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4)
2023(6973)
2022(5579)
2021(5166)
2020(4301)
2019(9273)
2018(9094)
2017(17561)
2016(8997)
2015(10029)
2014(9230)
2013(9095)
2012(8284)
2011(7395)
2010(7428)
2009(6751)
2008(6598)
2007(5949)
2006(5240)
2005(4437)
作者
(23546)
(19718)
(19564)
(18586)
(12458)
(9272)
(8855)
(7576)
(7292)
(7006)
(6637)
(6610)
(6229)
(6193)
(5936)
(5897)
(5840)
(5622)
(5564)
(5530)
(4847)
(4699)
(4694)
(4442)
(4432)
(4422)
(4402)
(4361)
(3873)
(3812)
学科
(39488)
经济(39465)
(34511)
管理(31539)
(30815)
企业(30815)
技术(16570)
方法(13698)
业经(12421)
技术管理(11983)
中国(11143)
产业(11099)
数学(10939)
数学方法(10840)
地方(10365)
(10272)
(8100)
(7546)
农业(7105)
理论(6787)
地方经济(6356)
(6320)
(6227)
银行(6218)
(5973)
(5815)
结构(5661)
(5523)
(5512)
金融(5511)
机构
学院(124805)
大学(121505)
(56370)
经济(55500)
管理(53101)
理学(46348)
理学院(45929)
管理学(45414)
管理学院(45166)
研究(39702)
中国(28963)
(24285)
(23695)
科学(22000)
(19264)
财经(18956)
中心(18191)
(18183)
经济学(17203)
(17142)
研究所(16435)
业大(15849)
(15735)
(15550)
经济学院(15435)
师范(15420)
(15180)
商学(15134)
北京(15014)
商学院(14984)
基金
项目(86337)
科学(71171)
研究(66953)
基金(62510)
(53333)
国家(52869)
科学基金(47464)
社会(45372)
社会科(43301)
社会科学(43292)
(36578)
基金项目(33541)
教育(30636)
(28989)
自然(28390)
自然科(27812)
自然科学(27810)
自然科学基金(27382)
编号(25907)
(25433)
资助(23161)
创新(22616)
(20692)
成果(19922)
重点(19557)
国家社会(19036)
课题(18919)
(18868)
(18069)
(17541)
期刊
(61834)
经济(61834)
研究(37189)
中国(27112)
管理(23291)
(17793)
科学(16295)
教育(16199)
(14414)
学报(13692)
技术(12885)
业经(11745)
大学(11358)
学学(10621)
(10536)
金融(10536)
经济研究(10413)
农业(9821)
科技(9432)
财经(9380)
(8391)
技术经济(8267)
问题(7843)
商业(7061)
(6749)
(6543)
论坛(6543)
现代(6193)
(5948)
经济管理(5581)
共检索到183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高锡荣  黄娜  
构建评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2004-2011年的经验数据对我国36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和分类,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创新转型的产业类型选择。研究表明,我国36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由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所组成的第一类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强,应当作为我国实施创新转型的首选产业,集中最大的力量实施自主创新。国家应当尽早制订创新转型的产业政策,着重推进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进程,通过优势产业的率先转型带动整体经济的转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刘凤朝  
我国沿海地区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地区,各地区间自主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采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沿海各省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变异系数、泰尔(Theil)指数、集中化指数等对我国沿海各省区自主创新能力差异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自主创新能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沿海地区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勇  秦以旭  
区域创新能力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关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各省市越来越注重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区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差异在不断变化,差异可能扩大也可能缩小,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及随时间的波动性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衡量区域创新能力,运用Theil系数模型测算了1990-2008年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的区域差异变动情况。结果发现:发明专利申请量区域差异变动呈现S型曲线;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区域差异变动呈现近似倒U型曲线;区间差异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在总差异中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荣  
运用DEA方法分别以投入(R&D经费、科技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产出(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技术收入)测算高新技术创新效率,采用基尼系数(GINI)、广义熵指数(GEM)测量分析国家高新区创新区域差距,结果显示:国家高新区的技术效率中规模因素占主导作用,创新能力较弱和较强地区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且技术收入表现作用突出。四大板块区域内,工业总产值为代表的规模效益能力的差异表现尤为突出,且出口创汇和技术收入差异的贡献率均超过54%。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慧平  
本文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发明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地区R&D创新能力,运用基尼系数、Theil指数、区域分离系数测算中国R&D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结果发现:基尼系数、Theil指数测算结果均显示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发明专利申请量区域差异曲线呈现S型,新产品销售收入呈现倒U型曲线。基尼系数显示:省域之间R&D创新能力的差异显著;Theil指数显示:地区内的差距主导潜在创新能力的差异;地区间的差距主导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政骥  吕拉昌  
运用锡尔系数的方法,以专利授权数为变量,通过GDP和人口数2种不同的比重加权方法对比,对广东省各城市间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差异。研究表明:以GDP比重加权的城市创新能力差异呈减小趋势,而以人口数比重加权的创新能力差异呈增大趋势;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创新的建设,以创新带动城市发展;人口增长速度与城市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是造成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凤朝  沈能  
区域创新能力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专利数据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区域专利增长率在1985-2003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以发明专利表征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地区间表现出明显的趋异特征;最后指出,中西部地区应通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桂黄宝  
高技术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差距过大,将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1995—2011年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改进锡尔熵和基尼系数模型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区域和行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显著,而且呈扩大趋势,同时发现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差距最大因素是组间差距,而组内差距对其影响较小;在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中,差距最大的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而差距最小的是医药制造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屹  薛惠娟  
通过建立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28个省区市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投入能力、配置能力、支撑能力及产出能力的均衡匹配,各项能力对不同区域产业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对于各项能力不均衡的部分省区市,发挥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能力结构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但各项能力之间的均衡仍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溶沧  焦国华  
本文在全面、系统描述中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基础上 ,重点对我国地区间的财政能力差异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 ,并对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平衡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方面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性评估 ,最后对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我国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思路性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玉春  付辉辉  黄钦海  
以专利授予量代表技术创新能力,采用广义熵指数(GEM)、基尼系数(GINI)和变异系数(CV)测量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八大地域以及各个省份之间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运用Box-Cox模型对不同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1996~2005年,区域之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研发费用的投入水平和地区城市化水平两大因素对增强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有重大贡献,成为区域间技术创新能力不均衡发展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蕾蕾  宗颖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鲁钊阳  廖杉杉  
本文采用以门槛回归为代表的非线性计量经济学理论,在构建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以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FDI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FDI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区域间创新能力的差异非常明显;区域只有跨越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门槛,FDI技术溢出才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秀芳  闫笑非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各地区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文章用发展的眼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全面性、密切相关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经过分析比较,选取了一套重在衡量地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并以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研究结果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敏丽  张隽  
本文根据我国2009年31个省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统计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对各地区的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分析,并用聚类的方法对各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按照创新能力强、中等、弱进行了分类。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弱不一,省份和省份之间的差别较大,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对科技创新越重视,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多;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受到经费等各方面的制约,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