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85)
- 2023(21092)
- 2022(17671)
- 2021(16385)
- 2020(14105)
- 2019(32074)
- 2018(31700)
- 2017(59869)
- 2016(32869)
- 2015(36829)
- 2014(36426)
- 2013(36260)
- 2012(33399)
- 2011(30170)
- 2010(30159)
- 2009(28451)
- 2008(28549)
- 2007(25658)
- 2006(22363)
- 2005(20320)
- 学科
- 济(140695)
- 经济(140509)
- 业(110446)
- 管理(104602)
- 企(95322)
- 企业(95322)
- 方法(63651)
- 数学(53277)
- 数学方法(52649)
- 财(42036)
- 农(40946)
- 业经(37518)
- 中国(37270)
- 制(30052)
- 农业(28175)
- 务(27951)
- 财务(27895)
- 财务管理(27839)
- 学(26778)
- 贸(26689)
- 贸易(26675)
- 企业财务(26441)
- 易(25945)
- 地方(25932)
- 技术(23600)
- 和(22772)
- 银(21826)
- 银行(21759)
- 理论(21757)
- 体(21181)
- 机构
- 学院(477945)
- 大学(477433)
- 济(199842)
- 经济(196062)
- 管理(184564)
- 研究(162266)
- 理学(159073)
- 理学院(157322)
- 管理学(154644)
- 管理学院(153765)
- 中国(125376)
- 京(100895)
- 科学(100291)
- 财(94015)
- 农(87635)
- 所(83195)
- 研究所(75482)
- 中心(74639)
- 财经(74636)
- 业大(73576)
- 江(72340)
- 农业(69284)
- 经(67784)
- 北京(63131)
- 经济学(61586)
- 范(58764)
- 师范(58017)
- 院(57981)
- 州(56715)
- 经济学院(55655)
- 基金
- 项目(318694)
- 科学(251314)
- 基金(234143)
- 研究(226287)
- 家(206435)
- 国家(204734)
- 科学基金(175101)
- 社会(145798)
- 社会科(138321)
- 社会科学(138282)
- 省(123592)
- 基金项目(123503)
- 自然(114913)
- 自然科(112312)
- 自然科学(112272)
- 自然科学基金(110347)
- 划(104687)
- 教育(103142)
- 资助(95941)
- 编号(89195)
- 成果(72436)
- 重点(72241)
- 部(70549)
- 发(68318)
- 创(67774)
- 创新(62962)
- 科研(61806)
- 课题(61477)
- 国家社会(61347)
- 教育部(60137)
- 期刊
- 济(220333)
- 经济(220333)
- 研究(136547)
- 中国(92086)
- 农(80320)
- 学报(79758)
- 财(76096)
- 科学(73151)
- 管理(71198)
- 大学(60013)
- 学学(57062)
- 农业(54222)
- 融(44204)
- 金融(44204)
- 教育(41924)
- 技术(40774)
- 财经(37720)
- 业经(36071)
- 经济研究(35184)
- 经(32486)
- 业(31407)
- 问题(29347)
- 技术经济(24826)
- 贸(24790)
- 版(24353)
- 统计(23868)
- 世界(22432)
- 策(22052)
- 科技(21999)
- 现代(21477)
共检索到711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杨浩昌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工资水平、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水平、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和技术创新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就业;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产业聚集对制造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东北地区次之,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结合当前东部地区的产业聚集水平和制造业就业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制造业就业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大资本投资和出口,以及推进技术创新,对于促进制造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制造业就业 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王佳玮 杨浩昌
本文用1999-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力资本水平、资本投入、对外开放制度和非公有经济等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区域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分区域比较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产业聚集对区域居民收入的影响为正,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聚集对区域居民收入的影响为负。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大人力资本和资本投入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对于提高区域居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居民收入水平 区域差异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珍珍 陈功玉
物流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本文基于1998-2007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的物流产业集聚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利益来源以及物流产业集聚度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经分析得出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存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一些地区由于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而使得该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这种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地区差异又导致了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发展水平的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浩昌 刘军 张芊芊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出口依存度、技术创新能力和地理区位对制造业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工资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进口依存度对制造业就业表现为一定的负向效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加大资本投入和出口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技术进步,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对于促进制造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就业 影响因素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彩红 咸鸣霞
以区位熵作为中国各省市制造业聚集指数测度指标,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Super-SBM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法,对中国各省市(除西藏)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用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对外开放程度和制度创新的条件下,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呈正向影响;并且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先递减、后渐增、再递减的发展态势,即产业聚集增长效应符合"倒N型"假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小柯 席艳玲 吉生保
利用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法,考察了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在全国层面呈现"倒U"型关系;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劳动力的拥挤效应十分明显;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则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贵贤
基于中国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选取制造业就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对最低工资、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和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就业。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和制造业就业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呈倒"U型"曲线,临界值为0.375;东中西部的临界值分别为0.377、0.385、0.356。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偏低,未达到临界值,最低工资标准仍有较大上调空间;如果数理统计具有现实意义,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会促进制造业就业水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军 徐康宁
本文用199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工业化进程及其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力资本水平、资本投入、对外开放制度和基础设施的条件下,产业聚集对工业化进程具有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方面;产业聚集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聚集程度越高,其对工业化进程的促进作用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的产业聚集程度和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区域间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将不断扩大。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工业化 区域差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庆华
本文在计算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这种提升存在行业结构上的差异。产业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国际竞争力 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军 徐康宁
本文用1999-2007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聚集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同时导致区域差距的产生。区域差距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聚集区与非聚集区经济发展的自然落差;二是四大区域之间产业聚集增长效应的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产业聚集程度的不同导致外部规模经济、技术外部性和金钱外部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产业聚集增长效应符合"倒N"型假说,并验证了当前中国的产业聚集增长效应处于"倒N"型曲线的中间阶段。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籍艳丽 席艳乐
产品内分工理论是近期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中的研究前沿,它脱胎于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是面对新的贸易现实而产生的新型理论体系。文章利用1997~2006年中国23个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就产业相互依赖下,产品内分工对相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间的相互依赖性使得当涉及到产品内分工的影响时,这种跨产业间的乘数效应必须考虑在内。基于模型整体的研究结果,文末指出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一冬
笔者采用2003年~2011年中国28个地区21个二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三种动态外部性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产业专业化(MAR外部性)和地区企业竞争程度(PoRteR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而产业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在分地区和分产业的回归分析中,产业专业化和产业多样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但企业竞争程度的影响效应基本不变。
关键词:
外部性 产业专业化 产业多样化 竞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军 王佳玮 杨浩昌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力资本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政策偏向等条件下,产业聚集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产业聚集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城乡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政策偏向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提高产业聚集水平,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曲晨瑶 李廉水 程中华
基于中国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可以通过知识溢出、设施共享、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竞争加剧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对外开放、产权结构和环境规制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分区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制造业 碳排放效率 区域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曲晨瑶 李廉水 程中华
基于中国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可以通过知识溢出、设施共享、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竞争加剧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对外开放、产权结构和环境规制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分区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制造业 碳排放效率 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