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6)
- 2023(15211)
- 2022(12708)
- 2021(11933)
- 2020(9772)
- 2019(22724)
- 2018(22470)
- 2017(43622)
- 2016(23866)
- 2015(26705)
- 2014(26588)
- 2013(26303)
- 2012(24371)
- 2011(21760)
- 2010(21723)
- 2009(19894)
- 2008(19452)
- 2007(17277)
- 2006(15210)
- 2005(13752)
- 学科
- 济(98739)
- 经济(98625)
- 管理(66150)
- 业(64453)
- 企(53814)
- 企业(53814)
- 方法(43549)
- 数学(36831)
- 数学方法(36423)
- 农(26133)
- 中国(26010)
- 学(23697)
- 业经(23174)
- 财(22731)
- 地方(19570)
- 理论(18544)
- 制(18400)
- 农业(17485)
- 贸(16331)
- 贸易(16317)
- 易(15779)
- 和(15459)
- 技术(15076)
- 融(14832)
- 金融(14831)
- 银(14755)
- 银行(14697)
- 产业(14340)
- 务(14148)
- 财务(14086)
- 机构
- 大学(341179)
- 学院(338381)
- 济(136015)
- 经济(133077)
- 管理(131921)
- 研究(117758)
- 理学(114086)
- 理学院(112809)
- 管理学(110824)
- 管理学院(110236)
- 中国(87204)
- 京(73891)
- 科学(73592)
- 财(61267)
- 所(59718)
- 农(57006)
- 研究所(54462)
- 中心(52187)
- 业大(51871)
- 江(50064)
- 财经(49254)
- 北京(47002)
- 范(44931)
- 经(44816)
- 农业(44803)
- 师范(44387)
- 院(43191)
- 经济学(41589)
- 州(40516)
- 经济学院(37361)
- 基金
- 项目(232066)
- 科学(181734)
- 研究(168715)
- 基金(167545)
- 家(147311)
- 国家(146094)
- 科学基金(124550)
- 社会(104997)
- 社会科(99392)
- 社会科学(99360)
- 省(90524)
- 基金项目(88649)
- 自然(81710)
- 自然科(79765)
- 自然科学(79740)
- 自然科学基金(78363)
- 教育(77505)
- 划(76667)
- 资助(69585)
- 编号(68055)
- 成果(55635)
- 重点(52425)
- 部(50925)
- 发(50060)
- 创(48522)
- 课题(47884)
- 创新(45198)
- 科研(44241)
- 教育部(43492)
- 大学(43059)
- 期刊
- 济(150846)
- 经济(150846)
- 研究(102439)
- 中国(67022)
- 学报(57061)
- 科学(52099)
- 农(51212)
- 管理(50413)
- 财(45591)
- 大学(42968)
- 学学(40427)
- 教育(40065)
- 农业(35493)
- 融(30018)
- 金融(30018)
- 技术(29687)
- 财经(24992)
- 经济研究(24532)
- 业经(24054)
- 经(21527)
- 问题(19581)
- 业(18510)
- 图书(17660)
- 理论(16966)
- 科技(16525)
- 技术经济(16450)
- 版(15786)
- 实践(15291)
- 践(15291)
- 现代(15208)
共检索到500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继亮
劳动力市场变化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又反过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本文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联立方程,运用2001-2011年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结果发现:资本、劳动和市场因素将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因素、宏观因素和政策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起到决定作用,劳动力与资本供给达到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此外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可以通过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与分散效应,实现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 劳动力市场 微观机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晓暾 程姣姣
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在200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都有明显的负向扭曲作用,且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影响高于高级化。分区域而言,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大于内陆。本文基于我国实际,对劳动力价格进行测度分析,丰富传统扭曲理论,为改善劳动力要素市场提出参考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芸 肖琬君 孟俊华
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产业升级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以及迁移的区位选择。研究表明,城市产业升级会显著提高劳动力迁移就业的概率。这种影响主要集中于受教育水平更低的劳动者,或者是职业技能更低的劳动者。对迁移地的选择而言,迁移劳动力更倾向于选择省外城市作为新的就业地,且目的地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高于户口登记地的概率会更高。本文利用城市层面的加总数据研究也证实了产业升级对劳动力迁移的这种影响。进一步地,本文根据流动人口样本进行流入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产业升级并不影响劳动力选择流入地,但地理距离和产业距离会对劳动力决策产生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劳动力迁移 人力资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宁 朱新缘
本文选取2002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人均工资和三次产业增加值,通过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和泰尔指数,并使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研究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时变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提高劳动力价格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且存在时变非对称性,即2011年前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冲击在一年期达到峰值,随后逐渐衰弱,2011年后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冲击在第三年才达到峰值。总体来说2011年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价格变化反应较为"敏感",而2011年后反应较为"迟钝",且随着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上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受到的冲击越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璇 张旭亮 李腾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央及各省关注的重点。利用1992~2012年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速度两个指数,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的协调关系,发现其协调关系明显优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小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一方面,说明浙江省在产业结构与就业上更具协调性;另一方面,说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
关键词:
