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2)
- 2023(16594)
- 2022(14003)
- 2021(13086)
- 2020(11293)
- 2019(25745)
- 2018(25679)
- 2017(48355)
- 2016(25532)
- 2015(28575)
- 2014(28186)
- 2013(27760)
- 2012(25259)
- 2011(22675)
- 2010(22756)
- 2009(21371)
- 2008(20643)
- 2007(18288)
- 2006(15890)
- 2005(14020)
- 学科
- 济(104700)
- 经济(104586)
- 业(76170)
- 管理(75956)
- 企(64469)
- 企业(64469)
- 方法(47210)
- 数学(41468)
- 数学方法(40912)
- 中国(32382)
- 财(28786)
- 农(28639)
- 融(28293)
- 金融(28290)
- 银(27021)
- 银行(26984)
- 行(25991)
- 业经(25122)
- 制(24285)
- 地方(23625)
- 技术(23488)
- 农业(19492)
- 学(18961)
- 贸(18768)
- 贸易(18754)
- 务(18250)
- 易(18236)
- 财务(18188)
- 财务管理(18140)
- 理论(17894)
- 机构
- 学院(353553)
- 大学(351690)
- 济(148818)
- 经济(145772)
- 管理(139207)
- 理学(119509)
- 理学院(118286)
- 研究(116890)
- 管理学(116223)
- 管理学院(115544)
- 中国(93870)
- 京(73221)
- 科学(69750)
- 财(69571)
- 所(57693)
- 中心(56863)
- 农(56548)
- 财经(54617)
- 江(54127)
- 研究所(52255)
- 业大(50953)
- 经(49517)
- 经济学(46200)
- 北京(45896)
- 范(44767)
- 师范(44239)
- 农业(44103)
- 州(42974)
- 院(42538)
- 经济学院(41865)
- 基金
- 项目(237879)
- 科学(188148)
- 研究(175299)
- 基金(171749)
- 家(149132)
- 国家(147886)
- 科学基金(128146)
- 社会(111567)
- 社会科(106052)
- 社会科学(106023)
- 省(95373)
- 基金项目(90967)
- 自然(82056)
- 教育(81911)
- 自然科(80118)
- 自然科学(80095)
- 划(78947)
- 自然科学基金(78694)
- 编号(70325)
- 资助(69698)
- 成果(56166)
- 创(54247)
- 重点(54052)
- 部(52521)
- 发(52214)
- 创新(50107)
- 课题(49357)
- 国家社会(46494)
- 科研(45495)
- 教育部(45474)
- 期刊
- 济(159534)
- 经济(159534)
- 研究(103181)
- 中国(74053)
- 财(55832)
- 管理(54111)
- 学报(51144)
- 农(50334)
- 科学(48505)
- 融(43558)
- 金融(43558)
- 教育(40529)
- 大学(39694)
- 学学(37344)
- 技术(36866)
- 农业(33493)
- 财经(27064)
- 业经(26524)
- 经济研究(25947)
- 经(23444)
- 问题(20724)
- 技术经济(19573)
- 业(19104)
- 科技(18015)
- 统计(18015)
- 策(17473)
- 理论(16795)
- 贸(16102)
- 商业(16010)
- 版(15976)
共检索到531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志浩 杨超 芈斐斐
将中央政府主导的"三网融合"改革作为产业融合的准自然实验,构建产业融合影响居民工资水平的分析框架,基于2004—2016年中国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产业融合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三网融合"改革显著提升了工资水平。动态分析则发现:"三网融合"改革在提升工资水平时存在大概3年的反应时滞期,时滞期后改革对工资水平的提升效应开始显著,并至少持续4年时间。机制分析还表明"三网融合"改革促进城市技术创新,进而影响工资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闫永生 李凌飞 邵传林
文章以国家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金融改革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改革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中西部、创新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改革可以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创新水平。
关键词:
金融改革 区域创新 双重差分法 异质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晓昕 陈波 张涵
军民融合是现阶段提升我国经济效率、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国家战略,本文以我国军民融合政策的推行为自然实验事件,基于2009-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军民融合政策与公司创新行为的关系。并根据Grossman横向创新模型扩展军民融合场景后一般均衡点的变化,进一步探究军民融合对公司创新、生产和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首先,军民融合政策促进了公司的创新产出,且这种正向激励中不包含"创新操纵";其次,军民融合政策对国有公司和高技术公司创新产出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强;再次,军民融合带来的公共知识存量扩充和针对研发的优惠补贴通过"生产挤出"降低公司价值。
关键词:
军民融合 研发 创新 政策评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三网融合是促进数字创新的重要举措。利用2005—2021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模型研究三网融合对我国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网融合能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在三网融合与数字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三网融合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间接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因此,应大力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人力资本对我国数字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企业可尝试利用已有数字技术进行渐进式数字创新,加速推动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妮 林天爱
金融改革与企业创新之间联系紧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否能促进企业向高端技术迈进?此次自下而上的全方位试点工作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又具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试点工作的金融制度还应怎样优化设计安排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对此,基于这些问题,以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采集2010—2019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评估十二个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效果,研究与讨论金融体制改革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并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能促进企业创新,显著提高试验区城市的企业创新综合指数;(2)金融体系越发达的试验区促进企业创新的程度越大,金融体系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这个途径正面影响企业创新;(3)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能有效降低风险,增强企业创新水平。
关键词: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企业创新 准自然实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志刚 项猛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共同构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二者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数据要素的发展,大数据应用为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供一条创新路径。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试验,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探析了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应因区域位置、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力保障水平的不同呈现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应用和优化要素配置是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中介传导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时省 张亚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升级,国务院于2017年6月宣布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该试验区的设立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以及通过何种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且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动态效应检验表明,试验区设立对企业高质量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长期推动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强化环境规制两个渠道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前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推动效果,而后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新质量上。