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82)
2023(18581)
2022(15750)
2021(14386)
2020(11906)
2019(26971)
2018(26443)
2017(49972)
2016(27234)
2015(30267)
2014(30275)
2013(29731)
2012(27870)
2011(25497)
2010(25881)
2009(24033)
2008(23638)
2007(21367)
2006(18992)
2005(17305)
作者
(81884)
(68324)
(68106)
(64670)
(43403)
(32899)
(30941)
(26599)
(25743)
(24417)
(23325)
(22629)
(21928)
(21352)
(21168)
(21100)
(20791)
(20189)
(19759)
(19736)
(17147)
(16966)
(16575)
(15626)
(15565)
(15274)
(15177)
(15075)
(13874)
(13561)
学科
(127849)
经济(127724)
管理(75136)
(71075)
(56315)
企业(56315)
方法(46089)
数学(39408)
数学方法(39045)
中国(36083)
(33310)
地方(32243)
业经(28178)
(27180)
(25957)
(22775)
贸易(22763)
农业(22525)
(22189)
(21966)
(19114)
银行(19053)
环境(18652)
(18533)
金融(18531)
理论(18300)
(18271)
地方经济(18166)
技术(17749)
(17618)
机构
学院(396350)
大学(392685)
(167527)
经济(163951)
管理(145705)
研究(140433)
理学(124228)
理学院(122712)
管理学(120571)
管理学院(119837)
中国(105298)
科学(87050)
(83817)
(74684)
(72813)
(71997)
研究所(65772)
中心(63910)
(62194)
业大(60212)
财经(58884)
农业(56702)
(53265)
(53179)
北京(52859)
师范(52635)
经济学(51856)
(50076)
(49753)
经济学院(46542)
基金
项目(257925)
科学(201534)
研究(186052)
基金(184470)
(162286)
国家(160880)
科学基金(136485)
社会(118900)
社会科(112676)
社会科学(112646)
(103178)
基金项目(97812)
自然(87377)
(86308)
自然科(85374)
自然科学(85349)
教育(84884)
自然科学基金(83792)
编号(75295)
资助(74234)
成果(60817)
(60762)
重点(58674)
(55392)
(54158)
课题(52991)
创新(50591)
国家社会(49121)
科研(48936)
发展(48124)
期刊
(196314)
经济(196314)
研究(118441)
中国(82493)
(66280)
学报(64819)
科学(58442)
(58173)
管理(53879)
大学(47675)
学学(45053)
农业(44476)
教育(42772)
(37356)
金融(37356)
技术(34643)
业经(32756)
经济研究(31816)
财经(29414)
问题(26503)
(25556)
(23620)
技术经济(20707)
(20249)
商业(19527)
(19233)
图书(19040)
科技(18422)
统计(18077)
现代(17971)
共检索到605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可东旺  何建华  刘殿锋  
随着区域空间组织模式的网络化转型,精细分析城市网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准确揭示城市发展机理。以全国289个城市为样本,基于多元客流构建城市网络联通指标,从产业职能视角探索城市关联网络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全域及局域城市网络均显著促进城市综合经济和制造业发展;而服务业的正外部性主要体现在大城市,其在小城市出现集聚阴影;一定的城市规模是城市网络外部性作用的重要基础。在发展多中心城市网络体系过程中,需重视中心城市的培育,选择性地推动中小城市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种照辉  张伟丽  李小建  
城市群中城市间存在紧密、多样的网络联系,相比于单一城市,其经济发展质量存在特殊性。正确认识多维网络的作用,对于进一步理解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和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发挥城市群的增长引领作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首次提出了多维网络下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概念,基于多维网络的视角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从网络连通性、聚类性、网络联系便利性、网络平衡性四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进一步,以经济联系紧密的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评价了其经济发展质量,并分析背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空间位置距离、经济结构差异是抑制多维网络联系的因素,人口规模对于多维网络联系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边成敏  陈子熹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科技水平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企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度应用是提高区域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拓宽了区域经济转型渠道,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社会等全面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带来创新动力。基于此,文章阐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政策不完善、利益矛盾等问题,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应用策略,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合军  
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国内经历了十数年的发展以后,已经在多个领域内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也大大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计算机相关技术也助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人类群体在众多行业的生活生产方式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文章以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为分析的基础,探讨和分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为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更深的程度上和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相互结合,促进我国区域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和速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腾  崔格格  
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与引力模型,测度长三角与京津冀城市群双向经济联系规模及网络空间结构,纳入异质性城市层级结构,验证城市中心性与城市网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北京与天津的中心性突出;长三角城市群呈现核心—半边缘—边缘的多中心结构特征,空间结构较为扁平化。核心—边缘结构中城市中心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较小且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但多中心城市结构下中心度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显著推动城市群整体发展,且边缘城市在城市网络中获益最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晶晶   李慧玲  
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流通产业降低成本、提升产业效率,对流通业产业链韧性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就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流通产业链韧性提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行分位数回归检验后,发现数字经济对不同程度流通产业链韧性存在差异化影响。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资源配置效率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流通产业链韧性提高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提升流通产业链韧性打好基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莉萍  杨志勇  徐兰  
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物联网成了许多国家为应付金融危机、振兴经济而重点发展的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我国已将物联网产业纳入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无论是在研发还是建设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投入。物联网对于扭转我国长期依赖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局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走产业高端化道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物联网产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文章通过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以期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君安  
伴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子垃圾也快速增长,并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信息产业还肩负着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乃至生态化转型的使命。文章指出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建立循环型信息产业的依据,提出建构循环型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昌洪  霍学喜  
本文系统分析了发展生猪产业循环经济的原因,深刻剖析了生猪生产减量化的措施以及再使用、再循环的多种模式,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为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提高生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易恩文   姚常成   杨慧玲  
本文在社会分工视角下从技术和组织两个层面考察了数字经济塑造城市网络的理论机制,并匹配2011—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与上市公司“总部-分支”机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城市网络中心性,这一结论在考虑指数测度误差、内生性问题以及外生政策冲击等因素后依然成立;相较于吸引外部投资,数字经济增强城市对外部城市进行投资的效果更甚。机制检验表明,深化社会分工是数字经济加强城市网络经济关联的重要路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紧密协作和多中心空间形态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能够显著强化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网络中心性的边际效应。因此,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网络不仅要重视平台分工网络构建,更要加快推进政务互联互通与网络型城市群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川  
本文借鉴已有文献,探索效率视角下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升级的影响,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建设、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创新水平对流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建设、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创新水平对流通产业升级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影响系数分别为2.001、2.565、2.127。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进流通产业顶层政策规划设计,强化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发展融合,注重不同地区之间协同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健  柳文杰  
低碳经济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也将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如何有效地实现到2020年"减碳40~50%"以及成功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对我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治理是它们成功的普适性选择,但治理途径因国而异。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低碳压力和比较不同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认为网络化治理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理想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颖丽  张渊  
目前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与转型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需要大力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对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方向,抓好高校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关键点:面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适当调整地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布局,尽可能将其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对接,构建契合地区经济发展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上级部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布点方面适当倾斜后发地区,以此推动后发地区的人力资源积累,从而推动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忠良  刘劲松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种新的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在信息产业中出现了 ,这种市场结构大大地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又对传统产业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演进。本文对网络经济环境下产业结构的演进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宇竞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都市农业经济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大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都市农业资源丰富,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都市农业提供有力支撑,消费需求升级促进都市农业经济多功能拓展,但也存在大湾区都市农业布局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城市赋能农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为推进大湾区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优化大湾区城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布局,促进大湾区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相互赋能、相互加持,打造大湾区都市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共筑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都市农业对外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