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34)
- 2023(20464)
- 2022(17467)
- 2021(16024)
- 2020(13559)
- 2019(30714)
- 2018(30404)
- 2017(58449)
- 2016(31969)
- 2015(35351)
- 2014(34973)
- 2013(34832)
- 2012(31899)
- 2011(28645)
- 2010(28592)
- 2009(26686)
- 2008(26667)
- 2007(23837)
- 2006(21083)
- 2005(18750)
- 学科
- 济(132680)
- 经济(132505)
- 业(109772)
- 管理(105234)
- 企(96268)
- 企业(96268)
- 方法(58195)
- 数学(47620)
- 数学方法(47156)
- 财(39737)
- 农(38983)
- 业经(37351)
- 中国(33020)
- 制(28505)
- 地方(28305)
- 农业(26999)
- 务(26874)
- 财务(26802)
- 财务管理(26760)
- 企业财务(25392)
- 学(25224)
- 技术(24744)
- 贸(23374)
- 贸易(23358)
- 理论(22745)
- 易(22636)
- 和(22278)
- 划(20828)
- 体(20356)
- 环境(20101)
- 机构
- 学院(455606)
- 大学(453921)
- 济(183295)
- 管理(181010)
- 经济(179477)
- 理学(156258)
- 理学院(154526)
- 管理学(152145)
- 管理学院(151298)
- 研究(149175)
- 中国(113864)
- 京(96748)
- 科学(92998)
- 财(87288)
- 农(79837)
- 所(74914)
- 业大(70258)
- 财经(69095)
- 江(68935)
- 中心(68063)
- 研究所(67844)
- 农业(62826)
- 经(62738)
- 北京(60443)
- 范(56874)
- 师范(56241)
- 州(55065)
- 经济学(55018)
- 院(54245)
- 财经大学(51078)
- 基金
- 项目(308178)
- 科学(242460)
- 基金(223653)
- 研究(223206)
- 家(195703)
- 国家(194035)
- 科学基金(166941)
- 社会(142031)
- 社会科(134686)
- 社会科学(134653)
- 省(121610)
- 基金项目(119019)
- 自然(109042)
- 自然科(106464)
- 自然科学(106436)
- 自然科学基金(104572)
- 划(101419)
- 教育(101220)
- 资助(91080)
- 编号(89813)
- 成果(71904)
- 重点(68904)
- 部(67205)
- 创(66762)
- 发(66168)
- 创新(61858)
- 课题(61754)
- 科研(58481)
- 国家社会(58451)
- 制(57675)
- 期刊
- 济(205364)
- 经济(205364)
- 研究(132079)
- 中国(88253)
- 学报(73768)
- 农(73131)
- 管理(70328)
- 财(70074)
- 科学(67013)
- 大学(55788)
- 学学(52886)
- 农业(49774)
- 教育(45386)
- 融(40408)
- 金融(40408)
- 技术(39256)
- 业经(35652)
- 财经(34476)
- 经济研究(31768)
- 经(29599)
- 业(28351)
- 问题(27028)
- 技术经济(23358)
- 科技(22957)
- 版(22118)
- 现代(21473)
- 商业(21233)
- 图书(20639)
- 理论(20445)
- 贸(19693)
共检索到672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昕 陈林
分析了产业聚集所产生的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产业聚集的最佳聚集程度和规模,并以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样化的产业环境有助于区域创新,竞争对区域创新存在负面影响,研发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总就业密度提高一倍,则创新水平将提高24%;就业密度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且就业密度均为600人/平方公里时区域创新绩效达到最高;区域人口规模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曲线呈U型,对应拐点大致出现在区域人口总规模为6500万人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昕 李廉水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制造业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这些溢出包括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多样化溢出和空间溢出。对我国医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对两类制造业的区域创新存在积极影响;多样化溢出对医药制造业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正,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影响为负。实证结果表明,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间差异和国家间差异。
关键词:
制造业聚集 知识溢出 创新绩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辉
电子信息产业是长三角的主导产业。长三角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之一是廉价的劳动力。本文通过构建生产函数,探讨劳动力、资本、科技投入等要素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和新产品产值的贡献程度,并对长三角和其他省市进行对比分析,验证长三角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中关于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对长三角未来的产业升级策略提出可行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娜 陈波
军民融合创新是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化和结合,对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科技工业发展至关重要。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基于创新协同视角,主要考察财政政策对军民融合创新协同的影响。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类并量化军民融合创新协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回归方法考察财政政策对军民融合创新协同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创新协同度整体上仍属于低度协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财政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协同水平提高。为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需要政府对该领域实施相应的干预与扶持。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军民两用技术创新 财政政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隆云滔 裴瑞敏 杨国梁
为探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运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基于2015年我国2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截面数据测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区域创新的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基于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评价各地区与四大综合经济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变化情况如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变化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成果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区域创新发展具有参考价值,最后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晓华 周旭
产业演进是单一产业所经历的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产业演进阶段的识别是科学制定产业政策的基础,也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别对产业组织视角下的二维识别法和产业规模视角下的产出增长率法与生长曲线法进行阐述,并以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1987—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展开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三种识别方法能够得到一致的结论,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目前处于产业成长期。因此,从多个维度定位产业演进阶段,不仅可以保证结论的稳健型,而且能够体现产业演进的内在演化逻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子彪 刘爽 李喆