浙江省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劳动力就业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楠
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但基于空间效应视角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目前还较为缺乏。本文通过构建2002—201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方向与力度,并探讨其实现机制。本文证实了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与临近地区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正向的空间相关关系;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也显著促进了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其他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分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武平
在经济学领域,劳动力价格一直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厘清劳动力价格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对劳动力价格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力要素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露露
随着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劳动力流动性的加强,产业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对产业集聚效应也相应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地级市二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效应的确存在而且没有外溢到相邻地区,但这一效应随着产业空间分布的均匀而减弱。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必须有劳动力自由流动作为基础。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劳动力流动 集聚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林 崔静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祁之杰
目前我国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已不到15%,但就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的还有约50%。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从典型的以"以农为主"产业结构进入到发展型的产业结构。但是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无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还都很不合理。相对于产业结构来说,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的转换比较迟缓和滞后,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教育的落后,在于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一个民族,教育滞后,民族主体不能完全达到普通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指望这个民族更快地进入世界前列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林 崔静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生性关系。[结论]并针对这一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更好的引导农村流动劳动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琪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反过来又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双方互动效应分析,并结合当前实际,本文指出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向中西部转移,以实现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待遇的途径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劳动力。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产业结构 互动效应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杰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变。而产业结构的转变对就业人员素质普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素质若不能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必然会阻碍产业的提升和扩张,也会影响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经济增长位于全国前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目前广东的劳动力素质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呢?这里所讲的劳动力素质,主要指以受教育程度为标志的文化素质。如此,本文将根据广东省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调查数据,对劳动力素质、就业结构是否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问题作一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 张平 袁富华
居于国民经济核心地位的就业系统的形成、演进和调整,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条件变化密切相关。受到经济追赶所必须的高强度资本积累的制约,中低层次人力资本主导的中国就业系统,源于城乡二元分割制度且被低价工业化模式强化。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城市化转型,中国的这种工业化就业系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大量劳动力漂移于低端部门,低端锁定现象明显。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就业漂移将会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明显的负反馈效应,特别是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和成熟劳动力群体表现尤甚。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形成于大规模工业化时期边疆开拓式发展环境下的维持型就业系统,在向城市化和高质量转型中导致大量劳动力就业漂移,人力资本在漂移中不断耗散,形成中国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跨越的极大障碍。在中国发展逐步触及创新与福利这些最本质的现代化理念时,就业的制度组织应从维持型就业系统转型并逐步建立有利于人力资本持续积累激励的分享型就业系统。
关键词:
维持型就业系统 分享型就业系统 负反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志华 王家新
本文以 2 0世纪 80、90年代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为主线 ,分析了不同微观基础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 ,不以微观基础强化作为前提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是难以持久的 ,不以微观基础强化与利用作为前提的结构合理化是低效的 ,即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不可能在微观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形成。为此一个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内容是实行以企业改制为其重要内容的微观基础强化。
关键词:
微观基础 结构调整 逻辑顺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