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0)
2023(14122)
2022(12185)
2021(11258)
2020(9544)
2019(21496)
2018(21086)
2017(41141)
2016(22242)
2015(24694)
2014(24343)
2013(24265)
2012(22179)
2011(19959)
2010(19510)
2009(17697)
2008(17145)
2007(14900)
2006(12747)
2005(10738)
作者
(66185)
(55117)
(54807)
(51859)
(34905)
(26494)
(24628)
(21757)
(20911)
(19476)
(18771)
(18465)
(17425)
(17101)
(17002)
(16800)
(16712)
(16448)
(15728)
(15539)
(13927)
(13449)
(13164)
(12384)
(12340)
(12102)
(12081)
(12061)
(11063)
(11014)
学科
(93051)
经济(92953)
管理(63490)
(63261)
(51355)
企业(51355)
方法(45990)
数学(40661)
数学方法(40286)
(24778)
中国(22512)
(21969)
业经(20787)
(19583)
地方(19211)
(17057)
贸易(17052)
农业(17033)
技术(17020)
(16499)
(14299)
(14244)
环境(14217)
财务(14186)
财务管理(14163)
产业(13966)
(13629)
企业财务(13479)
理论(13376)
(12397)
机构
大学(319325)
学院(317394)
管理(129189)
(127489)
经济(124997)
理学(114081)
理学院(112871)
管理学(110958)
管理学院(110421)
研究(104831)
中国(74556)
科学(68152)
(66988)
(57679)
(54576)
业大(53410)
(52448)
研究所(48529)
中心(47222)
农业(45824)
财经(45536)
(43659)
(41626)
北京(41567)
(39485)
师范(38985)
经济学(38488)
(37992)
(35617)
经济学院(35205)
基金
项目(230532)
科学(180808)
基金(168136)
研究(162351)
(148747)
国家(147575)
科学基金(126384)
社会(103065)
社会科(97964)
社会科学(97940)
基金项目(90584)
(90493)
自然(84522)
自然科(82557)
自然科学(82533)
自然科学基金(81079)
(76261)
教育(72976)
资助(68925)
编号(63952)
重点(51450)
(50186)
成果(49589)
(49335)
(48856)
创新(45549)
科研(44550)
计划(43429)
课题(43426)
教育部(42625)
期刊
(128599)
经济(128599)
研究(86883)
学报(57086)
中国(53174)
(50979)
科学(50083)
管理(44690)
大学(42157)
学学(40270)
(38823)
农业(35394)
教育(28274)
技术(25154)
(23160)
金融(23160)
业经(22425)
财经(21761)
经济研究(21367)
科技(19023)
(18547)
(18138)
问题(17357)
技术经济(15706)
(15432)
业大(15151)
理论(15070)
图书(15056)
商业(14845)
实践(13830)
共检索到435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星  
产业聚集对科技园FDI区位决策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产业聚集自身的优势对FDI所产生的吸引力,包括成本优势和累积优势;二是产业关联效应对FDI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也表明,外商投资中国更注重的是当地的产业关联和聚集效应,聚集因素对科技园区企业区位决策影响程度越来越重要。这一结论对于推动中西部地区科技园区产业聚集的形成和产业集群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西部地区应加强科技园区等优势区位的建设,通过完善的产业配套和良好的产业关联效应等优势来吸引外资,逐步形成并大力发展能够体现和发挥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麻彦春  何练  陈一夫  
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实现科技园产业集聚,是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提升国民经济的必然选择。然而,融资问题一直成为困扰科技园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以产业集聚为视角,通过构建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来探讨促进科技园产业集聚的战略融资问题,对于加快科技园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军  王佳玮  程中华  
本文采用2001-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多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协同创新效率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而且协同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地提高本地区的协同创新效率。提高研发强度对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军  王佳玮  程中华  
本文采用2001-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多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协同创新效率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而且协同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地提高本地区的协同创新效率。提高研发强度对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军  陈健  姜彩楼  
文章利用1999~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力资本对产业聚集的作用。结果显示,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抑制了传统产业聚集。这主要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对人力资本有较高的要求,传统产业的要求则较低,同时,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工资水平也较高,高成本抑制了具有低附加值特点的传统产业的聚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婧  丁盈  
探讨中国的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与纵向分离程度的关系。利用整理所得的产业区域资料,发现产业集聚中心的纵向分离程度,比产业集聚中心外的区域的纵向分离程度要高;而比较地理集中的产业,其产业聚集中心内外纵向分工程度的差异水平,高于整体制造业与地理不集中产业的差异水平。同时也发现,当产业地理集中度随着邻近同产业、相关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而提高时,纵向分离程度也会随着提高。实证的结果进一步论证了,产业的地理集中,可以降低厂商在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进而提高交易效率与产业纵向分离程度。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剑  徐康宁  
本文构建了一个FDI区位选择的理论模型,探讨产业聚集对外资企业定位决策的作用机制,结合产业特性将FDI的聚集问题向深层次延伸,提出若干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制造业外资企业的数据资料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江苏的分布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着重分析产业聚集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对聚集效应的产业异质性作了详细的检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扈瑞鹏  马玉琪  赵彦云  
文章基于2011年-2014年中关村科技园数据,采用Rome-Jones知识生产函数和随机前沿模型方法,测度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R&D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弹性系数分别为0.23%和0.27%;金融支持、政府扶持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规模对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负向作用,产业集中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不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昕  陈林  
分析了产业聚集所产生的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产业聚集的最佳聚集程度和规模,并以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样化的产业环境有助于区域创新,竞争对区域创新存在负面影响,研发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总就业密度提高一倍,则创新水平将提高24%;就业密度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且就业密度均为600人/平方公里时区域创新绩效达到最高;区域人口规模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曲线呈U型,对应拐点大致出现在区域人口总规模为6500万人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军  王佳玮  杨浩昌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力资本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政策偏向等条件下,产业聚集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产业聚集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城乡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政策偏向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提高产业聚集水平,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材荣  
本文运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04—2013年共十年数据,对我国27个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程度、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利用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整体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但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中高技术行业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形成优势最有潜力的行业;(2)我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变化不大,但其总额提升速度迅猛;(3)我国制造业的平均产业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其大小程度及变化趋势在不同行业之间有着明显差别;(4)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FDI渗入程度越高,产业集聚程度越大,越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勇  
本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产业聚集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已经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进一步,本文采用有关指标考察了1999~2006年间中国旅游产业聚集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的行业区域聚集程度和旅游行业区域共同聚集程度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为我国旅游产业聚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的论断提供了稳健的证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育洁  
本文运用产业地理集中度指数对零售业产业的聚集程度进行了精密的测算,其结果表明:我国零售业2000年到2010年均处于高度聚集状态,且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达到14.7%。其中2004年到2007年出现了上升的波动;而后对零售业的聚集程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表明:在我国,零售产业高度集聚的大环境下,零售业的产业集聚程度与其销售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是零售产业聚集程度升高,会造成其销售额降低的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光明  孙明霞  
本文通过测算产业聚集综合评价指数、物流业综合评价指数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建立三者的协整VAR模型,运用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1995-2012年产业聚集、物流业及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物流业对产业聚集的正向影响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经济发展对物流业和产业聚集的正向拉动效果明显,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性,但总体上三者之间的正向相互促进作用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娟  
本文以北京为例,介绍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形成的自然生成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机制各自的特点、优点和缺点;结论表明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培育需要两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