利用1995—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生物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阈值协整模型,对中国及三大区域的生物制造业产业聚集度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生物制造业的产业聚集与其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阈值协整关系;生物制造业的产业聚集度过高或过低对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负向影响;生物制造业的产业聚集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红波 王高兴
利用2009-2019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将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生产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区位熵指数对产业集聚度进行测量,通过Malmquist指数计算区域创新效率,构建两阶段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并未呈现传统的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并且知识生产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高于成果转化阶段。同时,面板随机前沿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不利于区域创新,而来自政府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会在知识生产阶段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在成果转化阶段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给出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崔喜君 欧志斌
本文借鉴Blalock(2001)和Javorcik(2004)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FDI对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后向联系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对后向联系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FDI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存在并不显著的后向溢出效应;金融发展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后向联系溢出效应的发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婧 丁盈
探讨中国的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与纵向分离程度的关系。利用整理所得的产业区域资料,发现产业集聚中心的纵向分离程度,比产业集聚中心外的区域的纵向分离程度要高;而比较地理集中的产业,其产业聚集中心内外纵向分工程度的差异水平,高于整体制造业与地理不集中产业的差异水平。同时也发现,当产业地理集中度随着邻近同产业、相关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而提高时,纵向分离程度也会随着提高。实证的结果进一步论证了,产业的地理集中,可以降低厂商在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进而提高交易效率与产业纵向分离程度。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地理集中 纵向分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阮文婧 武常岐 涂政
文章基于异质企业贸易理论构建产品质量和价格双重维度的企业出口优势指标,利用通讯设备制造业全球贸易数据,运用多元Ordered Logit计量模型,考察企业生产率和出口目的国质量偏好对中国企业出口优势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企业选择价格优势的可能性提高,从价格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的可能性降低。随着目的国市场质量偏好的提升,企业选择价格优势的可能性降低,从价格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的可能性升高。研究结果表明当市场需求偏好无差异时,高生产率的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价格竞争策略。当市场需求偏好存在差异时,目的国高质量偏好会倒逼企业从价格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
关键词:
产品质量 单位价格 质量偏好 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袁其刚 张伟 郑立鹏
投融资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两个重要决策。完全市场竞争假设下企业的融资和投资行为是相互独立的;但现实中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使融资实效影响到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基于资本结构啄序理论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本文选取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行业对资本结构作用于企业出口和创新行为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行业利润(内源融资)对出口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创新无显著影响;银行中介借贷(外源融资)对创新和出口活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其对出口影响作用明显小于对创新的影响;FDI(外源融资)显著抑制了创新活动的开展,其对出口无显著影响。在控制了行业规模、资本密集度、劳动生产率等变量后,计量结果依然稳健。
关键词:
资本结构 出口 企业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曲晨瑶 李廉水 程中华
基于中国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可以通过知识溢出、设施共享、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竞争加剧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对外开放、产权结构和环境规制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分区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制造业 碳排放效率 区域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曲晨瑶 李廉水 程中华
基于中国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可以通过知识溢出、设施共享、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竞争加剧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对外开放、产权结构和环境规制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分区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制造业 碳排放效率 区域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树华 王玺
空间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学意义上的空间聚集是最主要的因素。为探究在沿边地区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聚集,本文构建了一个面板模型,并使用SUR回归方法探究沿边地区影响聚集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沿边地区制造业的聚集有助于经济效率的实现,进而这种聚集自身能够得以强化;但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程度不高,不同部门的聚集带来的是效率的损失,表明这种聚集来自于政府部门对追求经济效率企业的过多干预,本身缺乏内生机制。此外,由于受到多个政策冲击的影响,现阶段沿边地区整体上呈现出生产要素外流的局面。因此政府应当结合沿边地区实际制定产业政策,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迁移,为本地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