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82)
- 2023(10472)
- 2022(8917)
- 2021(8452)
- 2020(6877)
- 2019(15357)
- 2018(15248)
- 2017(29438)
- 2016(15732)
- 2015(17312)
- 2014(16516)
- 2013(16339)
- 2012(14947)
- 2011(13578)
- 2010(13539)
- 2009(12488)
- 2008(11680)
- 2007(10545)
- 2006(9283)
- 2005(7947)
- 学科
- 济(67592)
- 经济(67529)
- 农(49980)
- 业(48958)
- 管理(36516)
- 农业(33411)
- 企(27311)
- 企业(27311)
- 业经(21750)
- 方法(20866)
- 地方(18510)
- 数学(17895)
- 数学方法(17731)
- 中国(16869)
- 制(13468)
- 财(12817)
- 农业经济(12588)
- 发(11742)
- 贸(11394)
- 贸易(11388)
- 学(11192)
- 产业(11040)
- 易(10975)
- 技术(10717)
- 体(10491)
- 发展(9639)
- 展(9630)
- 村(9626)
- 农村(9601)
- 策(9486)
- 机构
- 学院(215159)
- 大学(204784)
- 济(89747)
- 经济(87982)
- 管理(82714)
- 理学(72103)
- 研究(71496)
- 理学院(71341)
- 管理学(70182)
- 管理学院(69818)
- 中国(54542)
- 农(54009)
- 科学(43353)
- 京(41859)
- 农业(40920)
- 业大(37526)
- 财(36429)
- 所(34851)
- 中心(34331)
- 江(32819)
- 研究所(31545)
- 范(29369)
- 师范(29130)
- 财经(28716)
- 州(26483)
- 经(25907)
- 农业大学(25484)
- 经济学(25474)
- 院(25319)
- 经济管理(25281)
- 基金
- 项目(147017)
- 科学(116811)
- 研究(113244)
- 基金(105104)
- 家(90269)
- 国家(89380)
- 科学基金(77269)
- 社会(72738)
- 社会科(68494)
- 社会科学(68477)
- 省(61383)
- 基金项目(57144)
- 教育(50043)
- 编号(48876)
- 划(48671)
- 自然(47500)
- 自然科(46323)
- 自然科学(46316)
- 自然科学基金(45485)
- 资助(39987)
- 成果(37952)
- 发(34833)
- 重点(32511)
- 课题(32429)
- 部(31877)
- 农(31814)
- 创(31227)
- 国家社会(29481)
- 创新(29016)
- 发展(28679)
- 期刊
- 济(110363)
- 经济(110363)
- 农(59868)
- 研究(58835)
- 中国(44059)
- 农业(40923)
- 科学(31130)
- 学报(30743)
- 业经(26862)
- 财(26159)
- 管理(25563)
- 大学(24625)
- 学学(23536)
- 教育(21206)
- 融(20241)
- 金融(20241)
- 业(18845)
- 技术(17930)
- 问题(16081)
- 农业经济(15133)
- 经济研究(14707)
- 农村(14603)
- 村(14603)
- 财经(13087)
- 版(12812)
- 世界(12073)
- 经济问题(11795)
- 经(11429)
- 资源(11296)
- 科技(10566)
共检索到317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景晓芬
农民合作存在于其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产业结构转变的大背景下,农民在不同领域的合作均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人情依然是村庄内合作的基础,经济理性的渗透是农民合作外向化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转变、村庄规范对村民约束力的下降也是导致农民合作行为变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农民合作 人情 理性 产业结构 村庄规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晶晶 史清华
本文利用2003—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数据,以全国城镇化发展的先行省份——浙江为例,考察了农户储蓄、借贷和投资等金融行为的特征变迁。研究发现,农户整体的存款金额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不过储户比例却在缩减。农户家庭财务平均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但从中位数来看依然相对偏小,半数农户的存款平均只够覆盖家庭3个月左右的支出,且储蓄水平的不均衡程度依然较大。从农户的借贷情况来看,近些年来浙江省的农户整体上借款行为和金额在逐步减少,借款来源依旧主要为民间借贷,借贷的主要用途已从满足生产性需要转变为满足生活性需要。其中,低收入农户民间借贷的程度相对更高,且更多用于满足生活性需要,但其生产性借款相较于高收入农户会更多用于传统农业。从金融投资行为来看,农户的投资水平和普及程度还比较低,但投资行为的两极化趋势和不平衡性不断加剧。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城镇化不仅提升了农户储蓄行为和能力的整体水平,还明显改善了农户储蓄水平间的不均衡程度,是其助力共同富裕的又一表现;此外,城镇化还显著增强了农户借贷行为中的正式化程度。
关键词:
农户 金融 储蓄 借贷 投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健 卫平
人口红利变动和产业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测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础上,运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红利、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经济增长率较低时,总抚养比下降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增长率达到相对较高水平时,总抚养比上升直至人口红利消失并不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研究还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自身,而且还与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关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来提高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义波 弓路沙
帮工和雇工都是农村普遍存在的微观互助行为,前者以人情为联结纽带,后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本文通过分析华北平原S村30年来合作方式由帮工到雇工的转变过程发现,农民合作行为的变化经由个体动力场的作用机制得以实现,并且这种变化既受社会变迁的制约,也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部分。虽然对于社会变迁的解释一直有着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的争论,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社会变迁必须以一系列的个体行动来达成,而后者又受到一系列心理机制的影响。对于社会变迁来说,微观视角仍具解释力,并且不可或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丽波
[目的] 明晰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方法] 分别基于农牧业产业结构以及农业主要要素投入结构2个角度,运用回归模型、系统GMM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综合研究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结果](1)2006—2021年,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和农牧民收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农牧业发展要素配置和农牧民增收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较大。(2)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牧民收入存在积极的正向影响,人均财政农业支出、城镇化率、农业规模化程度、农村劳动力总数等控制变量与农牧民收入也呈显著正相关;农业产业投入力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农民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农民收入呈显著负相关。(3)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低收入农牧民收入的影响最小,对中低收入和高收入水平的农牧民影响程度一般,对中高收入水平的农牧民收入影响较明显,对中等收入水平的农牧民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4)内蒙古农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农民收入对土地的依赖性降低,将进一步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结论]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结构对不同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应加强缩小农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促进农牧业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同时继续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强化三产融合,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新业态,促进城乡资源流动和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牧民收入多元化;加强政府和市场导向,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内生动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翠改 宋惠敏 张甜甜 赵思雨
