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20)
2023(19081)
2022(16170)
2021(14783)
2020(12342)
2019(28121)
2018(27866)
2017(54046)
2016(28982)
2015(32531)
2014(32510)
2013(32604)
2012(30120)
2011(27230)
2010(27642)
2009(25923)
2008(25661)
2007(22899)
2006(20762)
2005(18893)
作者
(85531)
(71024)
(70687)
(67245)
(45555)
(33772)
(32064)
(27755)
(27095)
(25628)
(24287)
(24015)
(22760)
(22726)
(21918)
(21864)
(21060)
(20508)
(20387)
(20314)
(17736)
(17497)
(17292)
(16315)
(15914)
(15813)
(15772)
(15579)
(14333)
(13995)
学科
(147088)
经济(146935)
(101082)
管理(94774)
(88595)
企业(88595)
方法(58275)
数学(47659)
数学方法(47227)
中国(37934)
业经(37648)
(36980)
(35031)
地方(33382)
(26076)
农业(26015)
(24331)
(23991)
财务(23905)
财务管理(23870)
技术(23127)
(22926)
贸易(22910)
企业财务(22568)
(22425)
理论(22371)
(22064)
环境(20323)
(19481)
(19479)
机构
学院(429291)
大学(426957)
(186107)
经济(182376)
管理(171504)
理学(146969)
研究(146286)
理学院(145357)
管理学(143246)
管理学院(142459)
中国(111048)
(92120)
科学(86783)
(83949)
(73452)
(67221)
财经(66852)
研究所(66074)
(64709)
中心(64525)
(60595)
业大(60135)
北京(58797)
经济学(56658)
(54782)
师范(54320)
(53071)
农业(52239)
(52180)
经济学院(50839)
基金
项目(280389)
科学(222322)
研究(206660)
基金(204497)
(176269)
国家(174742)
科学基金(151944)
社会(133567)
社会科(126728)
社会科学(126694)
(109304)
基金项目(108336)
自然(97167)
自然科(94946)
自然科学(94927)
自然科学基金(93260)
教育(93203)
(90500)
资助(84323)
编号(82710)
成果(66428)
(63075)
重点(62065)
(61782)
(59487)
课题(57185)
国家社会(55015)
创新(55003)
教育部(53477)
人文(52863)
期刊
(216858)
经济(216858)
研究(133219)
中国(82403)
管理(68668)
(65018)
(61532)
学报(60832)
科学(59235)
大学(46916)
学学(44463)
农业(42372)
教育(41766)
技术(40279)
(40161)
金融(40161)
业经(35403)
经济研究(34612)
财经(34138)
(29481)
问题(28995)
技术经济(24552)
(23740)
现代(21429)
商业(20973)
(20940)
世界(20399)
统计(19847)
理论(19609)
科技(19584)
共检索到653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光明  孙明霞  
本文通过测算产业聚集综合评价指数、物流业综合评价指数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建立三者的协整VAR模型,运用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1995-2012年产业聚集、物流业及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物流业对产业聚集的正向影响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经济发展对物流业和产业聚集的正向拉动效果明显,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性,但总体上三者之间的正向相互促进作用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庆泉  
本文通过构建2013-2021年我国商贸流通业聚集和城市经济发展韧性的指标体系,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在基准回归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呈正向影响;不同城市规模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其影响程度受城市规模大小呈逐步减弱趋势;商贸流通业聚集与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本地区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带来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对邻接城市经济发展韧性也带来显著的提升作用。最后,文章提出全面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增强商贸流通业服务产品技术创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城市经济发展韧性战略,加大商贸流通业人才引进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聂华林  杨坚  
以兰州市为例,按照相关的经济指标以及物流发展情况的各种衡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利用EVIEWS软件,运用多元回归、时间序列模型、改进的C-D生产函数等分析方法对兰州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等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我国城市市如何更好的发展物流业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鹏  李文秀  
城市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空间集聚性,包括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集聚,而人口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或组织会集聚在城市,而服务业集聚已成为城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城市技术边界来促进服务业在城市集聚和通过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二者间是相互促进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云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等数量分析技术和全国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计算了我国物流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对我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产业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物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同时,区域物流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引发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最后,对我国物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孟庆春  赵炳新  李晓晨  
文章对山东省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1998年~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中的数据,计算了物流业对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力两个指标,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业与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物流量每变动1,引起经济增量同方向变动约5.54;物流业与三大产业均呈现较高正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关联最强而与第一产业关联最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波  黄惠  
本文选取了全国、北京市、哈尔滨市和贵阳市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和城市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流通业的相关指标的研究表明,2014年以前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鼎盛时期,不论是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是流通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的比重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2014年后则都呈现回落趋势,说明近年来我国流通业发展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在定量分析中,本文利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依然能在长期内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短期内的非均衡状态会被一定的调整力度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此外位于西部地区的贵阳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要比位于东、中部地区的北京市和哈尔滨市地区更大,这与东、中部流通业发展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而西部地区流通业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相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育洁  
本文运用产业地理集中度指数对零售业产业的聚集程度进行了精密的测算,其结果表明:我国零售业2000年到2010年均处于高度聚集状态,且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达到14.7%。其中2004年到2007年出现了上升的波动;而后对零售业的聚集程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表明:在我国,零售产业高度集聚的大环境下,零售业的产业集聚程度与其销售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是零售产业聚集程度升高,会造成其销售额降低的趋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其忠  卞艺杰  
从单个企业到企业集群、再到网络组织,企业网络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这是企业不断分形的结果。加之地理位置、文化底蕴的不同,企业分形过程又具有区域差异性,属多重分形。文章通过选取东、中、西部地区以及浙江、安徽、甘肃等省,根据它们的企业相对生长几率的不同,计算企业的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得出不同地区的企业演进轨迹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的原因,进一步揭示了企业聚集效应在创建和谐经济中的内在机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谭晓峰  
指出物流园区的物流资源聚集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发展需求,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基础。物流园区资源聚集效应形成和扩展受到园区规划、园区运作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政府的推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下可以从相关因素着手针对性地推动聚集效应的正向发展,从而使资源聚集效应更好更多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玲玲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本文从城市聚集经济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聚集经济效应的交互作用,由于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交互作用导致了城市化过程。其次,对城市化运行的根本动力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产业推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进行详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就业问题、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以及资源环境问题五个方面,最后,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魁   李成标   张晨  
文章基于2004—2021年长江经济带十个规模以上主要沿江港口及其腹地城市相关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探究内河港口物流、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经济增长、内河港口物流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经济惯性;内河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显著;长期来看,城市经济增长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内河港口物流能长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内河港口物流深受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应继续推动港口物流集约化发展,深化技术创新、优化港口物流结构,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港产城融合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光  
本文以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的代表性指标,选择城镇化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市区建成区面积为解释变量,构建城市经济发展多元回归模型。并对河南郑州、开封进行实证分析,描述经济发展的运行轨迹,对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学勤  
产业的发展和动态演进与知识溢出密不可分。不同的知识溢出方式对产业聚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知识溢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方式,进一步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在中国,区域产业发展效应不是通过专业化和多样化效应,而是通过波特效应即竞争效应体现出来。竞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产业向发达地区的转移,从而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为此,应进一步明确区域间产业分工的布局,改善知识溢出的渠道和方式,提升企业知识水平和吸收能力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甘信华  刘峰  
以物流业和三次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经济理论的模型和方法,对中国1978~2009年物流业与三个产业发展的协整与因果互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看,中国物流业与三次产业之间呈现出比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发展趋势,短期波动也起着正的影响作用;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看,中国物流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单向的因果关系,与第三产业有双向因果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