异质性分析方面,试验区设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不同污染程度行业以及不同类型行业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玉林 裴承晨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创新 产业融合 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戴艳娟 沈伟鹏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税费优惠和管理服务完善等跨境电商改革不仅能够激励外贸增长,还会对出口企业产生成本降低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和内部治理优化效应等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出口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沪深A股出口企业2007—2020年的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跨境电商改革)显著促进了试验区出口企业的数字技术发明专利增长,跨境电商改革可以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经营成本、提高技术人员占比和高学历人才占比、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内部控制质量等路径促进出口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跨境电商改革对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地区人力资源丰富、ESG表现较差、环境不确定性较强的出口企业具有更为显著的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作用。应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跨境电商改革,并充分发挥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激励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胜洲 赵勋
作为三网融合的利益结合点,IPTV对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都具有强烈的诱惑力。从企业纵向关系的角度出发,本文引入产品差异化和网络效应,分析了三网融合后IPTV产业的纵向结构关系,以此倒推三网融合过程中应采用的规制政策。IPTV增加内容资源的多样化是整个社会的一致追求,上游内容提供商总是倾向于严格控制IPTV牌照的发放以寻求利润的最大化,消费者总是倾向于更多的内容提供商数目以获取较大的消费者剩余。在IPTV发展初期,产品差异程度较低,从社会福利评价标准出发,政府严格控制牌照的发放以降低上游厂商数目是适当的,但随着产品差异程度的增加,政府应当放松管制,实施动态管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琴清 李常洪 李志强 郭嘉琦 王海艳
基于2009—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数据,运用改进距离协同模型对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能力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收敛模型对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检验,揭示其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1)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其发展水平低于协同水平;(2)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融合协同发展势头强劲,中西部地区融合协同发展程度起伏波动,东北地区融合协同发展水平波动幅度最大,均有待提升;(3)各省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且较不均衡;(4)全国及四大区域均存在空间收敛。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探索开展试点示范、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统筹东部比较优势、用活用足资源禀赋等建议,以合力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祝树金 龚世豪 张于喆 王海成
本文利用多个来源的微观企业数据库,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视角,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政策进行了绩效评估。研究发现,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政策显著扩大了企业投资、促进了就业、提高了生产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对于军工资源禀赋丰富和财政压力较小地区的企业绩效促进作用更大;而基于开放视角则发现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政策对企业出口额和出口产品质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短期内对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有一定的负向作用;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于政策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3个方面。研究结果对提升军民融合园区设立质量、寻找产业升级新路径以及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珏 张士引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和路径,以及产业融合的动因,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中国大力推进的"三网融合"的难点。研究表明,产业融合通过技术渗透促进产业内生增长,通过产业重组实现产业外部扩张;产业融合形成可竞争性市场结构和横向产业的竞争协同关系,获得复合经济效应;产业融合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并行发展,形成柔性化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需求结构升级与产业规制放松的协同作用驱动产业融合的发生。中国推进"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是体制问题,融合主体博弈的焦点是利益冲突,推进"三网融合"的关键是实现产业重组。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三网融合 融合效应 融合动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文 吴振先
本文以"三网融合"产业改革价值取向为视角,阐述产业改革与价格效应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投资偏好的效率和路径依赖的强弱,剩余索取权的反应程度、不完全市场程度、投资参与人或产业主导权内耗程度等反映的价格效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联合产权,融合优质资源,完善产业政策的产业价值体系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三网融合 联合产权 优化资源 价格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裴丹 江飞涛
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融合引领创新,但在产业融合的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行业总体创新效率受到损失的情况?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为例,从产业融合与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对行业总体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政策部门规定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只能通过租赁实现资源共享时,在位者企业的最优投资规模低于非资源共享的情形,并与租赁价格出现反向关系,也就是说,租赁价格的提高导致最优投资规模下降,反映为创新效率的损失。因此,国家与行业监管部门应以顶层设计的思路进行激励相容机制设计,协调好各方的利益目标,使多方利益主体形成合力,推进产业融合顺利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间品进口多样化、企业创新与工资水平
大数据发展、创新生态与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新基建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环境规制与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新《环保法》的一项准自然实验
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产权示范性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大数据发展能否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效并举”——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