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2)
- 2023(10987)
- 2022(8730)
- 2021(7776)
- 2020(6378)
- 2019(14260)
- 2018(14319)
- 2017(27662)
- 2016(15077)
- 2015(16461)
- 2014(16135)
- 2013(15422)
- 2012(13584)
- 2011(12231)
- 2010(12346)
- 2009(11646)
- 2008(11011)
- 2007(9606)
- 2006(8572)
- 2005(7688)
- 学科
- 济(68561)
- 经济(68508)
- 管理(41446)
- 业(37819)
- 企(30840)
- 企业(30840)
- 方法(27486)
- 数学(24256)
- 数学方法(23865)
- 中国(20456)
- 农(17052)
- 地方(16607)
- 业经(16241)
- 产业(12545)
- 财(12192)
- 学(12082)
- 农业(11591)
- 制(10832)
- 发(10464)
- 环境(10355)
- 理论(10317)
- 贸(9616)
- 贸易(9610)
- 技术(9564)
- 和(9521)
- 易(9235)
- 资源(8415)
- 地方经济(8381)
- 体(8364)
- 银(8297)
- 机构
- 学院(207690)
- 大学(203659)
- 济(85566)
- 经济(83769)
- 管理(79584)
- 研究(70308)
- 理学(69113)
- 理学院(68347)
- 管理学(66764)
- 管理学院(66403)
- 中国(50969)
- 科学(44059)
- 京(43336)
- 财(35517)
- 所(34690)
- 研究所(31763)
- 农(31752)
- 中心(31419)
- 江(30855)
- 业大(29799)
- 财经(28850)
- 范(28001)
- 师范(27715)
- 经济学(26738)
- 北京(26608)
- 经(26138)
- 院(26122)
- 州(25098)
- 农业(24818)
- 经济学院(24125)
- 基金
- 项目(144987)
- 科学(115577)
- 研究(105186)
- 基金(105024)
- 家(91563)
- 国家(90907)
- 科学基金(78982)
- 社会(68755)
- 社会科(65476)
- 社会科学(65462)
- 省(58411)
- 基金项目(55335)
- 自然(50367)
- 自然科(49167)
- 自然科学(49158)
- 划(48275)
- 自然科学基金(48238)
- 教育(47860)
- 编号(42598)
- 资助(42364)
- 发(33615)
- 重点(33084)
- 成果(32856)
- 部(30706)
- 创(30282)
- 课题(29668)
- 国家社会(28940)
- 创新(28274)
- 发展(27045)
- 科研(27031)
共检索到298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石琳
资源型城市转型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资源类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两个维度,对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研究发现:东北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高度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仍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产业结构转型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高度发展不充分的双重挑战。东北资源类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动作用低于全国水平,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发挥关键作用,但配置效率不高,从而加剧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困难。从分省情况看,辽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度较高,但资源型产业的行业间作用较大,转型压力总体较小;吉林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较小,产业结构高度次之,转型面临一定压力;黑龙江产业结构高度较低,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程度大,转型压力最为艰巨。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转型 产业结构高度化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安树伟 魏后凯
针对东北资源型城市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产业转型的紧迫性,以煤炭、石油、森林等资源型城市为重点,探讨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战略重点,提出国家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援助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辉
国家的经济增长不仅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也来源于产业升级的结构效应。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中的产业演进机制,并探讨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增长路径。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分析,明确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第二产业主导性仍非常强。我们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1978-2014年支撑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产业演进机制并对各阶段的主导产业进行分析,还模拟了各阶段产业间要素流动机制(结构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内部的资本要素流动,并且第二产业部门间的要素流动处于相对封闭阶段,尚未对第三产业形成充分带动。我国经济增长路径上可以优先考虑创新经济来加速工业化进程,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向华丽 张友业
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及与之相对应的214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分析了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提升,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呈倒U型增长;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性别和户籍收入差异将分别缩小3%和增加2. 5%,教育收入回报率将增加0. 4%。为此,应为流动人口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使其获得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加快推进流动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和"就地市民化"进程;为流动人口增收提供更加健全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 流动人口 收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天祥 朱翔 王月红
中部城市群已成为中部地区"增长极",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基于产业结构演化理论,结合新时期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新趋势,提出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人力资源、技术、生态化和国际化方面构建产业结构高度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信息熵理论和TOPSIS法提出用相对熵距离法对比研究中部五大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解决了现有"标准结构"和评价方法不足等问题。结果表明:中部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较低,结构不协调,内部差异明显,呈二级梯度分布;由于其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较低,导致就业结构和产业生态化水平也较低;但在工业产值结构和人力资源质量上略有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有川 孙博 尹宏玲
以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产业结构高度化为切入点,在分析产业结构高度化实现的两种方式,即产业结构横向高级化和产业结构纵向高级化的基础上,仅以空间经济为视角,运用阿隆索(W.Alonso)的竞标地租理论,分析了产业结构横向高级化、产业结构纵向高级化分别对城市工业和服务提供空间的影响,指出了城市生产性空间布局的演变有其内在规律性,以及违背产业发展规律而强行重组城市空间的危害性。只有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现方式并结合产业类型,有针对性地提供发展空间才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王念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娜 赵康杰 景普秋
基于人口集聚的研究视角,利用2006—2020年我国113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品质对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并结合地理区位、发展阶段、发展类型等城市属性和生活、安全、社会、人文、创意等品质属性,多维度全方位考察其异质效应。结果显示:相较于自然地方品质,人造地方品质的提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效果更强,良好的社会品质和创意品质是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分城市类型来看,人造地方品质对东部和南部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成熟型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效果更强,对煤炭、森工和综合类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作用机制方面,人造地方品质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主要通过人才集聚效应和生产率增长效应两条路径进行有效传导,本地市场放大效应目前尚未显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建林 张思锋 王嘉嘉
西部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资源诅咒”效应更加凸显,转型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西部地区15个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及其转型的供给侧支撑能力、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进行评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名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用经济新常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度化的战略选择。本文通过D函数指标,测度出1952—2016年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演变情况并进行了区域和国别比较,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面临许多结构性问题,产业结构高度化还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且落后于高收入水平国家,供给侧因素比需求侧因素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层面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翔
本文从商贸流通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商贸流通业能通过直接、间接就业效应促进农业农村劳动力不断非农化,从而使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化;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业增长能有效提升整体产业规模,且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能有效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高度化。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产业结构 合理化 高度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丙奇 陈慧芳
本文分析了金融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作用,提出了我国应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挥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的各自优势,来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磊 徐涛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判别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产业结构系统的相似程度,主要有两种方法:相似判别法和距离判别法。基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国际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水平上的差距,通过分析美国、日本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的特点,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高度化判别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湘燕 锁箭
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无疑构成其经济发展和起飞的基本内容。产业结构演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各产业之间在发展规模上量的比例关系,即结构均衡协调;二是指各产业间的联系方式或关联形式,构成产业结构质的方面,即产业结构达到自身高度化或发展的高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