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8)
- 2023(6918)
- 2022(6139)
- 2021(5507)
- 2020(5084)
- 2019(11983)
- 2018(11793)
- 2017(24062)
- 2016(13304)
- 2015(15108)
- 2014(15427)
- 2013(15737)
- 2012(15126)
- 2011(13747)
- 2010(13950)
- 2009(13049)
- 2008(13185)
- 2007(12102)
- 2006(10338)
- 2005(9347)
- 学科
- 济(63953)
- 经济(63899)
- 业(36139)
- 管理(33715)
- 方法(30179)
- 企(28646)
- 企业(28646)
- 数学(26345)
- 数学方法(26137)
- 农(16641)
- 财(14933)
- 中国(14357)
- 地方(13692)
- 贸(13114)
- 贸易(13113)
- 业经(12967)
- 学(12801)
- 易(12728)
- 制(11586)
- 农业(10771)
- 融(10331)
- 金融(10329)
- 产业(10123)
- 银(9329)
- 银行(9301)
- 和(9252)
- 务(8879)
- 行(8867)
- 财务(8866)
- 财务管理(8838)
- 机构
- 大学(201091)
- 学院(199584)
- 济(88862)
- 经济(87185)
- 管理(75434)
- 研究(69950)
- 理学(64911)
- 理学院(64163)
- 管理学(63173)
- 管理学院(62791)
- 中国(51975)
- 京(42469)
- 科学(42284)
- 财(38866)
- 所(36556)
- 农(35815)
- 研究所(33308)
- 中心(31648)
- 财经(31202)
- 业大(30280)
- 江(30020)
- 农业(28511)
- 经济学(28331)
- 经(28121)
- 北京(27008)
- 经济学院(25914)
- 范(25817)
- 师范(25524)
- 院(24557)
- 州(23808)
- 基金
- 项目(128903)
- 科学(100463)
- 研究(93739)
- 基金(92552)
- 家(80489)
- 国家(79862)
- 科学基金(67122)
- 社会(59052)
- 社会科(56194)
- 社会科学(56175)
- 省(50496)
- 基金项目(49221)
- 划(42742)
- 教育(42686)
- 自然(42395)
- 自然科(41362)
- 自然科学(41349)
- 自然科学基金(40636)
- 资助(38858)
- 编号(38048)
- 成果(31283)
- 发(29650)
- 重点(29557)
- 部(29412)
- 创(26717)
- 课题(26326)
- 创新(25062)
- 教育部(24894)
- 科研(24862)
- 国家社会(24263)
共检索到292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徐采果
产业结构转换作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产业结构转换方式的不同选择,及其动力和基础的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是不一样的。合理选择符合本国经济发展条件的产业结构转换方式,能有效促进经济的迅速增长,相反的情况则往往可能对一国经济只是产生弱效应,甚至是负效应。要发挥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功效,需要明确产业结构转换的方式,把握不同转换方式下经济因素是如何发生作用的,以及分析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力及基础,从而为制订产业政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赐联
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福建省产业结构转换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转换速度和转换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市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差距较大,但基本上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产业转换速度层次明显,转换能力与转换速度的相关性不强;产业结构的转换方向正朝合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福建省 产业结构 转换速度 转换方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张建平
产业结构转换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演变的基础过程,这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构建反映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吉林省各地区现有产业结构的水平和特点进行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建议在制定产业政策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充分考虑地区间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差异,以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保障产业结构调整高效运行。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国新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比较优势,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其比较优势 往往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这在国际分工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 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转换,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利用印度 软件业发展的实证,说明印度是如何利用产业结构转换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 的,最后对我国如何发展新兴产业增强国际竞争优势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红伟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去年又实现了“软着陆”,经济总量大体平衡,通货膨胀率大大低于经济增长率,成效卓著。经济总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产业结构问题却日益突出。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主客观条件来看,加速优化产业结构已正当其时,因此,必须对我国现阶段产业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灿飞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按一定的内在规律演进.这一规律的发现当归功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廉·配第,他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首先看到了产业间收入差异,并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会驱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入非农业部门,从而产业结构随劳动力的这种转移而转换;随后克拉克和费希尔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定理,西蒙·库兹涅茨根据各国的实际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根据前人的研究,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趋势是:①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②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对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在工业化初期趋于上升,工业化任务完成后,则趋向稳定,到经济走入工业化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巍 刘海涛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口粮消费正逐步减少,通过国际食品消费比较及国内农业产业发展分析,未来中国需要大量扩大奶类和适当增加肉类的生产,为此,中国农业投资的产业结构应根据以上变化趋势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农业发展和人们日益提高的食品消费需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东琪 朱传耿 周婷
回顾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选取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多样化指数、产业结构变动值、Moore结构值变化指标、产业结构超前系数。通过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方法—Shift-shar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选取2000—2009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利用数学模型计量,利用计量结果,首次对苏、鲁两省1999—2008年产业结构进行了静态、动态、SSM分析比较研究,得出客观结论。依据结论,提出苏、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为苏、鲁两省建立科学双赢的合作模式和良性的竞争模式,促进两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江苏省 山东省 产业结构 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果艺
产业结构转换需要有较强的动力机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迅速升级换代,主要是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形成的合力。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力机制同样强劲,促使产业结构转换更加明显。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转换 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陶洁 杨保建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典型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分析,总结他们发展的经验教训,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升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子伦
本文首先在总结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产业结构升级的含义,并指出产业结构升级所具有的三方面衡量标准,即产业体系的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与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其次,本文对三大衡量标准进行剖析,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再次,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三大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计算OECD六个代表性国家与金砖五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金砖国家虽然经济增长成就明显,但产业结构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2)在金砖国家内部,巴西的能源合理利用经验和俄罗斯的人力资本累积经验值得我国学习。(3)发达国家中,美国科技发展经验、日本和韩国的人力资本累积经验以及欧洲的能源利...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指标构建 国际比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一平
利用数据方差、相关系数和相似系数指标对成渝产业带这一长江上游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区域进行了产业结构特征分析。从产业部门相对变动的总体方差看,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变动幅度最大,即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衡性最弱,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从相关系数看,重庆与整个产业带地区,自贡与整个产业带地区,成都与全产业带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即这些区域对整个产业带产业结构影响程度较高,除此之外自贡与重庆之间的产业结构相同程度也较高,相关系数相对较小的是成都与内江、成都与自贡、内江与自贡、内江与重庆,其产业结构的雷同程度相对较低;产业结构相似性程度分析的结果与相关系数的描述基本一致。...
关键词:
成渝带 产业结构 结构转换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