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3)
2023(10426)
2022(9224)
2021(8700)
2020(7273)
2019(16890)
2018(16873)
2017(33290)
2016(18012)
2015(19990)
2014(19908)
2013(19991)
2012(18277)
2011(16426)
2010(16264)
2009(14634)
2008(14129)
2007(12266)
2006(10527)
2005(9152)
作者
(51353)
(42449)
(42140)
(40303)
(26965)
(20343)
(19232)
(16799)
(16140)
(15152)
(14665)
(14103)
(13497)
(13295)
(13136)
(12929)
(12755)
(12625)
(11990)
(11988)
(10537)
(10340)
(10228)
(9627)
(9540)
(9350)
(9328)
(9306)
(8467)
(8307)
学科
(75268)
经济(75197)
管理(50611)
(49611)
(42125)
企业(42125)
方法(34918)
数学(29932)
数学方法(29618)
(19056)
中国(17974)
业经(17463)
(17079)
(16775)
地方(16222)
(12707)
理论(12635)
农业(12601)
技术(12373)
(12246)
贸易(12241)
(12058)
产业(11910)
(11831)
(11171)
财务(11112)
财务管理(11094)
环境(10997)
企业财务(10570)
(9867)
机构
大学(255250)
学院(253088)
管理(104881)
(101006)
经济(98877)
理学(91956)
理学院(90962)
管理学(89522)
管理学院(89079)
研究(83530)
中国(59263)
(54474)
科学(52530)
(43383)
(41258)
(38300)
业大(38154)
研究所(37915)
中心(36845)
财经(35775)
(35044)
北京(34401)
(33695)
师范(33396)
(32500)
(30583)
农业(29975)
经济学(29624)
(28812)
师范大学(27135)
基金
项目(178156)
科学(140251)
研究(130970)
基金(129161)
(111814)
国家(110916)
科学基金(95806)
社会(81565)
社会科(77394)
社会科学(77374)
基金项目(69761)
(69758)
自然(62820)
自然科(61321)
自然科学(61309)
自然科学基金(60219)
教育(59103)
(58363)
编号(53472)
资助(53128)
成果(42769)
重点(39459)
(39061)
(38402)
(37295)
课题(36210)
创新(34685)
科研(33894)
教育部(33538)
项目编号(33318)
期刊
(108434)
经济(108434)
研究(75020)
中国(42275)
学报(39353)
管理(38262)
科学(36882)
(34247)
(30901)
大学(29700)
学学(27796)
教育(27468)
农业(24394)
技术(21566)
业经(18417)
(17609)
金融(17609)
经济研究(17296)
财经(16807)
图书(14657)
(14368)
问题(14163)
科技(13555)
理论(13160)
技术经济(12678)
(12040)
实践(12016)
(12016)
现代(11907)
商业(11470)
共检索到354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谢伟丽  石军伟  
产业结构转换长期受学术界关注,在产业结构转换的现实表现及其理论解释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着争论和分歧。本文首先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维度归纳了驱动产业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需求侧驱动强调消费结构变化、需求收入弹性和消费外部性等引致的收入效应会驱动产业结构转换,供给侧驱动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引发的替代效应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转换。进一步地,本文系统考察了产业结构转换的动态过程和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转换的国际关联与国际差异,并归纳了产业结构转换的测度方法。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评价产业结构转换研究的关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庆丰  
文章从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的角度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指出现有研究在分析工具、滞后时间测度、国际比较方法、作用机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应该继续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机理、如何衡量二者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算以及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昌  
我国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资源消耗偏高。这种产业模式能够支持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区域间垂直型产业分工格局弱化了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动力,也将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固化在资源型产业上并抑制了发展。新时期我国关于产业结构的理论、实证和政策研究,应该集中分析自然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双重约束条件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这一研究取向能够将产业升级、转移与减少资源消耗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契合起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敏  胡振华  
众多的研究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如何匹配与城镇化相协调的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因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了研究,本研究就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机理、实证分析、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现,现有文献较多地集中在论证城镇化与单一产业的关系、且基本上采用单一维度分析、运用的方法以主观、静态分析诸多,较少系统地分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且缺乏定量、动态的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深入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敏  胡振华  
众多的研究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如何匹配与城镇化相协调的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因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了研究,本研究就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机理、实证分析、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发现,现有文献较多地集中在论证城镇化与单一产业的关系、且基本上采用单一维度分析、运用的方法以主观、静态分析诸多,较少系统地分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且缺乏定量、动态的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豫新  王睿哲  
以新疆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定了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测定区域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和方向;比较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速度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转换可分为4种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外向性是影响新疆地州产业转换的主要因子;技术创新能力、需求能力等因素与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转换速度与转换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孙琳  武模敬  
本文从治理结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角度,对国内外资本结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将资本结构纳入战略管理、资本结构和企业战略结合的系统框架,试图为资本结构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英明  
产业集聚是区域产业组织的形式 ,产业集聚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自马歇尔以来 ,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广泛系统的研究 ,产业集聚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对产业集聚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主要方面进行评述 ,在此基础上说明产业集聚研究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丽  何跃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然后采用GMDH方法来研究产业比重分布对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影响。文章对四川省1991~2008年间的产业结构转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工业化进行阶段,增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关键是提高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操之过急的发展第三产业会削弱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灿飞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按一定的内在规律演进.这一规律的发现当归功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廉·配第,他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首先看到了产业间收入差异,并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会驱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入非农业部门,从而产业结构随劳动力的这种转移而转换;随后克拉克和费希尔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定理,西蒙·库兹涅茨根据各国的实际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根据前人的研究,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趋势是:①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②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对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在工业化初期趋于上升,工业化任务完成后,则趋向稳定,到经济走入工业化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林维柏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存在着农业基础不稳,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总量不足,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差,资源消耗偏高等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产业转换缺乏强有力的需求和资金支持,资源短缺和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产业转换和升级的动力不足等。为此,要加强产业发展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用高科技改装传统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腊生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获得经济发展而具有的适时适宜地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速度,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愈强,产业结构演进的速度就快,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愈迅速;反之,产业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文益  
评《中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林文益由林白鹏为首的一些专家学者所撰写的《中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消费经济学领域又一新的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此书从社会再生产角度出发,深入地、系统地研究中国的消费结构和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欣美  徐文忠  颜逸帆  施懿恬  
近年来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从一般管理领域的角度出发,将产业集群依理论与分析单位分成"Marshall产业区理论—产业政策影响与集群"、"折衷理论—产业集群之国际化"、"网络理论—产业集群与创新"、"资源基础理论—产业集群与组织绩效"此四个层级进行系统性回顾。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论概念,本研究回顾近十年来在西方与台湾一般管理领域重要期刊中,43篇产业集群的相关文献,得以体现现今不同层级的研究贡献,并提出未来在此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石磊  
技术建构论和社会建构论是在过去历时半个多世纪的组织理论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的两个学术流派。本文对技术建构论和社会建构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述评,讨论了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分析了研究信息技术和组织结构的技术模式和社会—技术模式。本文认为,技术与组织结构关系研究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的技术建构论和社会建构论的思路,应当突出和强调行动者与技术的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