工业增速下滑、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下简称"二业融合")加快的情况。一、融合发展的情况与成效(一)二业融合发展,有力地支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海海  苗龙  
我国目前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打破我国产业军民分割、相互独立的封闭发展模式,率先通过军民融合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军民融合主要通过科技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组织融合、产业融合等,推动信息、技术、人才、设施、服务市场等资源在两大体系之间共享共用和渗透兼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丽娟  
近年来,重复度高、创新动力不足、企业间协作能力差、缺乏配套产业链增值服务成为制造业城市产业集群的通病。佛山市是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城市,该市通过打造都市型制造业产业集群实现了转型升级。通过剖析都市型产业集群的内涵及产城融合效应,重点研究佛山市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以此给正在转型中的制造业城市提供一些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晓语   张鹏飞   许杨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对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目标,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动能。本文立足高水平开放背景构建了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17—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影响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正向作用主要经由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的中介机制实现,政府宏观层面的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微观层面的管理层能力均对基准关系发挥着积极的调节效应。基于此,制造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发展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并畅通其作用渠道。同时,政府和企业都应注意塑造有利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发展的宏观及微观环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捷  陈田  
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而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互相融合的趋势。利用WIOD数据库中我国1995-2011年的投入产出表,从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向融合的角度分别计算出我国服务业整体以及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运输业、邮政通讯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度与反向融合度。然后以14个分行业制造业为截面构造面板数据,从服务业整体与分行业两个方面,探究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反向融合对于制造业产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和反向融合均对制造业产业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