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过多农民的流动导致传统的民主选举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是村民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第二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第三是选举成本高;第四是缺乏针对性的监督指导。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的对策为:加强民主教育;适当调整选举时间;完善选举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关键词:
农民流动 村民自治 选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翠改 宋惠敏 张甜甜 赵思雨
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过多农民的流动导致传统的民主选举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是村民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第二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第三是选举成本高;第四是缺乏针对性的监督指导。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的对策为:加强民主教育;适当调整选举时间;完善选举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关键词:
农民流动 村民自治 选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本学
欠发达古村落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武义县俞源古村落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提出新的调整思路,旨在对与俞源基本情况类似的古村落如何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农村的差距,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指导或借鉴作用。
关键词:
古村落 产业结构 跨越式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静辉 马洪君
以土地被征收型农村社区的失地农民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对失地农民与村社集体的关系互动作一长时段的梳理。征地型社区的国家强势介入导致村民无力与国家对抗,但在与集体互动中,村民却不断产生日常抗争来追求集体收益的再分配。失地农民的日常抗争是特定背景下的自我利益争取,是在社区解构中追求确定性的风险防范逻辑。抗争的前提是村社无法保护村民,只能通过自身利益的套现获得安全感。国家的行政吸纳、乡村利益共同体生成以及村庄结构分化等多种力量的交融中,村落共同体瓦解,村社集体作为村社村民的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流失,村社归属感消逝,失地型农民的合作性资源动员能力也被消解。作为失去土地的单个个体被甩入市场,农民产生了个人主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小丽
农村社会资本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资源和关键要素。在新世纪背景下,传统社会资本开始解体和变迁,其对农村社区治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新农村建设增加实践经验。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村 社区自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小丽
农村社会资本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资源和关键要素。在新世纪背景下,传统社会资本开始解体和变迁,其对农村社区治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新农村建设增加实践经验。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村 社区自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吴佩勋
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农民工的流动就业决策受到了来自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双重影响。文章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实地调查结果为例,研究处于双重因素影响下的农民工就业决策机制。文章构建了一个以农民工就业决策为中心,包含农民工、企业、政府三者的双重决定模型,研究农民工流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频繁"跳槽"和"默许"等现象。研究发现,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农民工流动就业决策行为趋于理性。现实中,农民工的流动就业决策行为决定于其自身的经济禀赋、企业态度和外部政策环境。通常,城市中的农民工群体在面对政府的战略调整和政策环境调整时,他们理性地认识到政府与企业利益导向的差异以及其与自身利益的一致性。此外,如果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众
"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提出对各行各业影响巨大,而农村生态旅游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党中央和政府政策的影响下,推行"互联网+生态旅游"成为农村生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决策。本文以行、游、住、吃、购五个重要结构环节为基础,探讨了优化农村生态旅游产业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生态旅游 结构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改英
和谐社会发展背景下,农村产业化面临新的发展问题,需要进行产业化调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要不断加强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标准,并通过加强科技投入,使以往粗放式农业发展向精细化农业发展的方向靠拢,同时,还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农村 产业结构 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婷婷 黄赜琳 郭亚辉
产业结构日趋软化的形势下,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波动有何影响?基于1985-2014年中国省会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分时段、分区域探讨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有助于抑制经济波动,产业高级化的作用更大,但这种平滑效应因阶段、区域和城市级别而异。(2)在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波动存在递减的熨平效应,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加剧经济波动。(3)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东部和中部城市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中部地区影响最大。(4)城市级别越高,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越大,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二线城市的作用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